2016年05月25日08:33 來源:參考消息網
外媒稱,美國完全解禁對越南的武器出口,兩國關系將邁入新階段。美國奧巴馬政權為了制衡中國的南海戰略,尋求進一步加強對華包圍網。越南宣布美越關系實現“完全正常化”。不過,中越兩國在政治和經濟兩方面具有密切聯系,越南內心不希望與中國的關系出現惡化,正千方百計推進在中美之間保持均衡的外交。
“武器出口的解禁是長達數十年對話的結果,是兩國關系發生變化的證明”,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與越南國家主席陳大光舉行會談后的記者會上如此強調稱。陳大光也表示“兩國關系已完全實現正常化”,給人以美越關系發生轉變的印象。
“如果武器出口被全面解禁,越南有可能購買反潛巡邏機‘P-3C’和大型運輸機‘C-130H’”。5月13日,一位美軍相關的匿名人士對越南網絡媒體“Zing.vn”透露。
報道稱,對于越南軍方來說,強化南海監視能力是當務之急。1975年越南戰爭結束以后,美國一直禁止對越南出口武器,但由于中國在南?;顒釉鰪姡绹?014年10月解除了海上警備相關裝備的禁運。但未解除大殺傷力武器出口。
截至目前,越南似乎并未從美國購買過裝備。很多觀點認為,全面解禁將使越南能夠購買陸??諑缀跞课淦?,越南或許將正式啟動采購。
報道稱,但實際上越南購買美國武器仍然面臨障礙。越南保有的戰斗機、坦克、運輸機和潛艇等全部武器的90%以上為俄羅斯制造。
美國制造的武器價格偏貴,即使是價格比較低的戰斗機仍是俄羅斯制造的3倍至4倍以上。彈藥、燃料和維護步驟等全部與俄羅斯武器不同,將部分武器換成美國造存在事實困難。
而關于P-3C等反潛巡邏機,“越南軍方并未掌握潛艇螺旋槳噪聲分析敵情等必要技術,幾乎不可能使用”,越南政府相關人士透露。甚至有觀點認為,禁運解除的實質效果僅限于越南戰爭期間美軍遺留在前南越的直升機和坦克零部件的補充等。
金蘭灣或成交換條件
美國為何在此時宣布全面解禁呢?報道認為,關鍵就在南海要沖金蘭灣。金蘭灣與南沙和西沙群島的距離均約為550公里。如果利用金蘭灣,將顯著提高對南海的監視能力。
報道稱,雖說越南淡化了金蘭灣的軍事色彩,但仍然擁有允許哪個國家停靠的選擇權,金蘭灣存在戰略性運用的可能性。有軍方關系密切人士透露,“全面解除武器禁運是美軍??拷鹛m灣的交換條件”。
金蘭灣自1979年至2002年由蘇聯和俄羅斯租借,并建立了基地。2015年春季,俄羅斯空中加油機使用金蘭灣一事曝光,美軍向越南提出抗議:“不希望讓俄羅斯使用”。
報道稱,美國要“反超”在歷史上與金蘭灣關系密切的俄羅斯,就要以“解除武器禁運”為見面禮,向國際社會突出美越軍事合作的印象。
越南為什么需要美國的武器?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5月24日報道稱,當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宣布解除對越南持續了幾十年的武器禁運的時候,他似乎很用心地解釋說,做出這個決定“并非基于中國或有其他什么考慮”。
然而,奧巴馬提及中國一事,恰恰反映了在河內心中翻騰的其中一個最大的安全關注。
越南試圖增強其海上防御能力,這點并非秘密。隨著越南的軍費開支在2004年至2013年間增長一倍,越南從俄羅斯采購了一大批巡邏和導彈艦艇,以及戰斗機。越南目前是世界上第八大軍火進口國。
不過,很多人認為,現在距越南飛行員駕駛F-16s戰機在“東?!保ㄔ侥戏Q南海為東海)巡邏的那天仍有有些時日。
在奧巴馬訪問越南之前,越南國防部高級官員不斷表示,越方沒有計劃從美國采購武器。不過,越南希望美國轉讓相關防務技術,并增強海防巡邏能力。
報道稱,這些在短時間內都不太可能發生,因為美國已對解禁武器禁運附加了條件,解禁將取決于越南的人權記錄得到改善,并仍將以個案的方式處理。
當然還有一點,那就是由于越南目前的經濟問題,越南沒有多少閑錢來采購軍備。
中國的武器出口模式主要基于三個原則:有助于接受國的正當自衛能力;不損害有關地區和世界的和平、安全與穩定;不干涉接受國的內政。
瑞典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SIPRI)20日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全球過去5年的軍火貿易創冷戰結束以來的新高,而助推這種增長的主要因素是中東和亞太地區的軍火貿易大幅增加。
據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道,俄羅斯計劃在2016年出口超過150億美元的武器裝備。
美國“下一個大未來”網站7月9日文章,原題:2025年前中國軍隊將擺脫對俄羅斯技術的依賴 肯塔基大學帕特森外交與國際商務學院助理教授羅伯特·法利撰文稱,中國對俄羅斯武器供應和技術的依賴將在未來10年結束。
今年較早前,中國超過德國躍升為世界第三大武器出口國。有趣的是,中國的轉變——從2005到2009年最大的武器進口國,到躋身主要出口國行列——是近幾年的事。
據俄羅斯《軍工信使》周刊6月3日報道,2013-2014年俄羅斯在國際軍火市場上的地位明顯得到加強,簽訂的合同和一攬子訂單金額大幅增加。在武器出口大國排行榜上,美國高居榜首,占世界軍火市場的份額為29%,俄羅斯為27%,德國7%,中國6%,法國5%。
據俄羅斯衛星網3月27日報道,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資料,中國去年的武器出口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三。對于中國來說,將來的武器出口不是其自身目標,而是北京鞏固其新超級大國聲望與影響力的工具。
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3月16日公布的數據,中國已經超過德國和法國成為世界第三大武器出口國。法國國際廣播電臺3月16日報道稱,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3月16日公布的數據,中國已經超過德國和法國成為世界第三大武器出口國。
【環球軍事報道】據日本《東京新聞》12月17日報道,據悉,日本防衛省正在研究創設對武器出口企業提供金融援助的制度。防衛省正在研究建立根據進口國的要求,派遣退役自衛官等人員,提供訓練、維修和管理等支持的制度。
日本的政府開發援助貸款規定不能用于購買武器和研究武器開發等,為武器出口開拓道路。
“日本不僅開始出口武器,而且構想還很宏大。日本媒體18日披露,安倍政府將召集東盟各國外交和防務官員舉行以“海洋安全保障”為主要議題的研討會,并推廣日本的防衛裝備。
卡梅倫先前稱對俄出售戰艦后果“不堪設想”。
出口的武器和技術項目包括導彈、飛機及火炮等。
據德國《明鏡》周刊4月23日報道,日前,德國政府正在計劃暫時停止對俄羅斯的武器出口,所涉及到的貿易額高達5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31.41億元)。報道稱,今年3月,德國經濟部長加布里爾(Sigmar Gabriel)就曾中止了一批對俄出口的武器訂單,總貿易額同樣高達數十億歐元。
日本政府1日正式決定以“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取代“武器出口三原則”,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日本政府的上述舉動意味著日本放棄長期實施的武器出口禁令,為大幅放寬出口日本武器裝備和軍事技術打開了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