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17日07:5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文化大革命”是我們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重大曲折。應該如何認識“文革”?1980年8月,鄧小平同志兩次會見意大利記者法拉奇,以坦蕩的歷史胸襟和客觀鮮明的政治態度回答了當時國內國際都非常關注的中國共產黨對毛澤東同志和“文化大革命”的評價問題。一年后,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一系列重大歷史問題作出正確結論,徹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實事求是地評價了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充分論述了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偉大意義。這個決議對“文革”的政治定性和原因分析,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人民的檢驗和歷史的檢驗,具有不可動搖的科學性和權威性。
“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造成的危害是全面而嚴重的。歷史已充分證明,“文化大革命”在理論和實踐上是完全錯誤的,它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或社會進步。
我們黨對自己包括領袖人物的失誤和錯誤歷來采取鄭重的態度,一是敢于承認,二是正確分析,三是堅決糾正,從而使失誤和錯誤連同黨的成功經驗一起成為寶貴的歷史教材。《歷史決議》把“文化大革命”時期同作為政治運動的“文化大革命”區分開來,把“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與實踐同這十年的整個歷史區分開來,有力回擊了借否定“文化大革命”來否定黨的歷史、否定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錯誤觀點。正是有了這種正確態度,我們黨從挫折中警醒,重申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實現了工作重心的轉移,制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了偉大歷史轉折,開拓了改革開放新征程。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的國家日益強大,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高,社會主義民主法制不斷健全,我們的道路越走越寬闊,不會也決不允許“文革”這樣的錯誤重演。
歷史總是向前發展的,我們總結和吸取歷史教訓,目的是以史為鑒、更好前進。“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我們一定要牢牢記取“文革”的歷史教訓,牢牢堅持黨對“文革”的政治結論,堅決防范和抵制圍繞“文革”問題來自“左”的和右的干擾,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要毫不動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總結歷史、面向未來,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樹立和貫徹新發展理念,帶領黨和人民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黨中央確定的目標、方向和任務是明確的,深得黨心民心,深受人民的擁護。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越是這個時候,越需要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擰成一股繩,團結一致、齊心協力,排除一切干擾,聚精會神、埋頭苦干,把我們今天的事情辦好,把我們的既定目標實現好。我們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上來,堅持用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要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矢志不渝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團結奮斗。
“文化大革命”是我們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重大曲折。
” 這就使中國人民明確了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方向,從而也就有了衡量一切是非的標準,形成了萬眾一心的巨大力量。作為總設計師的鄧小平,對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基本設想,大體上展現在《鄧小平文選》中。
紅衛兵對中國的當代歷史進程影響深遠,還原那一時期國家領導人建立這一組織的初衷,追溯紅衛兵的發展及消失,對當下仍有深刻意義。
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原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原黨組成員、中央紀委駐社科院紀檢組原組長汪文風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15年12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
(萬里同志于2015年7月15日12時5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歲。1952年年底,父親也被調入北京,任中央建筑工程部第一副部長,當時部長是陳正人,副部長有3名,即萬里、周榮鑫、宋裕和。在父親的干預下,大姑離開團中央,調入北京國棉二廠做工會工作,長期和工人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勞動。
國家民委原副主任、黨組成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七屆全國委員會民族委員會副主任洛布桑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13年5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洛布桑同志病重期間和逝世后,中央有關領導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問和哀悼。
4月18日,鄭州黃風肆虐,殷克正老人冒著風沙送來這篇手寫的文稿。那個年代里,結婚大事顯得平常而簡單,岳母甚至在我和她女兒結婚時還不知道我家有幾個兄弟。母親讓劉將褥子還給人家,又幫我們換上了自家的褥子,那個晚上,我和劉在抱頭痛哭之后終于睡了個安穩覺。
原航空工業部部長、黨組書記莫文祥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13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莫文祥是中共第十二大、十三大代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一屆、七屆、八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七屆、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人大財經委委員;全總第七屆執行委員。
原農牧漁業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院長盧良恕同志,于2017年1月4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盧良恕同志病重期間和逝世后,中央有關領導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問和哀悼。
鄧小平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經過江澤民、胡錦濤和習近平為總書記的幾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堅持、發展和完善,取得了舉國舉世公認的巨大成功。歷史表明,沿著他老人家開辟的道路前進,中國就能立于不敗之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就能從勝利走向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