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12日07:05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原標題:八旬婆婆在銀行失禁 借廁所遭拒
近日,廣州一名八旬老人前往銀行辦業務,突然覺得身體不適向銀行借廁所,卻被工作人員拒絕。眼看老人失禁、穢物沾身,工作人員卻讓老人自行前往附近公廁處理。就在老人倍感無助之時,一名路人挺身而出,為老人解困,并報警將老人送回住處。
對此,涉事銀行方面承認處理方式欠佳,已向老人道歉,但坦言出于安全考慮,銀行內部廁所不對外開放。有專家指出,像酒店、銀行、政府部門等接待公眾的機構,在處理這類問題時應更加人性化。
事件
銀行辦業務突然大便失禁
82歲的梁姨退休前曾是廣州某大學的老師,如今住在荔灣區的一家養老院。在眾人眼中,她是德高望重的專家,然而談及起上周五發生的事,她倍感羞憤。
梁阿姨回憶,上周五一早,她到養老院附近的一家銀行辦業務。老人說,那天天氣炎熱,一進銀行冷氣很足溫差大,沒過一會就覺得肚子不適。
“腸胃痙攣得厲害,當下就已經控制不住大便,開始失禁。”老人說。她只好趕緊向大堂經理求助,希望借用銀行廁所。但大堂經理卻告訴她,銀行的廁所僅供員工使用,要想去廁所,可以到旁邊的理發店。然而,當時理發店沒開門,大堂經理于是手指著附近公廁的方向,告訴老人自行前往。
梁阿姨說,她只知道廁所還要走過一個街口,也看不清到底在哪,加上她實在憋不住,褲子上的穢物不停蔓延。“我真的是沒辦法了,拜托你了,你看我褲子都臟了。”老人繼續苦苦向大堂經理哀求。她還提出,能否由銀行工作人員陪著她上廁所,或是自己在銀行角落鋪上墊子,自行解決并保證處理干凈。但大堂經理還是拒絕:“我看到(你身上臟了),但沒辦法。”因為還要照顧其他客戶,她也沒有辦法陪同梁阿姨去廁所。
萬般狼狽之下 幸好路人伸出援手
萬般無奈之下,梁阿姨只好靠自己。記者看到,從銀行到附近的公共廁所,目測距離不到100米,但梁阿姨曾做過髖關節、脊柱手術,行動不便,加上當時天氣很熱,她只能拖著難受的身體,挨個地詢問路人,一路走過去竟花了20多分鐘。
“我從來沒有這么狼狽。”直到走進廁所,她才開始處理身上污穢的東西。“褲子全都弄臟了,紙巾也用完了,只好撿起紙簍里別人用過的紙來擦拭。”梁阿姨嘆了口氣。
然而,當老人想乘出租車回家時,卻發現問題又來了。她站在路邊快一個小時,也沒有一輛出租車愿意停下。
所幸,家住附近的葉女士正巧經過,看到了路邊焦急的老人。“我遠遠就看到了老人站在路邊,一走近看到她的褲子,我就估計是失禁了。”她說,老人的狀況看起來很不好,雙腳已經腫了,連站都站不穩,只能一手扶著欄桿,一手揮舞攔車。
來不及多想,葉女士立刻停下腳步。在得知老人的情況后,她繼續幫老人攔截出租車,“有很多出租車司機往我們這邊望望,可能看到老人的情況,都不愿意停車。”無奈,葉女士只好幫老人報警求助。直到把老人送上警車,葉女士才離開。
第二天,葉女士還帶著孩子專程到養老院看望老人。“當時,除了葉女士,還有一名男路人也過來幫忙。我很感謝他們。”老人說。
對于老人的致謝,葉女士卻很淡然,“看到老人有困難都應該幫忙,這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她說,自己的母親也曾因患阿爾茲海默癥走失,也多虧了好心路人幫忙找到。
銀行:工作人員向老人致歉 坦言服務不到位
昨天,記者陪同老人找到了這家銀行。這家銀行的負責人解釋,如果遇到客人內急借廁所,有的銀行是可以借廁所的,然而由于這家支行硬件設施相對陳舊,廁所設置在“現金區”內,是不允許非員工的其他人進入。
但他也坦陳,銀行工作人員在處理此事上的確有做得不恰當的地方。面對這樣一位急需幫助的老人,應該更多一些關懷,協助老人去找衛生間,幫她處理身上的穢物。大堂經理也向老人致歉,坦言自己考慮不周。
專家:接待公眾的機構 應提供更人性化服務
對此,廣州大學廣州發展研究院院長涂成林認為,對于普通的政府部門和其他接待公眾的機構而言,對于有需要幫助的人,應該提供更加人性化、更加方便的服務。
雖然對于銀行來說,可能出于安全的考慮,有一些限制措施。但對于給公眾帶來的不便,他建議銀行為了客戶,可以和周邊單位共享一些設施,就近解決群眾的問題。此外,老人既然是銀行的客戶,銀行也有責任給老人提供更加人性化的陪伴、指引等服務。
(文/廣州日報記者 申卉 圖/廣州日報記者 陳憂子)
7月27日上午,驕陽似火,一個小伙子手里捏一張紙條走進了安徽阜陽臨泉縣公安局宋集派出所的戶籍大廳。
聽到對方言之鑿鑿,要在老家做一件功德無量的善事,李老伯信以為真,便按照電話中的要求,來到楊浦區國和路一家銀行內,要求向一指定賬戶匯款15萬元。15萬元養老錢差點就被騙子騙走,李老伯在驚呼僥幸之余,連連向民警道謝。
1996年,樂山市民李大爺把一本存有3406元的存折小心藏好,這是他連續幾個月跑運輸掙來的辛苦錢。在中國銀行樂山分行,工作人員熱情的接待了李大爺,并告訴他賬戶流水賬目查詢的事情還在進行,只是因為李大爺賬戶的情況有點特殊,所以耗時多了一點。
去年在銀行辦理業務時,在銀行工作人員建議下,羅大媽將定期存折也合并在銀行卡上,辦理了一卡通。2月27日上午10時左右,羅大媽來到瀘州大山坪某銀行取定期存款。經過一番查詢,銀行辦理了從羅大媽銀行卡上下賬業務,最后活期余額顯示只有200多元。
1月17日消息,1月15日,劉先生到長沙望城區步行街上的農商銀行開卡,不久便接到銀行通知說誤給他打了12個億,劉先生隨后回到銀行將12億全部返還。據了解,此事確系銀行工作人員失誤造成,而失誤原因是其錯將存折號碼輸成轉賬金額。
無論怎么解釋,老太太就是不信,邊哭邊鬧,弄得銀行工作人員手足無措。天色暗下來,看到老太太沒有離開的意思,銀行干脆安排兩組四個人留下來,輪流值守,陪老太太聊天。
10月28日下午4時30分,貴州銀行安順分行,一名老人提著一個口袋走了進來。張良告訴銀行工作人員,3年前,他將一生的積蓄,都存放在了家中的墻壁暗格,后來再也沒有去動過。3.不予兌換 紙幣呈正十字形缺少四分之一的,按原面額的一半兌換;剩余部分小于二分之一的,不予兌換。
乘客拿出百元大鈔付車費,重慶“摩的”司機黃師傅覺得是假鈔,一氣之下將錢撕成兩半。隨后,民警驅車將兩人送往渣滓洞景區,并告誡二人出行應乘坐正規營運車輛,避免乘坐黑車以保障自身合法權益。
家住福清的葉先生撥打我們欄目熱線,說30年前,他的伯父在福州的一家銀行存了三千萬美元,可是如今要去取的時候卻被告知只有三千美元。
銀行卻告訴他,當時存的并非3000萬美元,而是3000美元。
楊某為團伙會計主管,負責賬目管理、保管U盾、香港銀行購匯及根據趙某、沈某指令將購匯外幣通過網銀轉賬給客戶,并記錄相關流水賬目。徐某為團伙單證部門負責人,根據趙某指令為團伙到銀行購匯以及銀行轉賬匯款制作虛構合同、發票等。
昨日中午,福州潘女士帶著451枚一元硬幣,來到倉山一家銀行存款。潘女士聽后頓時火冒三丈,當場和銀行工作人員吵了起來,邊上的市民看不下去,就報了警。
眼看老人即將按下確認鍵,將多年積蓄轉入騙子賬戶,劉瑤急忙通過ATM上的取消功能,退出了老人家的卡。建設銀行黃田壩支行工作人員劉瑤成功阻止了通訊詐騙,為朱大爺避免了10萬元損失,青羊公安分局按照獎勵辦法,給予劉瑤600元獎勵。
徐萬法女兒:我母親進去跟他們協商了一下,他們說不行,沒有辦法了,那我們只能跟120的師傅溝通,讓他們給我們幫忙,抬進去。解說:最終為了銀行卡密碼,120急救的5位工作人員,加上徐萬法的老伴和女兒,幾個人一起,連床帶人將徐萬法抬進了銀行。
徐萬法女兒:我母親進去跟他們協商了一下,他們說不行,沒有辦法了,那我們只能跟120的師傅溝通,讓他們給我們幫忙,抬進去。解說:最終為了銀行卡密碼,120急救的5位工作人員,加上徐萬法的老伴和女兒,幾個人一起,連床帶人將徐萬法抬進了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