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10日06:59 來源:新京報
“有時候,校園比社會更殘酷,因為那是一群有破壞力卻無容忍度的少年?!?/p>
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截圖。
文 | 劉旭 編輯 | 蘇曉明 校對 | 郭利琴
直至今日,李響對門仍有一種恐懼。
“我害怕敲門,永遠不知道門背后會發生什么。”李響(化名)對剝洋蔥說,如果去敲一扇陌生的門,他可能會提前半小時到達,在門口進行反復練習。
李響今年30歲,身高一米七,面龐白凈。在兩個小時的交談中,他一直保持微笑,很難看出他曾有一段不堪回首的過往。
不過,到了陌生的環境,李響潛意識里的恐懼就會顯現,他會不自覺地觀察周圍的事物,生怕有可怕的東西傷害他。
就像生活中對門的恐懼,李響的內心深處也有一扇難以跨越的門,門內隱藏著他長期遭受校園欺凌留下的陰影。多年來,他很少對人提起被欺凌的過往,連父母都沒有告訴。
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頻繁被曝光。發生地從大城市北京、上海,到欠發達的廣西、云南,從東北到海南,遍布中國各地。
2015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針對10個省市的5864名中小學生調查顯示,有32.5%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在校時會“偶爾被欺負”,另有6.1%的受訪者表示,在?!敖洺1桓吣昙壨瑢W欺負”。
在處理校園欺凌事件時,家長、老師、學校、社會總是輕描淡寫,沒有試圖了解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關系,以及欺凌行為背后的故事,更沒有意識到被欺凌者受到的心靈傷害或將伴隨他們一生。
日前,國務院下發通知,要求各地中小學對學生之間造成傷害的校園欺凌進行專項治理,專項治理期間仍發生校園欺凌事件,造成惡劣影響的,將予以通報、追責問責并督促整改。
一扇不敢打開的教室門
在太原西山礦區長大的李響,從小就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他覺得自己和身邊的男孩子太一樣。
礦區,漫天飛舞的煤灰給這一整片區域的人都染上了標志性的顏色。與身邊那些“臟兮兮”的孩子不同,李響格外注重自己的外表,上小學時,每天出門前都會從里到外打扮一番。在一群“黑小子”中間,他顯得有些“扎眼”。
1990年代,《古惑仔》系列電影風行,電影中的幫會情節也讓孩子們紛紛效仿,三五成群拉幫結伙,李響的同學也不例外。
“我小時候性格比較悶,不愿意跟別人多說話,男孩子們在學校一起玩,我卻更喜歡和女生待在一起。”李響說,男孩子們在院子里追逐打鬧時,自己卻會和幾個女孩圍在一起跳繩,或是跳皮筋。
不說話,愛干凈,喜歡和女孩子玩,成了他遭受校園欺凌的全部理由。
北京女孩小梅(化名)如今是一名大學生,在小學初中時,她也長期遭受校園欺凌。她對剝洋蔥回憶,她覺得那些年自己受欺負,有一部分原因是自身性格強勢、孤僻。
男生打她,她會很激烈地反抗,她越抵抗,男生就越來勁。
與小梅的強烈反抗形成鮮明對比,李響卻從不反抗。
6月22日下午,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防治校園欺凌和暴力,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新聞發布會,省高院副院長王樹茂介紹省法院為治理校園欺凌和暴力采取的各項措施、取得的初步成效,省高院少年審判庭庭長張云龍發布河南法院2017年度防治校園欺凌和暴力五大典型案例;省高院政治部宣教處副處長程彤主持新聞發布會。
江蘇省檢察院檢委會專職委員王冠軍通報稱,去年以來,江蘇檢察機關共受理提請批準逮捕的涉嫌校園欺凌違法犯罪嫌疑人133人,經審查,批準逮捕100人;受理移送審查起訴452人,經審查,提起公訴329人。
針對當前對校園欺凌認識與治理層面的模糊,筆者認為,有必要在端正認識的基礎上,通過三級預防機制的建設和適當的法律武器加強校園欺凌問題的治理。
學校管理權的虛化和弱化,不能讓在校學生認識到規則的重要意義和尊重他人權利的重要性。因此,遏制校園欺凌,必須尊重學校管理權,不能剝奪學校相應權力,讓學校能夠懲戒欺凌者,警示頑皮學生。
為有效防止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進一步營造健康快樂的校園環境,近日,鄭州市二七區教育督導室專職督學李芳、兼職督學王建華等領導先后來到二七區閆家咀小學、馬寨一中,對預防校園欺凌工作進行了專項督導調研。
3月10號下午,以“鄭州共青團平安建設宣傳暨預防校園欺凌”為主題的活動在鄭州樹人外國語中學綜合樓五樓報告廳舉行。
來自東城團的代表任素永建議,學校應設專職安全副校長,以應對有關學生安全的各種挑戰。
建立校園欺凌早期預警機制、實施欺凌和暴力必須予以教育懲戒、落實監護人責任追究制度……
建立校園欺凌早期預警機制、實施欺凌和暴力必須予以教育懲戒、落實監護人責任追究制度……1月7日,省教育廳、省綜治辦、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省公安廳等9部門聯合發出通知,在全省啟動預防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專題活動。
昨日上午,記者在最高檢關于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工作發布會上獲悉,今年1月至11月,全國檢察機關共受理提請批準逮捕的校園涉嫌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1881人,經審查,批準逮捕1114人。
一個富二代平常行為霸道,經常欺負同學,三名同學忍無可忍,將其打傷住院……面對校園欺凌,同學們該怎么做?法院該如何守護校園平安?且看鄭州高新區法院怎么做。
校園本該是陽光、安全的地方,但是近年來,發生在中小學校園里的暴力與欺凌事件卻屢見報端,引發社會強烈關注。
針對近期網絡流傳的校園欺凌事件,讓更多人看到的是恐慌與痛心,隨之而來的便是反思與后怕,孩子們為什么會這樣,怎么會這樣?
對近期熱議的“校園欺凌”事件,輿論的關注點越來越集中于兩個方面:如何認定,如何防止。
針對不同的欺凌行為,只有綜合發揮教育、行政和司法的作用,方能讓辦學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權利都得到有效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