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09日06:52 來源:新京報
新京報訊 “今年高校畢業生有765萬人,創歷史新高,加上中職畢業生,僅這兩項新增就業人數達1200多萬。”5月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社部召開就業工作座談會時強調,必須把促進就業放在突出位置。
又到畢業季,記者了解到,受到產業結構調整、經濟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2015年城鎮新增就業出現下降。對包括765萬高校畢業生在內的1200多萬應屆畢業生,今年的就業市場怎么樣,如何保證他們平穩畢業、實現就業,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去年新增就業人數首次下降
前程無憂等機構于4月中旬發布的相關報告顯示,2016年應屆畢業生中,當公務員、創業或已經獲得企事業單位就業機會的已達到了52.11%,服務業等“新經濟”相關行業的用工需求正在逐漸增加。
“總體穩定”是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在今年1月底召開的人社部2015年四季度新聞發布會上對去年就業形勢的描述。李忠介紹,去年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12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4.05%,全面完成了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的目標。
近5年就業數字比較發現,城鎮新增就業的數字從2010年到2014年逐年上升,從2010年的1168萬人上升到2014年的1322萬人。在2015年,該數字出現了近年來的首次下降。
一季度單位招聘同比減22.9萬人
“經濟運行處于合理區間,就業創業政策正在持續發力。”李忠介紹,2016年1-3月,我國就業形勢仍然保持總體平穩。同時他也指出,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結構調整深入推進,對就業的影響也在加深。一方面是部分企業用人需求在下降,有些勞動者就業難度在加大。另一方面是部分地區和行業失業的風險也有所上升。
據人社部公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供求狀況分析》顯示一季度用人單位通過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招聘各類人員約520萬人,比去年同期減少了22.9萬人,下降4.5%。同比去年,我國東部地區市場用人需求減少了1.2萬人,而求職人數卻增加了14.1萬人。
【看點1】
哪些行業用人多?
調查結果:傳統行業就業遇冷,“新經濟”用工增加
5月6日,在李克強總理主持的就業座談會上,前程無憂網站首席執行官發言說,今年一季度以來,傳統的大規模用人行業,如機械設備、建筑建材工程等行業“轉冷”,而服務業等“新經濟”相關行業用工需求在增加,信息技術等崗位人才更是“供不應求”。
記者從該網站發布的《2016應屆生調研報告》中看到,就業市場中,按行業劃分,高科技行業的企業數量最多,占比為32.0%,其次為現代服務業,占比12.6%。
“隨著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第三產業會出現更大的用人需求。”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教授魯全表示。據中國就業研究所發布的相關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互聯網、電子商務等新興行業的人才需求同比增幅高達39%。
【看點2】
畢業生愿意去哪?
調查結果:應屆生薪酬上海最高,一線城市仍吸引人
據前程無憂相關負責人介紹,《2016應屆生調研報告》回收全國各地高校2016屆畢業生3095份調查問卷和企業的1661份調查問卷顯示,在跨地區求職的城市中,一線城市仍是首選,其中上海最受應屆生青睞,其次是深圳、廣州、北京。而在非一線城市中,應屆生異地求職更傾向于長三角地區,例如蘇州、杭州等,以及中西部的省會城市,如武漢、成都等。
該報告顯示,一線城市應屆畢業生的薪酬水平相對較高,其中上海最高,應屆生薪酬平均值為4441元。在非一線城市中,杭州、蘇州、南京等城市的應屆畢業生薪酬也直追一線城市水平。
【看點3】
普通院校就業更難?
調查結果:看能力和經驗,企業對普通院校關注度提高
根據調查報告,“所在院校”與“所學專業”仍然是企業招聘應屆生時較為關注的兩大因素。“對于工作經驗幾乎為零的應屆畢業生來說,企業往往把更多的信任留給名校。”參與報告撰寫的研究者介紹。
不過,今年情況也出現細微變化。有56.2%的企業關注應屆生的實習經歷,48.5%的企業關注求職者的專業技能。同時,2016年以招聘國內211或985重點大學應屆生為主的企業比例為53.8%,較2015年下降;而企業對于普通本科院校關注度則上升至34.9%。
“調查發現企業考察應屆生不僅看其學校、學歷這些‘硬實力’,更加注重應屆生的軟實力。”該研究者介紹。
【看點4】
失業了才會去創業?
調查結果:七成創業為理想,北京高校畢業生創業積極
據玫麥可思研究院所撰寫的《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4屆畢業生的自主創業群體中,只有7%的創業的本科畢業生、6%的創業的高職畢業生是“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才創業”,有48%的創業的本科畢業生、45%的創業的高職畢業生是因為“理想就是成為創業者”而創業。
據北京市統計局2015年數據,77.2%的大學生表示對創新創業有興趣,有創業計劃的占到60.2%。據北京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0到2014年所有畢業生中,通過工商局進行實體登記注冊的,這五年有2.3萬大學生進行了創業。“從這個比例來看,大學生創業積極性很高。”這位負責人表示。
中國城鎮新增就業連續4年每年超過1300萬人,大城市調查失業率始終穩定在5%左右,低于發達國家2016年平均6.3%的失業率。來自世界銀行的數據測算,中國的對外投資和進出口,平均每年直接拉動各國1500萬個就業崗位。
出行有網約車、共享單車、共享汽車;閑置的房屋可以按天租給游客……遍地開花的共享經濟不斷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更是吸引了眾多創業者,帶動了大批人的就業。
全省城鎮登記失業率2.81%,較去年同期低0.14個百分點,就業穩定性進一步增強。
從市場運行的基本規律上看,不限學歷的普通工人和高端人才這兩類人才是人才市場的兩極,而中間板塊——大中專畢業生的供給則非常多,大量大專及以上學歷的畢業生進入市場,而普通工人和高端人才崗位則供給嚴重不足,人才供給的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
昨日,記者從市人社局獲悉,經過三個月的努力,鄭州市2017年“春風行動”圓滿結束,為4.5萬農村勞動者提供了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實現1.7萬農村勞動力縣域內就近就業。
2017年,鄭州市計劃實現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3萬人,其中,失業人員再就業3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02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萬人;完成再就業培訓3萬人,創業培訓2萬人,農村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5萬人。
日前,記者從三門峽市總工會了解到,2017年“河南工會就業創業援助月”啟動儀式暨三門峽春季用工洽談會將于2月17日10時在三門峽市湖濱廣場舉行。市總工會還在三門峽市職工學校全年免費開展家政服務、茶藝、保健按摩、美容美發、計算機、育嬰等就業創業技能培訓,助力求職者就業創業。
今天(10月14日)上午,老夏就業工作室正式成立,從今往后,高校畢業生和求職者,就有了專業的“就業紅娘”和“職業導師”。
據臺前縣縣長王俊海介紹,全縣已經新建和改造113個精準扶貧就業基地,引進了服裝加工、汽車配件、羽毛制品、編織包裝等各類企業,吸納就業7345人,其中,貧困人口2938人,人均月收入1500元左右。
高考成績已放榜,志愿填報近在眼前。哪些專業就業率高?哪些專業更有“錢”景?近日,一份來自麥可思研究院的《201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出爐,對上述問題進行了分析。
今年高校畢業生有765萬人,創歷史新高,加上中職畢業生,僅這兩項新增就業人數達1200多萬。
確保年內實現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3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萬人。
2016年,全省將著力促進就業創業,確保我省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力爭城鎮新增就業100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35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2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0萬人。
就建立未就業畢業生的統計機制而言,重在建立就業工作銜接機制,教育部門、人社部門等接力為離校未就業畢業生提供就業服務。
9月16日,映象網記者從河南省人社廳了解到,9月10日至10月10日,我省開展2015年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活動,促進2015屆有就業意愿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盡快實現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