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03日06:54 來源:成都商報
“你好,我是××小額貸款公司的,請問你最近有資金需求嗎?”最近,綿陽市民唐先生接到過幾次這樣的電話,讓他疑惑的是,他的信息是如何泄漏出去的?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從綿陽游仙公安分局獲悉,該局破獲了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查獲公民個人信息40余萬份。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征信名單”,也就是到銀行查詢了征信記錄的人員信息。據介紹,每份信息經過多次轉賣,從0.5元層層上漲至5元。目前,警方正在對信息來源進行追查。
購買“征信名單” 推銷小貸被抓
游仙警方介紹,2015年11月,綿陽市公安局游仙區分局網絡安全保衛大隊民警在工作中,發現轄區江姓男子長期在網上購買公民個人信息。初步調查發現,江某是綿陽一小貸公司銷售經理,月收入十分可觀。偵查員對江某展開調查,發現江某除了將所購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免費提供給下屬、親戚用于推銷小貸業務,還將部分信息高價轉賣。
偵查人員在固定了相關證據后,對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江某實施抓捕,在江某使用的手機、電腦中發現了含有姓名、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家庭住址等公民個人信息3000余組。審訊中,江某交代了他購買公民個人信息用于轉賣、發展客戶的事實。
但江某怎么確認這些人員有資金需求呢?江某供述,其所購信息都是“征信名單”。所謂“征信名單”,就是因申請辦理貸款而到銀行查詢征信記錄的人員,基本都有資金需求。
江某還交代,他是通過微信從一個叫“數據銷售中心”的網友處購得這些“征信名單”的。
轉手一次 “征信名單”漲價10倍
2015年12月,游仙公安分局成立專案組,一張大網撒向“數據銷售中心”。
偵查員以購買“征信名單”的名義,多次聯系“數據銷售中心”,逐漸取得其信任,并主動提出與偵查員見面。2016年1月5日,民警在湖南省將犯罪嫌疑人余某抓獲,在其電腦、手機、電子郵箱等作案工具中提取出個人信用報告40余萬份。
據余某交代,其從2015年6月開始,以每份0.5~1元的價格在網上購買個人信用報告后,再以2~5元的價格轉賣。短短6個月,余某就購買了包括個人信用報告等公民個人信息40余萬組,出售公民個人信息20余萬組,獲利40余萬元。
目前,公安機關正在對信息來源進行追查。
嚴國芳 趙章 成都商報記者 湯小均(來源:成都商報”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
日前,媒體爆出南非3000多萬份客戶個人信息被放到網站上。南非《時報》19日披露稱,祖馬總統和財政部長吉加巴、警察部長姆巴魯拉的個人信息可能也在其中。
李先生對個人隱私問題比較敏感,因此點了“不同意”按鈕,結果發現無法正常下載使用高德地圖,使用導航等核心服務更是無從談起。當記者問及關于高德客服的解釋是否合理時,謝永江認為,客服的解釋不應單獨在協議之外,應在客戶點選“同意”之前就告知,“這種隱私告知不應該是零碎的”。
通過對“小何”的調查,荊州警方發現,其真實身份為杜某,屬汪某所在快遞公司河北公司的員工,遂在石家莊將其抓獲。
在“小何”的多次勸誘下,去年10月份的一天,汪媛媛打開了辦公電腦,查詢了“小何”發過來的數十條快遞單號對應的收件人信息。
通過其他方式,記者設法加了一個售賣個人信息的網友,該網友表示他們什么信息都有,尤其是車主信息。7月4日,經南通市崇川區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宣判主犯小燕被判處有期徒刑4年6個月,老公小東被判刑3年緩刑4年,其余被告也各自獲刑。
公開報道顯示,2016年,全國公安機關共偵破網絡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數量2100多起,查獲被侵害的公民個人信息500多億條,抓獲犯罪嫌疑人5000多人,其中屬于各行業內部人員的達450多人。
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運行部高級工程師李佳表示,網站等運營平臺的漏洞被攻破,黑客就能入侵并植入后門,造成大面積的海量信息泄露。
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日益猖獗,公民個人信息泄露途徑日益復雜,治理形勢日益嚴峻。不管如何,法律始終是一條底線,必須牢牢守住。對于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必須零容忍,依法從重處罰,以儆效尤。
在個人信息保護上,有了良法,還需要公民重視個人信息自我保護、市場對個人信息合理利用、政府部門加大個人信息保護力度。只有這樣,才能保護公民權益、維護市場秩序乃至保障國家安全。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今天正式實施。其中,新的司法解釋明確,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蹤軌跡信息、通信內容、征信信息、財產信息等個人敏感信息五十條以上的,即構成犯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法律并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所有問題。通過技術手段設立屏障、加強行業自律,發揮多元規則的作用,不斷完善數字時代的文化環境與商業倫理,個人信息安全得到充分保障的未來才會更為可期。
近日,浙江松陽警方偵破一起特大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查獲非法獲取的各類公民個人信息7億余條,共370余G的電子數據,抓獲犯罪嫌疑人20名,其中查獲2名入侵相關信息系統的網絡黑客。
公訴機關指控覃某在2014年至2016年8月期間,利用自學互聯網技術,在家中非法入侵網站,獲取個人信息后販賣,非法獲利26萬余元。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網絡資源普及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既為我們帶來了便利也為我們帶來了問題。
昨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聽取關于民法總則草案的說明。也就是說,在此前三審稿的“個人信息保護”條款基礎上,草案新增了22個字:任何組織和個人應當確保依法取得的個人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