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29日06:5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4月29日電 (記者 李金磊)隨著上海近日出臺戶籍制度改革意見,目前中國出臺戶籍制度改革方案的省份已達29個。梳理各地方案可見,各地普遍提出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不少地區降低了落戶門檻,放寬了落戶條件。
資料圖:市民落戶。 圖片來源:CFP視覺中國
29省份出臺戶改方案
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司長徐林4月19日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國務院出臺戶籍制度改革方案之后,目前全國有28個省市自治區出臺了戶籍制度改革的具體方案,還有幾個地方還沒有出,所以今年首要任務是使所有的地方都能夠出臺具體落實國務院戶籍制度改革的做法和政策。
隨后在4月25日,上海對外公布《關于進一步推進本市戶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至此,目前中國出臺戶籍制度改革方案的省份增加到29個。
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已經出臺戶籍制度改革方案的省區市包括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陜西、江西、湖南、湖北、廣東、廣西、黑龍江、吉林、遼寧、重慶、云南、甘肅、青海、福建、江蘇、安徽、貴州、四川、新疆、寧夏、浙江、海南、內蒙古、天津、上海。
居民市內戶口遷移取消準遷證、遷移證發放制度,實行遷入地公安派出所“一站式”受理辦理,群眾不需要返回原戶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辦理戶口遷出手續。建立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掛失申報和丟失招領制度,是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創新人口服務管理的重要內容。
對于大城市的落戶條件,國家版的戶籍改革意見規定“大城市對參加城鎮社會保險年限的要求不得超過5年”,而河南縮短為“不得超過2年”,安徽縮短到“不得超過3年”。四川提出,改進成都市現行落戶政策,建立居住證積分入戶制度;湖北提出,科學控制武漢市人口規模,合理設置落戶積分分值,建立積分落戶制度。
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將對宏觀經濟產生深遠的影響,但對A股股價短線影響應該不大。
戶籍取消之后,農業和非農業人口將同時轉變為居住證持有人,享有同等的勞動就業、基本公共教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公共文化服務等,這對于新城市居民來說將會有一波消費升級效應。
“地方版”戶籍制度改革意見正加速出臺。北京、上海、廣東、湖北、河南、四川、內蒙古、福建等省份已經公開提及將實行或健全居住證制度。
“地方版”戶籍制度改革意見正加速出臺。北京、上海、廣東、湖北、河南、四川、內蒙古、福建等省份已經公開提及將實行或健全居住證制度。
全國至少已有16個省份正式出臺了本省份的戶籍制度改革意見。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和國務院日前批轉的《關于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均提出“抓緊實施戶籍制度改革”。其中,多地明確提出“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的時間表,并明確建立落實居住證制度。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和國務院日前批轉的《關于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均提出“抓緊實施戶籍制度改革”。其中,多地明確提出“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的時間表,并明確建立落實居住證制度。
離預定的2020年全面完成改革任務只有五年時間,但戶籍制度改革的進度并不盡如人意。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王一鳴在4月中旬的2015中國城鎮化高層國際論壇上也建議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居住證制度,探索合理分擔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王太元認為,居住證是外地居民、農村居民合法平穩轉變為本地人、城鎮人的制度階梯。目前全國還有1億多人沒有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主要是部分非公經濟組織員工、城鎮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以及部分農村居民等。
11月4日,作為全國戶籍人口第一大省、傳統農業大省的河南出臺關于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引發各方熱議。省公安廳副廳長陳志中認為,這一表述符合我省省情和積極穩妥、規范有序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原則。
河南提出“省會城市要建立完善積分落戶制度”,黑龍江提出哈爾濱要“積極建立和完善積分落戶制度”,貴州提出“建立完善貴陽市云巖區、南明區、花溪區、烏當區、白云區、觀山湖區積分落戶制度”。
扎實推進戶籍制度改革 全國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17日在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出席會議并講話。
進城多年一直為“戶口”困擾的農民工,終于等來了期盼已久的好消息。按照規劃,到2020年,我省將努力實現1100萬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