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25日15:00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4月24日電 題:用創新標注夢想新高度--寫在首個“中國航天日”
新華社評論員
宇宙浩瀚,星漢燦爛,總有一種力量激勵我們不懈探索,總有一種精神穿越時空、歷久彌新。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升空,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序幕。今天,我們迎來首個“中國航天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向60年來為航天事業發展作出貢獻的同志們表示崇高敬意,為新形勢下傳承航天精神、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指明方向,凝聚起實現中國夢、航天夢的強大力量。在這銘記歷史、走近航天的時刻,各地開展系列活動:航天員重溫入隊誓言儀式,孩子們親自動手組裝火箭模型,航天體驗館人潮涌動……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千百年來,從“萬戶飛天”到“嫦娥奔月”,我們的祖先不斷抒發對宇宙的浪漫想象和探索激情。新中國成立后,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始終是我們不懈追求的夢想。風雨兼程一甲子,經過幾代航天人的接續奮斗,我國航天事業創造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為代表的輝煌成就,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積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夢想的力量,奮斗的歷程,創造了航天事業發展的中國奇跡,也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增厚民生福祉提供了強勁動力。首個航天日以“中國夢 航天夢”為主題,既是對歷史的深刻總結,更是向著未來的深遠展望。
“牢牢抓住戰略機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勇攀科技高峰,譜寫中國航天事業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殷殷囑托,體現了黨中央對航天事業發展的深切期望。一部中國航天發展史,也是一部自主創新史。當前,身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潮,機遇與挑戰并存。我們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優勢、贏得主動,就必須在重點領域集中力量攻關攻堅,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新形勢下,堅持創新驅動,深入實施航天重大工程,推動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和空間科學全面發展,推動我國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是航天事業發展的時代使命,也將為我們攀登戰略制高點、提高綜合國力提供重要支撐。在“十三五”規劃綱要中,航空航天是創新驅動發展的重點領域。以創新打造新引擎,靠創新把握新機遇,航天事業必將為“十三五”發展積聚新動能,為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和增進人類福祉作出新貢獻。
偉大的事業,在匯聚力量中不斷壯大,在薪火相傳中不斷推進。哲人曾說:開展紀念日活動,如同點燃一支火炬。設立“中國航天日”,就是以之為重要平臺,為航天事業發展厚植根基、凝心聚力。通過科學講堂、科普展示、媒體報道、校園交流、公眾開放日等各種方式,普及航天知識、弘揚航天精神,意在喚起全社會對航天事業的關注,激發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學、探索未知、敢于創新的熱情,培育尊重科學、鼓勵探索、追求卓越的創新文化。近期,月球探測面向社會征集載荷創意設計,得到了青少年和科技愛好者的熱烈響應,展現了人們的熱情和創造力。放眼未來,讓全社會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讓青年一代融入創新驅動的時代洪流,航天事業發展必將迎來更加廣闊的前景。
太空探索永無止境,逐夢征程任重道遠。“十三五”時期是航天事業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從載人航天到北斗導航,從探月工程到火星探測,歷史的天空上,中國航天將寫下新的精彩。匯聚創新創造的中國力量,讓中國夢與航天夢相互激蕩,我們一定能標注中國發展的新高度、開創民族復興偉業的新境界。
天宮游太空,神舟赴星河。對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電。而今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再次堅定了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決心和信心。
9月15日22時04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F T2運載火箭成功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送入太空。作為亞洲第一航天強國、航天大國,中國宇航工業的發展不僅有利于自身的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更有利于世界天緣政治格局的進一步優化。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升空,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序幕。今天,我們迎來首個“中國航天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向60年來為航天事業
(記者 底東娜)15日晚,第一面登上月球的五星紅旗通過電視直播“亮相”。吳志堅: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我們國家在航天事業的發展方面取得了令國人驕傲、世界矚目的成就,建成了比較完整的航天科技工業體系。
一年半以前,艾隆·馬斯克將一塊50磅重的輪狀奶酪餅發射進入太空。SpaceX的存在,讓美國太空事業前景非常看好,對此馬斯克也非常自豪,他說:“就實際發射情況而言,我們做的就是美國的航天事業。
蒙牛將用全球最優質的資源、全球最嚴格的標準不斷打造世界級的中國品牌,讓每一位中國消費者都能享用到航天品質的牛奶。
2013年6月1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航天員公寓問天閣,為即將出征的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壯行。
今晚22時04分,恰逢中秋月圓夜,中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于酒泉衛星基地成功發射,正式開啟太空之旅。6月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同正在天宮一號內執行任務的神舟十號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通話。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標志著我國航天事業又向前邁出堅實的一步。我們不能忘記,越是偉大的工程,前進路上的艱難險阻就越多;越是輝煌的跨越,起跳的腳步必然倍加沉重。
11月9日下午16時20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走進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指揮中心,在指揮席就座。
“神九”返回艙成功返回后,《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技術研究院載人航天總體部的辦公室里,專訪了神舟九號飛船總指揮何宇。采訪時,這一次的交會對接任務仍在總結掃尾階段,辦公室不斷有人進出,帶著各種問題和何宇交流溝通。
新華社香港12月7日電(記者朱華穎 蘇曉)自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代表團抵港之后,代表團走到哪里,哪里就變成歡樂的海洋,香港市民用鮮花、掌聲、歡呼和笑臉,熱情迎接航天英雄。
任新民生于1915年,安徽省寧國縣人,是著名導彈和火箭技術專家、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他和屠守鍔、黃緯祿、梁守槃并稱“中國航天四老”。1970年4月,任新民和錢學森乘專機從發射場飛抵北京,向周恩來作長征一號與東方紅一號發射前最后的匯報。
11月9日,習近平與神州十一號航天員景海鵬、陳冬進行天地通話。2013年6月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同正在天宮一號內執行任務的神舟十號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通話。
2008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里我國又連續成功進行3次航天發射。中國航天人用自己的成就證明,只有堅持自主創新,才能夠牢牢掌握航天科技發展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