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13日16:15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人民網北京4月13日電(記者陳苑)“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薄柏瀼芈鋵嵢珖奈锕ぷ鲿h精神座談會”于4月12日在京召開,來自文物界的專家、學者以及各級文物工作者,對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文物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進行了深入學習,并展開熱烈討論。
把文化傳下去: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習總書記在重要指示中強調,“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這八個字份量非常重大”,文化部黨組書記、部長雒樹剛認為,習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深刻闡明了開展文物工作的重大意義、發展形勢和基本要求,思想深邃、內涵豐富、要求明確,為新時期文物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分振奮、十分受鼓舞、十分受教育”,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勵小捷談到,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高度重視文物工作,“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是做好文物工作最有力的保證,最強大的支撐,最持久的動力?!?/p>
“歷史是根,文化是魂,而文物則是歷史的驗證和文化的載體?!?4歲高齡的謝辰生是我國文物界著名專家,被譽為“一部活的文物保護史”,他激動地說,“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表明黨中央對文物工作的重視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令廣大文物工作者信心倍增?!?/p>
讓文物活起來:適度利用、惠及人民
習總書記對新時期文物工作做出了明確要求,“全面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切實加大文物保護力度,推進文物合理適度利用,使文物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p>
“任何文物利用都要以有利于文物保護為前提,以服務公眾為目的,以彰顯文物歷史文化價值為導向,以不違背法律和社會公德為底線。深入挖掘和系統闡發文物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切實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故宮博物院黨委書記紀天斌結合故宮文物保護的具體工作談到,為確保故宮里的世界文化遺產的可持續發展,自2015年6月13日起,故宮實行了每日8萬人的限流措施,以此平衡保護與利用的關系,以及當代觀眾與后代子孫的文化需求;此外,為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自2014年起,故宮連續兩年淡季每月第一個星期三實施主題免費開放日,充分發揮博物館的展示教育功能,讓多元化的觀眾群體享受平等文化教育。
早在2013年,習總書記曾提出“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這已成為新時期文物工作的奮斗目標,同時也是“推進文物合理適度利用,使文物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的具體要求。對此,國家博物館黨委書記副館長黃振春向國內的博物館提出建議,讓文物活起來,不僅要積極探索和構建具有博物館特色的陳列展覽體系,還要大力開展文化創意產業經營活動?!敖陙恚瑖也┪镳^立足館藏文物,開發了文創產品兩千多款,成為了展覽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延伸,觀眾不僅可以把國寶文化帶回家,更能在使用中了解國寶文化。”黃振春說。
將責任擔上肩:不辱使命、守土盡責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對歷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樹立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科學理念,統籌好文物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切實加大文物保護力度,推進文物合理適度利用,使文物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各級文物部門要不辱使命,守土盡責,提高素質能力和依法管理水平,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努力走出一條符合國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绷暯皆谥匾甘局袑V大文物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讓大家備受鼓舞。
“我做文物保護工作已經30年了,感覺這些年越來越有勁頭、有動力,同時也感覺到我們的使命更加光榮,責任更加重大。”河北省文物局局長張立方感慨。
“‘不辱使命,守土盡責’,總書記的話讓我們感到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詹長法結合千手觀音造像保護修復工程這一成功案例談到,“優秀的文物保護修復工作者,不僅要千方百計保證修復保護工作的質量,還要想方設法讓工程的社會貢獻和社會效益最大化。這是落實習總書記重要指示的迫切要求,也是新時期文物工作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要求。”
“我是做考古的,很多外國同行非常羨慕我們國家有這么悠久的文明,羨慕我們的政府這么大力地投入到文化遺產保護當中”,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坦言,作為考古機構中的一員,應該肩負更大的責任,不僅要更加積極主動地投身到文物保護和利用工作當中,還要積極為國家文物局、各省市自治區文物局提供意見建議,為文化遺產保護提供學術支撐。
前不久,故宮為生前捐獻19件文物的河南農民何剛舉行追思會,網友感念這位樸實無華的老農民為保護國家文物做出了榜樣。鄭州市文物稽查大隊工作人員趕到現場后,下到挖出文物的坑里,用專業工具將四周的土挖開,查看是否有大量文物存在的跡象。
6月8日、9日,文化部黨組成員、國家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劉玉珠深入新鄭市、鄭東新區、金水區、管城回族區,調研我市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省文化廳廳長楊麗萍,省文物局局長田凱,市委副書記、市長程志明,副市長黃卿、吳福民等陪同調研。
在城市建設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對歷史文物的保護。對那些未列入保護名錄的文物,也要充分認識到它們的現實價值與歷史價值,在系統設計和規劃中,可以將這些文物融入規劃建設體系,使它們成為教育民眾的人文景觀。
習近平指出,近年來,我國文物事業取得很大發展,文物保護、管理和利用水平不斷提高。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近日,河南省政府公布,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共有329處,其中,位于鄭州的有33處。
1994年就來到臨潁一高的老教師王志根回憶說,會館西側當時是學校的印刷室,大殿是學校的會議室和辦公室,東側是學校財務室,后面的四合院是老師的宿舍。
盡管法院才正式受理此案,民間環保組織能否勝訴還是未知之數,但不少人尤其是民間環保人士,已經將此次法院立案受理界定為推進我國人文遺跡(文物)保護的里程碑。
河南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名錄中,馬固村有7處。馬固村被譽為“中原第一文物古村落”。然而,“中原第一古村落”如今卻被拆得蕩然無存,7處文物僅剩2處文物。
國家文物局督察司司長劉銘威透露,全國各級專兼職文物行政執法人員不足萬人,平均每人負責管理近百處不可移動文物。2010和2011年,公安部和國家文物局連續兩年在全國部署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共偵破文物案件109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849人,追繳文物7000余件(套)。
近日,在公安部直接組織指揮下,遼寧公安機關會同河北、內蒙古、山西等6省區公安機關同步開展集中行動,一舉破獲公安部督辦的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案,打掉盜掘犯罪團伙10個,抓獲犯罪嫌疑人175名,追回涉案文物1168件,收繳一大批作案車輛、手機、銀行卡。
在鄭州市上街區峽窩鎮,有一個千年歷史的古村落——馬固村。3月25日,記者在現場發現,整個馬固村已不見蹤影,空留王氏家廟和馬固大廟兩處建筑。60多歲的村民王海生帶領記者走進王氏家廟,門樓正中的匾額書曰“三朝樞密”,表明馬固王氏的祖先曾三代在樞密院掌職。
近年來,宜興民間盛行修訂家譜、修建祠堂,尤其是很多名人之后熱衷于搜集整理家族歷史,以期將祖先的精神發揚光大。對于這樣一位歷史名人,他留下的楠木廳本該充分開發利用,但吳陸康等吳氏后人表示,祖先留下的這棟建筑一直沒有得到妥善使用。
位于哈爾濱的巴拉斯旅館舊址近日遭違法施工,這處不可移動文物內部結構被破壞。巴拉斯旅館舊址建于1930年,折衷主義建筑風格,最早作為旅館使用,是哈爾濱保存下來的老建筑的一部分。
文物部門資料顯示,目前除新發現的該段老城墻,漢中城區還有一段發現較早的土結構老城墻,但破壞嚴重,2000年用新磚重新修葺。據左湯泉介紹,抗戰時期,日軍戰機轟炸漢中,當地開挖城墻數個缺口,以便民眾及時疏散躲避轟炸,1949年后,城墻陸續在城市擴建中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