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13日08:17 來源:環球時報
炒作“中國網絡間諜”已不是西方媒體的新鮮話題。現在,它們又開始炒作“農業間諜”。有美國媒體12日報道稱,中國農業間諜活動激增,令美國農民深感不安。
該報道說,蒂姆·布萊克是艾奧瓦州北部的農場主,擁有大約300畝基因改良玉米田,每一輛徘徊的陌生車輛都引起他的警覺。2013年,美國政府指控大北農集團國際業務總監莫海龍和其他6名中國人在該州農場偷挖玉米種子運回中國,讓艾奧瓦的農民感到不安。
英國路透社援引美國聯邦調查局和司法部的話說,自從該案后,農業間諜活動不斷增加。過去兩年來,美國公司、政府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都成為目標。雖然起訴人員無法確定中國政府和莫海龍的公司有關系,但這起案子加大了美中之間的摩擦。一名美國法官告訴路透社,他們正在尋找中國政府和這個陰謀之間的聯系。
美國媒體稱,莫海龍案件顯示了先進糧食技術的重要價值以及保密方面的弱點。全球70億人口,其中13.6億在中國。2009年到2014年間,美國聯邦調查局接到的國際經濟間諜案每年上升15%,而2015年,這一數字激增53%。美國執法部門官員說,這些案子主要和中國公民有關,針對農業的間諜活動包括有機殺蟲劑、灌溉設備、稻米和玉米。由于農業技術是在開放的田野中,比電腦網絡或工廠更難保護。
“這種說法很荒唐”,中國社科院美國所研究員陶文釗12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中國的糧食基本上靠自給自足。在糧食安全問題上,中國不僅沒有對世界造成威脅,反而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貢獻,早就用實際行動回答了“誰來養活中國”的問題。而且,中國在超級稻和其他農作物雜交方面都擁有世界先進技術。
陶文釗說,美國一向用放大鏡甚至顯微鏡看中國的方方面面,之前的華裔科學家“李文和案”就是這么出籠的。如今,因為美國非常擔心中國什么時候趕超美國,所以對中國經濟科技農業方面的關注上升了,老是搞些“捕風捉影、移花接木”的事情來指責中國。他說,農業安全是個全球性問題,中國也面臨威脅。世界各國都有義務保護農業專利,這是共同的話題。(記者 屠麗美 特約記者 嘉佳)
這個叫斯卡帕迪奇的間諜是地道的愛爾蘭人,1978年他加入了愛爾蘭共和軍,成為了一名軍人。機緣巧合之下,他被英國的情報部門招到自己的旗下,為其賣命。
而據避難于俄羅斯的美國前中情局雇員斯諾登透露,中情局監控過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內的120多名外國領導人。據專家分析,冷戰期間,前蘇聯雷達工程師托卡喬夫為美國中央情報局充當間諜,使前蘇聯國防蒙受的損失超過20億美元。
4月9日,中央紀委網站宣布,四川省原副省長李成云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這已是其“二進宮”。了解到,李成云主政德陽時,讓親屬承包德陽市栽種銀杏的綠化工程,被當地老干部指為以權謀私。
黎巴嫩捕獲疑似“間諜”禿鷹 送返動物園
據BBC報道,英國間諜機構軍情六處(MI6)開始在英國最大育兒網站“媽媽網”(Mumsnet)刊登廣告招聘特工人才。
她表示,中年婦女有豐富人生經驗,有助收集情報。
日本NHK電視臺11日稱,中國在上海以“間諜嫌疑”拘留了一名日本籍女子。對于最新“日本間諜”事件,日本政府尚未發表評論。
日本NHK電視臺11日稱,中國在上海以“間諜嫌疑”拘留了一名日本籍女子。對于最新“日本間諜”事件,日本政府尚未發表評論。
日本NHK電視臺11日稱,中國在上海以“間諜嫌疑”拘留了一名日本籍女子。對于最新“日本間諜”事件,日本政府尚未發表評論。
據日本《朝日新聞》9月30日報道,兩名在中國境內疑似從事間諜活動的日本人被中國國家安全部門逮捕。
近日,省國家安全機關通報了2起與境外間諜情報機關進行勾聯和出賣情報的重大案件。據悉,利用互聯網在我境內發展人員、收集情報已成為境外間諜情報機關活動的一個突出動向。
近日,省國家安全機關通報了2起出賣國家情報的重大案件。
起訴書稱,張浩(36歲)和龐慰(35歲)在美國南加州大學攻讀博士期間相遇,專業都是聲學技術研究,由美國國防部提供資助。
據朝中社報道,朝鮮國家安全保衛部3月26日宣布,朝鮮去年9月和12月逮捕了兩名韓國間諜。朝中社3月26日報道,朝鮮國家安全保衛部當天在人民文化宮召開記者會宣布,朝鮮對兩名韓國“間諜”金某和崔某實施刑事拘留。
俄羅斯總統普京26日主持召開俄聯邦安全委員會會議,警告俄聯邦安全人員應防范外國間諜破壞俄大選。俄新網26日報道稱,普京當天在會上表示,為遏制俄羅斯,西方對俄采取政治孤立、打響大規模的信息戰,并向俄羅斯派大量間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