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13日06:43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在最新的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會上,甘肅省衛計委主任劉維忠重點介紹了醫改的“甘肅經驗”。
據劉維忠介紹,甘肅從2013年開始的大病調查和干預,并進行疾病譜排序,目標是將醫改思路從“改醫院”拓展到“減病人、促健康”。
“注意關口前移,強調預防,對一些疾病進行篩查,特別是在農村地區,這是非常值得推廣的經驗。”這是國家衛計委宣傳司司長毛群安對甘肅醫改的評價。
自2009年起,醫改已經進行了超過7年,目標是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2016年,醫改進入攻堅階段,各地也根據自身醫改的經驗,進一步推動醫改的深化發展。
強調疾病篩查排序
無論是建立以市場為主導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還是推進合理有序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等一系列措施,均反映出我國醫療改革已經取得了階段性進展。但是,盡管投入了大量公共財政,“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仍未得到解決。
4月12日,國家衛計委例行發布會邀請甘肅省衛計委主任劉維忠介紹甘肅特色的醫改經驗。
在劉維忠看來,盡管醫療不適合市場化,醫療服務與病人需求之間仍然是供給和需求的關系。如果不減少病人,只改革醫院,“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仍然無法解決。因此,甘肅醫改的思路突出“減少病人”的目標。醫改措施均圍繞此目標展開。
首先,甘肅加強疾病篩查工作。
據介紹,甘肅衛計委在疾病篩查上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是從2013年開始的大病調查和干預。這項工作的內容,是以一年為一個周期,選擇患病人數多、看病負擔重的五種疾病,組織專家調查患病原因和干預方法。調查完成后的第二年,則在省內發動群眾干預這五種疾病。
甘肅省2013年調查得到的五種大病是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腎病、白血病。甘肅省內五種疾病患者數超過1300萬。
“這1300多萬患病人群解決了,‘看病難’就解決了”,劉維忠說。
第二件是疾病譜排序。甘肅省的疾病譜排序,就是借助甘肅特有的疾病譜排序軟件,將全省每個月的疾病排序。再在疾病譜的基礎上,開展流行病學調查。
據劉維忠介紹,甘肅正是憑借疾病譜排序工作,成為全國第一個發現“三鹿奶粉問題”的省份。“我們的調查人員分析疾病譜,做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過去沒有這么多小兒腎結石,就疑問為什么突然增多。”
“三鹿奶粉”事件后,甘肅又借此發現兩例兒童食品和奶粉的汞超標。因為發現迅速,上報及時,涉案商品及時下架,避免了食品安全事故,減少了兒童死亡。
中醫藥治療100%報銷
此外,甘肅大力推廣中醫藥。
“中醫便宜,因為沒有檢查費。西醫一項檢查可能需要2000塊檢查費,治療之前,就要先花費。” 劉維忠說,雖然看起來西醫的診療費要高于中醫,但實際上,西醫的診療費里還包括了耗材費,患者花了更多的錢,可醫生和醫院得到的利潤反而更低。
此外,西醫診療的住院環節中,在身體感受到舒適以前,患者不愿意出院,導致醫院床位周轉率低,效益下降。而中醫診療就能避免患者不愿意出院的問題,進而提升醫院的效益,實現社會效益和醫院效益雙贏。
為了引導甘肅城鄉居民使用中醫藥,甘肅的中醫藥實現了100%報銷。
“100%報銷就是使一般使用的中醫藥進入醫保報銷目錄。”劉維忠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醫保的100%報銷首先在涼州區試點,一天只報銷幾例病人,“后來發現根本沒問題,就完全放開了。因為住院的人少了,門診100%報銷,住院的人就少了。這樣就能降低檢查費,西藥費,整體的醫療費用就節約了。”
此外,甘肅通過中醫健康教育,將對中醫藥的倚重延伸到了預防。
在提升農村居民健康素養上,甘肅推出“村級三件事”。首先是設立50面醫藥文化墻,推廣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常見病、大病的中醫藥治療方法。此外,甘肅借助基層村醫,組織農民交流學習慢性病管理方法。第三,通過招標,為400萬農民發放“保健箱”,并針對“保健箱”的使用挨家挨戶做入戶培訓。
被訪患者對醫改政策支持率為91.7%,82.2%的被訪患者認為,醫改政策有利于推進“分級診療”。
但仍然存在公立醫院改革沒有全覆蓋,部分公立醫院沒有全部取消藥品加成等問題。
實施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改革,破除逐利創收的舊體制,突出公益性導向,才能讓患者、醫院、醫生受益,讓財政和醫保可持續,讓改革贏得民心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7年重點工作任務》,明確了今年需要抓好的70項重點工作任務,引發社會關注。
財政部社保司副司長宋其超今日表示,全國財政醫療衛生支出預算,我們今年安排的是14044億元,是醫改啟動前2008年的4.4倍,比2016年同口徑支出增長5.1%。加大績效考核力度,會同國家衛生計生委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評價范圍擴大到全國所有的省份,提高公共衛生資金的使用效益。
醫保報銷問題一直都是患者關注的焦點,尤其是異地就醫時的報銷問題。據了解,自從醫保異地就醫系統上線之后已經有不少的醫院開通了異地就醫直接結算。
如今北京醫改新政策已經實施一周多了,那么藥品下降之后質量會不會也隨著下降呢?
醫療界人士認為,醫改遵循先易后難、先基層后中心、先農村后城市的辦法逐步推行,多數地區已具備了較好改革基礎,醫改紅利不斷釋放。
去年,河南省出臺了《河南省公立醫院藥品集中采購工作實施辦法》,對公立醫院藥品實行分類采購,減少藥品配送流通環節,切實降低藥品虛高價格,減輕群眾用藥負擔。
焦作市醫改辦常務副主任寧繼學說:“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將全段看病費用報銷比例提高了10%至15%,個人負擔降到25%以下,對困難群眾來說是雪中送炭。隨著“互聯網+健康醫療”風生水起,網上掛號、遠程會診、手機查詢、移動支付等日益普及,患者就醫體驗明顯改善。
近日,隨著河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河南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6年重點工作任務》(以下簡稱《工作任務》)出爐,2016年河南醫改的幾件大事兒算是敲定了。省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解釋,所謂“臨床路徑”,就是對一些常見病采取“一口價”管理,讓患者就醫避免過度治療。
日前,《北京市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公布,方案明確所有在京公立醫院實施醫藥分開,到2017年底全面破除“以藥補醫”機制。2012年,北京友誼醫院、朝陽醫院等5家公立醫院試點醫藥分開改革,取消藥品加成,同時設立醫事服務費,由醫保實時補償。
3月5日聽完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剛剛走上人民大會堂里的部長通道,全國人大代表、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就被采訪兩會的記者團團圍住。李斌認為,通過遠程醫療解決基層看疑難病癥的問題,這也是我們大力推廣的緩解看病難的一個重要舉措。
對于清除盤根錯節的“硬骨頭”,使多年積累的體制機制頑疾在新一輪公立醫院改革中得以破解,社會各界充滿期待。
日前,臥龍區安皋鎮安皋村村民孫秀榮家屬高興地領到了24萬多元的新農合補助款。2015年我市大力實施醫改新政以來,全市受益居民達千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