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30日06:52 來源:大河網-河南商報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趙強
3月29日,河南省高院的新聞發布會上,省高院新成立的環境資源審判庭首次亮相。
到今年年底,我省將形成布局合理、適度集中的環境資源審判體系。河南省高院新聞發言人、宣教處處長徐哲成為首任環境資源審判庭庭長。
【意義】
專業化審判適用于環境案件
徐哲稱,成立環境資源審判庭是適應環境資源案件特殊性、統一裁判尺度的重大舉措。
環境資源案件因與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自然科學和技術相關,往往牽涉地方經濟利益,案件受干擾大,涉及的受害人眾多,走專業化審判之路,有利于深入研究環境司法審判規律,更新司法理念,規范審判程序,培育符合環境司法保護需求的專業法官隊伍,促進和確保環境資源法律全面正確實施。
目前,審判庭有7名工作人員,其中庭長1名、副庭長1名、助理審判員2名、書記員3名。7名工作人員均為本科以上學歷,其中1名具有法學博士學位。
省高院副院長劉曉云表示,下一步將積極推動中院設立環資庭,案件數量不足的地方,可以成立專門的環資合議庭。到2016年底,在我省形成布局合理、適度集中的環境資源審判體系。
【亮點1】
引導公益訴訟,設立專項基金
新環保法規定,社會組織向法院提起環境公益訴訟需滿足的基本條件包括:依法在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連續5年以上且無違法記錄。最高法院發布的司法解釋進一步明確了上述條件。
徐哲表示,由于對原告的要求較高,目前全省法院只有一起環境公益訴訟。
劉曉云稱,下一步要引導各類合法主體提起環境公益訴訟,建立完善依職權調查取證、鑒定制度,構建訴訟成本合理分擔機制,嘗試設立環境公益訴訟專項基金,與環境資源保護行政執法機關、政府財政部門等協商確定環境損害賠償金的交付使用方式。
同時,劉曉云稱,下一步將加強與檢察機關的溝通,使符合法定條件的組織參與到對行政權的監督中去。
【亮點2】
鄭州等三地探索跨區域辦案
劉曉云介紹,對于環境資源公益訴訟民事案件,我省法院將按照最高法院的要求,確定部分中級法院跨區域集中管轄。
劉曉云稱,對于環境污染或生態破壞行為及損害后果跨行政區的案件以及其他類型的環境資源案件,我省法院將采取跨縣級區域集中管轄模式,并根據案件靈活運用提級管轄、指定管轄,解決跨行政區劃污染及環境資源審判領域的地方保護主義。
徐哲說,水、空氣等環境介質往往跨行政區域流動,跨行政區劃的環境資源審判機構對于環境資源案件實行集中管轄,能有效克服地方保護主義。
徐哲透露,今年將在鄭州、洛陽、信陽三地探索跨區域辦理環境案件。
【亮點3】
打破依靠行政解決的局面
目前,我國環境管理模式仍是以行政機制為主,法律手段不足。徐哲介紹,我國環境糾紛每年遞增超過20%,真正通過司法訴訟渠道解決的不足1%。
多年從事文物和傳統村落保護的志愿者彭保紅評價稱,河南省高院成立環境資源審判庭是件大好事,這是運用司法手段保護環境的有益嘗試,也順應了公眾對環境保護的強烈要求,有望打破單純依靠行政解決環境案件的局面。她稱,成立環境資源審判庭只是第一步,還要有案可審。法院還要加大宣傳力度,引導公眾有效地利用法律來保護環境、保護文物。
徐哲表示,設立環境資源審判庭,法院就將“紙面上的法”變成司法實踐中具有生命力的“活法”,直接參與、推動環境治理,支持和監督相關行政機關依法行政。
【案件】
“中國文保公益訴訟第一案”
去年,鄭州上街區馬固村文物被拆事件引發社會強烈關注。在新聞發布會上,劉曉云提到了該案的意義。
劉曉云說,2015年10月,鄭州中院受理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訴鄭州市上街區馬固村村委會、上街區政府、上街區峽窩鎮政府、上街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一案,此案是我省環境公益訴訟的破冰之舉,預示著河南法院已向社會打開環境公益訴訟的大門。
該案被媒體稱為全國首例文物保護公益訴訟案,也是徐哲講的河南目前唯一的一起環境公益訴訟案。
對于該案的進展,徐哲在接受采訪時披露,目前正在進行庭前證據交換,開庭時間即將確定,屆時會向媒體和社會公布。
3日,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庭正式成立。該審判庭實行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和減刑假釋案件“四審合一”的模式,從而實現了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工作的歸口管理和專業審判。
昨天上午,省高院召開全省法院推廣設立勞動者權益保護審判庭工作座談會。今年6月底前,全省各級中院要掛牌成立勞動者權益保護審判庭;10月底前,全省各基層法院要完成掛牌建庭任務。
4月19日,記者從杞縣法院獲悉,為幫助菜農解決生產交易中存在的困難,該院專門設立“蔬菜基地經濟糾紛巡回審判庭”,被群眾親切稱為“菜農的保護神”。杞縣葛崗鎮是開封市規模較大的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主要種植大蒜、辣椒、黃瓜、番茄等農副經濟作物。
昨天,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副庭長王旭光來到河南,跟鄭州中院、洛陽中院等7個中院和中牟縣法院等4個基層法院的環資庭庭長、副庭長坐到一塊兒,聊起了這兩年為了“碧水藍天”咱環資庭都做了哪些工作。
9月3日8:30,洛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揭開了“紅蓋頭”。洛陽中院積極探索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由專門審判機構審理,優化審判資源,規范環境資源審判程序,推動法院審判專業化建設,促進和保障環境資源法律的全面正確施行。
2016年以來,汝州法院行政庭開拓視野,創新思維,全方位改進工作方法,促進審判資源合理配置,充分挖掘干警潛能,取得顯著成效。截至10月底,已受理各類行政案件400余件,案件收結比、結案率、服判息訴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位居平頂山法院系統前三名。
7月29日下午,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相關人事任免事項,均集中在省高院。其中,省高院少年審判庭庭長、副庭長的任命還是首次,這也標志著省高院少年審判庭問世。
鄭州市在第三看守所以及6個縣區看守所建設了速裁法庭,被告人不必押解法院,可在看守所直接開庭,突出一個“速”字。
時長:26秒
“讓環境污染者,霧霾制造者受到嚴懲”。2016年兩會期間,河南省高院院長張立勇鏗鏘有力的聲音說出了群眾的心聲。如今這一民生所向得問題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規范環境資源審判程序,推動法院審判專業化建設。
9月3日8時30分,剛一上班,洛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各部門負責人身著制服在一樓大廳列隊,該院黨組書記、院長曲海濱為全省中級法院首家環境資源審判庭揭開了“紅蓋頭”。今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成立了環境資源審判庭。
大院變成審判庭 “真假”宋河見分曉
一到年底,有些農民工就開始“扎堆”討薪,針對這一現象,省高院今年將在全省法院全面設立勞動者權益保護審判庭,把“整治欠薪”變為“防范欠薪”。
近日,省高院首次試點成立勞動者權益保護審判庭,專門審理涉及勞動者權益保護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