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12日20:01 來源:騰訊圖片
蓮藕種植分布我國多個省份,沈陽地區蓮藕種植面積雖沒有南方地區的多,但種植時間已很久遠,隨著市場需求增大,連年來種植面積開始增多。受氣候環境的影響,采藕的時間以及方式也與其他地方略有不同。根據蓮藕的生長環境、氣候等不同,采藕有許多方法,不同地方根據采藕方法,又稱踩藕、挖藕、摳藕等。在沈陽地區,是由身著自制防水皮衣的采藕人跳到一人深的冰湖里用腳將藕踩出來,故稱作踩藕。
東北踩藕人自制的防水服伸縮達3米,重30多斤,穿著它可踩到更深處的藕。極寒的冬季,面對-20℃以下的低溫天氣,踩藕人必須將自己全副武裝起來御寒。
寒冬季節,東北地區冰層厚度深達半米,如果要想采到更深處淤泥里的藕,首先要除掉附在上面的冰層。踩藕人掄起的鎬猛烈的撞擊堅冰,像一座雕塑一般。如果破冰順利就會事半功倍,不僅少花力氣還能多采藕。
“踩藕是個技術活兒,講究技巧。一般情況下,藕長在地下半米,踩藕時用腳慢慢地試探藕的位置和深度,之后順著藕的走向慢慢踩。”說起踩藕鄭玉河滔滔不絕。鄭玉河與于鵬舉是好朋友,一起采藕的還有鄭金強,他們三個人一起采藕已經10多年時間。如果采藕人沒有合作伙伴,只能一個人在冰層的夾縫中采藕。
“雙手來回擺動是為了維持身體平衡,水里的雙腳要不停的來回踩,試探著尋找埋在淤泥里的藕”,老于一邊說著話,一邊擺動著在水中不停的擺動著身體。
由于冬季條件惡劣,低溫經常跌至零下20℃以下,可以說滴水成冰。于鵬舉說,每個踩藕人每天工作時間也就3、4個小時,一天干下來,每人能踩出200斤藕。環境越是惡劣,回報越是豐厚。
據了解,職業踩藕人每天只需向承包方繳納50元,可在一天時間內隨便踩藕,踩的越多收入就越多,手腳麻利的職業踩藕人每月輕松獲得上萬元的收入。由于眼下氣候條件惡劣,踩藕人為了健康著想,一般不愿意蠻干。(圖/文 華商晨報 王齊波)
近來,各地市場上隨處可見一些“白富美”的蓮藕,看上去干凈清爽,很是喜人,并且經得起存放,買回家好幾天也不會變黑,于是很快成了蓮藕市場的寵兒。
蓮藕去皮洗凈,切條后飛水備用;蘑菇一開二洗凈備用;鯇魚腩洗凈,開鍋煎香后去骨備用。開鍋下油,爆香姜米、拍蒜,放魚腩翻炒片刻,放少許米酒,放蓮藕、豆卜、蘑菇,下適量水、蠔油燜煮片刻,以鹽、糖調味,炒勻上碟即成。
排骨藕湯是湖北的一道名菜,可沒想到的是,5歲的黃岡伢龍龍(化名)竟然因為吃蓮藕患濕疹一年多,甚至多處潰爛。該科祝戎飛醫生說,龍龍屬于罕見過敏原過敏;從1997年到現在,該院門診一年接診兩萬病人,但碰到蓮藕過敏的這還是頭一次。
8月3日,孟州市會昌街道東曹村東豫蓮菜種植合作社社員在給蓮藕施肥。近年來,該合作社社員通過蓮藕種植走上了致富路,
蓮藕蹄花湯,湯鮮味美,營養豐富,養胃滋陰,對脾胃大有補益。
臨近春節,李全義的手機總是響個不停。“這幾天,預購藕種、咨詢種植技術的電話天天都有,全國各地的都有。”李全義自豪地說。
“咱這個蓮藕新品種是兩年前從山東農科所引進來的,叫南斯拉夫雪蓮,開的荷花都是白色的,很漂亮。如今,通過土地流轉,龐建立的荷塘已經發展到30多個,面積達100多畝,成了遠近聞名的蓮藕種植戶,他還和村民一起成立了“眾立蓮藕專業合作社”,引領帶動越來越多的群眾發展蓮藕種植,增收致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近年來由于水源緊缺,該鄉所有溝渠、坑塘干涸,柴莊村永奇家庭農場的30多畝魚塘遭廢棄。” “如果試種成功的話,明年我準備把全鄉的廢棄坑塘都利用起來,通過承包、入股、聯合開發等方式種植蓮藕。
家住清豐縣陽邵鄉西志節村的孔海元,在田里種了十幾畝蓮藕。
家住清豐縣陽邵鄉西志節村的孔海元,在自家田里種了十幾畝蓮藕,本想今年有個好收成,沒承想一場澆灌蓮藕幾乎死絕。與孔老漢相同遭遇的還有十幾戶,原本綠油油的200畝蓮藕地,變成了光禿禿一片……
家住清豐縣陽邵鄉西志節村的孔海元,在自家田里種了十幾畝蓮藕,本想今年有個好收成,沒承想一場澆灌蓮藕幾乎死絕。與孔老漢相同遭遇的還有十幾戶,原本綠油油的200畝蓮藕地,變成了光禿禿一片……
《神農本草經》中說,冬瓜“令人好顏色,益氣不饑,久服輕身耐老”。冬瓜中富含葫蘆巴堿和丙醇二酸,前者可加速體內新陳代謝,后者能阻止糖類轉化成脂肪,從而起到減肥的作用。
確山縣雙河鎮馬坡村的荷塘里,幾名身穿連體衣的挖藕人在使用高壓水槍挖藕。記者看到,挖藕人在齊腰深的水中,一手持與抽水泵相連的高壓水槍,一手握著蓮藕的莖,高壓水槍的噴頭朝泥里一戳,一節節白生生的蓮藕便被沖挖出來。
(記者李 錚 通訊員 王 麗 崔 瑩)“俺去年種了118畝蓮藕,畝產七八千斤,收入大約70萬塊錢。”3月23日,談及自家的蓮藕,南樂縣蓮藕種植大戶葛永奎紅光滿面。昔日風沙彌漫的萬畝黃河灘區,變成了“接天蓮葉無窮碧”的“小江南”。
丁以金都不知道自己家從哪代開始以挖藕為營生的,他的祖上都是干這一行的。1995年,他從安徽巢湖老家來到北京,成了較早一批進京挖藕的外鄉人。2月22日,通州區大杜社鎮西田陽村,冰封的湖面上破開了一個大口。48歲的安徽人丁以金站在水中,挖掘湖底的蓮藕。他的妻子張智芳則站在冰面上將挖出的藕撈出來洗干凈整理好。在田陽村的一角,丁以金租了55畝地,每到蓮藕成熟,他都要下塘挖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