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11日15:53 來源:中國青年網
央廣網北京3月11日消息,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兒科醫生短缺是近幾個月來熱議的話題,有媒體調查發現,20萬兒科醫生之所以出現缺口,壓力大,工作強度大,但收入卻不到成人科一半,是一些兒科醫生離開的原因之一。
據一家網站的招聘數據顯示,北上廣三地兒科醫生平均月薪分別是7317元、8907元和6893元。中華醫師學會兒科分會調查發現,兒科醫生的 工作量平均是非兒童醫生的1.68倍,但收入只占成人科醫生的76%,一半都不到。這樣的收入差距讓一些年輕的兒科醫生吐槽,有的時候同學聚會都不敢去。
在以藥補醫的情況下,兒科用藥比成人科要少很多,意味著兒科醫生的收入遠低于成人科醫生。醫生待遇低、工作強度大,患者就醫體驗差,醫患矛盾尖 銳等惡性循環讓醫學生對兒科望而卻步。有一位三甲醫院的兒科主任曾抱怨說,如果兒科醫生不能過上體面生活,又窮又很辛苦,還要負很大責任,為什么一定要選 擇做兒科醫生呢?
2015年,國家衛計委發布通知,要求在醫師資格考試中,對兒科和院前急救崗位從業人員開展加試相關專業內容的加分考試,意味著兒科和急診醫生 可以獲得降分錄取。這樣的做法令另一些兒科醫生不能理解,他們認為,降低門檻只能讓更多人認為兒科醫生是成績最差的,在醫生里是劣等的,可以被任何科室的 人隨便替代,可有可無的。這讓一些兒科醫生心寒,也會逐步選擇離開兒科醫生崗位。
昨日上午,在河南省腫瘤醫院造血干細胞采集室內,來自登封的鄭利昌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為正在蘇州接受治療的一名21歲白血病患者送去生命新希望。鄭利昌平靜地說:“我捐獻造血干細胞不圖名不圖利,只是單純想救這個年輕人一命,就這么簡單。
參與“2016年光彩·西藏和四省藏區母嬰健康行動”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湯亞南(左),在索縣人民醫院為藏童義診。李文洲建議,適當調整兒科診療費和其他項目的收費標準,體現醫務人員的勞務價值和職業風險。
記者采訪到了報告起草者、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兒科分會會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院長孫錕。
2月22日,在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人民醫院,退休后被返聘的兒科醫生張玉芝在坐診,屋子里面擠滿了等待就診的兒童和家長。
2月22日,在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人民醫院,退休后被返聘的兒科醫生張玉芝在坐診,屋子里面擠滿了等待就診的兒童和家長。
數字顯示,我國每千名兒童僅有0.53名兒科醫師,兒科醫生告急!可以預見的是,在“全面兩孩”政策之后,兒科醫療保健需求將更為迫切。
浙大兒院新生兒重癥監護室醫生孫逸(左)是杭州人,已經習慣了每年年初一在醫院度過。
于魯明介紹,今年他的提案主要是關于應對二胎政策后的兒科醫生和助產科醫生的科學規劃問題,兒科醫生比例應適當增加。床位方面,目前三級醫院產床的使用率已經超額,衛計委婦幼處會有統一安排,并出臺相關政策。
兒科醫生太缺,導致醫生上完白班上夜班,看完門診看急診,沒有完整的節假日,春節只能休一兩天。工作強度大不說,還影響服務質量和醫患關系。
一篇名為“沒醫生愿干急診和兒科,衛計委竟連忙出招:降低執業門檻!”的帖子在業內被廣泛轉載。該網帖源自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一則醫師資格考試通知,該通知稱,自2015年起,在醫師資格考試中,對兒科和院前急救崗位從業人員開展加試相關專業內容的加分考試。消息一出,隨即引發網友質疑:加分考試是否為兒科、急診科變相降分?
省衛生廳要求各省轄市都建設一所兒童醫院,醫院院長們則呼吁高校重啟兒科招生計劃,多培育兒科醫生。很清楚了,兒科醫生短缺的根源,在于公立醫院還沒有真正“公立”,其運作或生存機制在很大程度上與私立醫院差不多。
記者經調查發現,諸多綜合性三甲醫院把兒科作為一個放任自流的科室, 若非國家規定三甲醫院一定要開設兒科, 許多醫院巴不得扔掉兒科這個“燙手山芋”。廣州出現了兒童醫院爆棚,綜合性三甲醫院兒科卻一再壓縮的怪象。
27日,河南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河南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的決定(草案)》。省衛計委計劃生育基層指導處處長王自立表示,目前我省少數民族的生育政策沒有改變,不受本次修訂的影響。
2月22日,在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人民醫院,退休后被返聘的兒科醫生張玉芝在坐診,屋子里面擠滿了等待就診的兒童和家長。據統計,在河南,平均每4870名兒童才擁有一名兒科醫生,遠低于全國每千名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0.53人的比例。
在昨日上午的發布會上,教育部高教司副巡視員宋毅稱,為適應“全面兩孩”政策對兒科醫生的迫切需求,教育部采取相關措施,補上兒科醫生的缺口。進一步擴大兒科醫學專業研究生招生規模,要求38所高水平的醫學院校增加研究生兒科專業招生數量,力爭到2020年達到在校生1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