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10日09:05 來源:光明日報
隨著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的新鮮“出爐”,一些新詞、熱詞成為廣受關注的焦點——“大眾旅游時代”“‘人地錢’掛鉤”“容錯糾錯機制”“分享經濟”……從這些新詞中,可以領悟哪些引領未來經濟社會變化的理念?可以感受到哪些激發全民創新活力的部署?為此,我們邀請代表委員作出深度解讀。
熱詞1【大眾旅游時代】
【政府工作報告】
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加強旅游交通、景區景點、自駕車營地等設施建設,規范旅游市場秩序,迎接正在興起的大眾旅游時代。
【代表委員解讀】
嵐橋集團董事長葉成委員:
我國人口眾多,旅游業是一個很大的經濟增長點。大眾旅游的發展,能夠帶動服務業的發展,也對服務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明顯感覺到,近年大眾旅游的蓬勃態勢對酒店行業有著積極影響。以我們集團旗下的酒店為例,近年營業額保持每年15%~20%的增長率。下一步,我們將開拓、發展紅色旅游產業,從硬件設施、服務規范、人性化體驗等方面提升交通、住宿等服務業水平。希望各地落實好帶薪休假制度,為大眾旅游創造更好的環境。
熱詞2【“人地錢”掛鉤】
【政府工作報告】
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放寬城鎮落戶條件,建立健全“人地錢”掛鉤政策。
【代表委員解讀】
清華大學教授蔡繼明代表:
當前,我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之間仍有較大差距。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經達到56.1%。但是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僅為30%多。近幾年,盡管國家出臺多項舉措促進農民工市民化,但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的步伐一直比較緩慢,解決進城務工人員落戶問題迫在眉睫。“人地錢”掛鉤政策,實際上就是要通過財政轉移支付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城鎮建設用地新增指標與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掛鉤、基建投資安排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調動地方政府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積極性的政策機制。
熱詞3【工匠精神】
【政府工作報告】
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
【代表委員解讀】
中國明陽風電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傳衛代表:
培育“工匠精神”是我國供給側改革的重大舉措。當前,我國實業界在企業文化、研發生產、管理運行等方面都缺乏“工匠精神”,對于產品質量和精細化程度的關注不夠。特別是在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方面,尤其需要有自己“獨門秘技”的高級技工。企業家也需具有“工匠精神”,在發展企業的過程中不要貪大求全,要根植擅長的領域,在生產中精益求精,做“隱形冠軍”,為企業營造“工匠精神”生態。具體來說,可以開展技師“比武”;建立技術評價機制;建立薪酬激勵制度。
熱詞4【眾創、眾包、眾扶、眾籌】
【政府工作報告】
打造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平臺,構建大中小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創客多方協同的新型創業創新機制。
【代表委員解讀】
民建中央常委、北京林達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曉林委員:
鼓勵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的初衷,在于使創新資源得到更為靈活和精準的配置。具體而言,大力發展眾創空間和網絡眾創平臺,提供開放共享服務,有利于集聚各類創新資源,吸引更多人參與創新創造;把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和推動“雙創”相結合,利用眾包等模式促進生產方式變革,使創業者的創意能夠更好地付諸實現;同時,通過政府和公益機構支持、企業幫扶援助、個人互助互扶等多種方式,起到助力小微企業和創業者成長的效果;此外要大力發展實物、股權眾籌和網絡借貸,從而有效拓寬金融體系服務創業創新的新渠道和新功能。
熱詞5【分享經濟】
【政府工作報告】
要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加快成長,以體制機制創新促進分享經濟發展,建設共享平臺,做大高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集群,打造動力強勁的新引擎。
【代表委員解讀】
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傅軍委員:
從2015年中央文件首次提出“發展分享經濟”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里的“促進分享經濟發展”“支持分享經濟發展”,政府支持共享經濟發展的態度更加鮮明。近年來,國內分享經濟發展迅速,平臺企業快速成長。從在線創意設計、營銷策劃到餐飲住宿、物流快遞、資金借貸、交通出行,從消費到生產,分享經濟已經滲透到社會方方面面。這種建立在資源共享基礎上的新模式不僅體現了“共享”發展理念的要求,也給供求雙方更自由的選擇,提升了經濟運行效率。
熱詞6【互聯網+政務服務】
【政府工作報告】
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實現部門間數據共享,讓居民和企業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
【代表委員解讀】
浙江省林業廳巡視員吳鴻委員:
隨著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智能化、北斗衛星導航定位及通信等最新技術的應用,“互聯網+政務服務”已成為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形式。通過“互聯網+”實現政務服務互聯互通是眾望所歸,采用“互聯網+”技術,可以創新政務服務模式,真正實現省、市、縣三級互聯互通,加快辦公辦事、為民服務效率。互聯網是政府施政的新平臺,通過電子政務系統,不僅讓政府服務更“聰明”,還可以更“高效”。“互聯網+”條件下的政府公共服務模式,正成為互聯網時代政府治理發展的新常態。
熱詞7【容錯糾錯機制】
【政府工作報告】
健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給改革創新者撐腰鼓勁,讓廣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
【代表委員解讀】
華南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范冬萍代表:
容錯糾錯機制與激勵機制同時提出,顯示了政府激發公務員創新潛能和熱情的希望。應當從當前社會創新文化的大環境來認識這一制度。要想培育出一種敢為人先、包容失敗的創新文化,就需要容錯機制,這不僅是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施政能力和服務水平的要求,也是厚植創新沃土的要求。同時,容錯不是毫無原則的包容,而是在法律框架下的包容,這就要求各級干部加強法治思維,在職責范圍內積極作為與創新。此外,糾錯機制實際上也是對各級干部的一種保護機制,可以幫助他們在工作中進行風險防范,出現問題時及時糾正。因此,要建立一系列配套機制,例如信息公開、監督管理等。
熱詞8【海外倉】
【政府工作報告】
擴大跨境電子商務試點,支持企業建設一批出口產品“海外倉”,促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發展。
【代表委員解讀】
長春鴻達高技術集團董事長王欣委員:
近年來,跨境電商已成為中國進出口貿易增長最快的領域。在發展中,跨境電商依然受到信息流、金融流、物流服務鏈不暢等因素制約,這些因素亟待破解。“海外倉”的建設,可以緩解跨境電商企業的物流成本,“海外倉”建成后,電商企業可以在非銷售集中期把貨物運到銷售地,從而緩解銷售高峰期的物流成本和壓力,有利于解決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的痛點,鼓勵電商企業走出去;客戶下單后,出口企業通過“海外倉”實現本地發貨,縮短配送時間,降低清關障礙。當然,“海外倉”硬件的建設還需軟件相配套,相關政府部門應完善跨境電商相關法律、稅收服務建設,為“海外倉”建設提供良好基礎。(記者 李慧 邱玥 楊謐)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因此對于百姓有利的就要“舍小利、顧大義、順民心”,做好加法。而不利于百姓的政策要減政放權,去繁簡序,做好減法。
一個半小時,40多次掌聲,“實干”成為政府工作報告中最亮的字眼,也是一年來中國取得諸多成績的法寶。換句話說,“實干”為政府工作報告添彩。
在“推動社會治理創新”部分,原本的“依法懲治黑惡勢力犯罪、毒品犯罪和盜竊、搶劫、電信網絡詐騙等多發性犯罪”,改為“依法懲治黑惡勢力犯罪、毒品犯罪和盜竊、搶劫、電信網絡詐騙、侵犯個人信息等多發性犯罪”,增加依法懲治“侵犯個人信息犯罪”的內容。
“國家賬本”曬出的不僅僅是一本透明賬本,更彰顯了打造“陽光政府”的決心,“國家賬本”的加減之間體現的是對群眾的負責的心態,也是群眾服務供給側改革的必然要求,唯有順民意,才能得民心,收獲群眾給出的“滿意”得分。
原標題:政府工作報告擬修改與補充78處 增補“遏制熱點城市房價過快上漲”嚴躍進強調,對于購租并舉等表述,也充分擴展了“房子是用來住的”政策導向,“住”的含義是購房和租賃。
2017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首次明確把發展“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加快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應用,以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傳統產業生產、管理和營銷模式變革。
在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的同一時間,一份調查用超過57萬受訪者實實在在的切身體驗,講述老百姓對過去一年中央政府各項政策的“獲得感”。中央電視臺發布的《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2016-2017)》顯示,55.28%的受訪者預期2017年收入會提高,13.52%的受訪者預期今年家庭收入增長將超過20%。
政府工作報告從起草到審議,是一個聚民心、集民智、顯民意、揚民主的過程。
政府機關作為社會的組織和管理者,在建設節約型社會和打造廉潔政府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3月5日下午,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河南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他建議,國家財政進一步加大對產糧區的轉移支付力度,助推傳統農區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和脫貧步伐。
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完善旅游設施和服務,大力發展鄉村、休閑、全域旅游。在全國政協委員、錦繡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管飛看來,全域旅游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是對旅游業發展方向的重要引導。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做政府工作報告,在2017年投資目標中指出,將完成鐵路建設投資8000億元、公路水運投資1.8萬億元。
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5日上午9時在人民大會堂開幕,聽取和審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關于政府工作的報告,審查國務院關于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13億多人口的大市場,對高品質服務、高質量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讓全世界的商家為之心動,我們更要抓住自己的大市場。報告提出,要加快發展服務消費,增加高品質產品消費,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
眾所周知,黨的十八大以來,“簡政放權”始終是改革發展的一大高頻詞。因此,不難發現,連續4次把大篇幅闡述簡政放權,這充分彰顯了本屆政府“堅持改革不動搖”的決心和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