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08日06:56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題:“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勾勒四大發展新圖景
新華社記者
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的“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以20篇80章、25個專欄、148頁的篇幅,向外界細致描繪出到2020年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四大發展圖景。
經濟更強:增長保持中高速 創新驅動見成效
作為世界第二經濟體,未來五年中國經濟將會呈現怎樣的面貌,舉世矚目。
“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在“主要目標”一章中,描繪了五年后中國經濟的“預期模樣”: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創新驅動發展成效顯著、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
“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意味著這五年我國經濟年均增速至少要達到6.5%以上。同時,以目前的發展趨勢看,未來五年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將加快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噴涌而出。”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教授蔡繼明說。
“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結構將進一步優化:一方面,服務業比重會在‘十二五’基礎上大幅提高;另一方面,在第二產業內部,‘中國制造’將走向‘中國智造’。”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
尤其值得期待的是,今后五年,我國經濟動力轉換進程將進一步加快,創新驅動取代要素驅動,有望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的最主要引擎。
“‘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不但專辟一篇詳解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而且把創新理念融入諸多方面,可見國家對創新的重視。可以預見,在國家一系列舉措下,到2020年,創新的難點痛點將逐步突破,中國經濟的動力轉換將實現新的躍升。”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專職副主席李路說。
民生更實: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
“我們村在山溝溝里,以前去趟鎮里都費勁。現在不僅修上了6米寬柏油馬路,還通上了‘綠色小康車’,想去哪里都方便。”在山東省沂南縣岸堤鎮馮家莊村,村民馮光金說。
當“綠色小康車”為馮光金的出行帶來根本改變的同時,一項涉及13億多人便利出行的大部署即將展開。根據“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我國將完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五年內,實現高速鐵路營業里程達到3萬公里,打造城市群與周邊重要城鎮一小時通勤都市圈,推進建設國家高速公路網,完善優化超特大城市軌道交通網絡……一系列便利出行的民生大舉措有望出臺。
不僅在出行方面,在教育、醫療、就業、養老等涵蓋民生領域的各個方面,“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描繪出無比絢麗的圖景。
當厚厚的綱要草案呈現在代表委員面前時,“普12”成為教育界代表關注的熱點話題。根據規劃,未來五年我國將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0%以上,這意味著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進一步提升。
“在25項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中,我們注意到繼‘十二五’人均壽命增加1歲后,‘十三五’時期人均預期壽命又提升了1歲,這意味著在公共服務、醫療、養老等方面,國家將有更多的投入。”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科技廳副廳長羅平說。
細讀綱要草案可以發現,大到貧困縣全部摘帽、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小到家庭醫生上門服務、建設集約化停車設施,更細更實的民生關切貫穿始終。
“規劃綱要草案為我們描繪出讓全體人民群眾在共建共享發展中享有更多‘獲得感’的美好圖景,值得期待。”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東營市委書記申長友說。
生態更優: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根據“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今后五年,我國將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十三五’期間,我國將迎來環境治理的攻堅期和總體改善的轉折期,需要政府拿出更大的決心和勇氣。而‘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的諸多生態環保的表述,正彰顯了這種決心和勇氣。”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環保廳副廳長潘碧靈認為。
綱要草案提出要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強化排污者主體責任,形成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環境治理體系,實現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綱要草案指出生態環境領域將實施多個重大工程項目,以及開展包括1000萬畝受污染耕地治理修復和4000萬畝受污染耕地風險管控在內的環境治理保護重點工程。
“一些重大治污工程,如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現在明確列入規劃,這讓我們看到了黨和政府治理環境的堅定決心,也為我們描繪出美麗中國的美好愿景,令人振奮、值得期待。”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所長吳金水說。
制度更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作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外國3D打印企業之一,來自比利時的上海瑪瑞斯公司十分看好中國市場的廣闊前景。
“中國政府部門十分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保護力度不斷加大,這打消了我們的顧慮。”上海瑪瑞斯三維打印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琴恩說。截至目前,瑪瑞斯已在上海設立研發中心,并成立中國分公司,擁有數十家合作伙伴。
今天,“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改革,強化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已經寫入“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
“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翻看綱要草案,制度建設所占篇幅之重超乎想象,成為未來五年工作重中之重。
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建立現代產權制度、建立健全現代財稅制度……根據規劃綱要草案,一系列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將在未來五年有望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有利于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
嚴密的制度,才可為人民群眾的衣食住行建立更加可靠的保護網和救濟網。透過“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充滿民生溫度的制度設計令人印象深刻——
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實施居住證制度,推動更多人口融入城鎮;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向著“居者有其屋”的目標加速邁進;實行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聯共享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平臺,努力實現從農田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全過程監管;改革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完善未成年人監護制度,建立健全殘疾人基本福利制度,不斷彰顯社會公正……
“制度是國家治理的基石。規劃綱要草案格外重視制度建設,‘十三五’必將成為各項制度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極大提升的關鍵五年。”清華大學教授胡鞍鋼認為。(記者王宇、鄒偉、李延霞、潘林青、周楠,參與采寫:婁辰、王博)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我們必須找準發展的著力點,將新發展理念貫穿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和各領域,使新發展理念真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廣西是“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2013年開始邁入高鐵時代,短短幾年間,動車通車里程就實現了從0公里到1751公里的跨越,基本形成了北通、南達、東進、西聯的現代化路網格局。
9月6日,《河南省“十三五”旅游產業發展規劃》(簡稱《規劃》)、《河南省旅游產業轉型升級行動方案》(簡稱《方案》)等印發,勾勒出河南旅游版圖的“骨骼”與“筋脈”。
作為現代市場體系和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技術市場頂層設計正逐步完善。
科技部近日發布《“十三五”食品科技創新專項規劃》。《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將以保障食品安全和改善公眾營養健康水平為目標,重點突破加工制造、食品安全、營養健康等重點領域的重大共性關鍵技術。
根據鄭州市的設想,鄭州將基本形成以“兩區十一口岸”互為依托、面向全球的、功能疊加完備的國際化內陸口岸體系。依托中歐班列(鄭州)多式聯運物流網絡,打通中國直通中亞、歐洲的陸運郵路,開發“E速達”國際郵件新產品,建設中歐陸路郵件集疏分撥中心。
科技部近日發布《“十三五”生物技術創新專項規劃》,明確了提升生物技術原創性水平、打造生物技術創新平臺、強化生物技術產業化3大具體指標體系,以及突破若干前沿關鍵技術、支撐重點領域發展、推進創新平臺建設、推動生物技術產業發展4大重點任務。
為培養更多能看病、看好病的好醫生,適應健康服務、養老服務需求,我國計劃到2020年力爭規范化培訓住院醫師50萬名,培養全科醫生15萬名以上。
4月17日,溫縣趙堡鎮北平皋小學學生在課堂上表演京劇《紅燈記》。到2020年,全省在園幼兒達到450萬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0%,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入園難”問題基本解決。
“十二五”末,河南學前三年毛入園率83.18%,按照規劃,到2020年,全省在園幼兒達到450萬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0%,“入園難”問題基本解決。我省還將實施普通高校分類發展計劃,重點建設2-3所高水平綜合性大學,提升特色骨干大學辦學水平,重點建設7-10所特色骨干大學;重點建設10所左右示范性應用技術類型本科院校。
記者從河南省政府辦公廳獲悉,河南日前印發《河南省“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十三五”期間,河南將打造“米”+“井”字形綜合運輸通道,建成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現代立體交通體系和物流通道樞紐。
記者從河南省政府辦公廳獲悉,河南日前印發《河南省“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十三五”期間,河南將打造“米”+“井”字形綜合運輸通道,建成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現代立體交通體系和物流通道樞紐。
4月14日,記者從省政府發布的《河南省“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中獲悉,“十三五”我省將打造“米”+“井”字形綜合運輸通道。根據《規劃》,鄭州東向重點開行、加密至青島、連云港、日照、天津、上海等沿海港口的五定班列,發展鐵海聯運,銜接海上絲綢之路。
河南商報記者獲悉,此次規劃編制工作,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產管理局確定為責任單位。居民住房現狀及需求調查為抽樣一次性調查,將采用調查員入戶面訪的形式進行,調查時間安排在本月中下旬。
河南商報記者獲悉,此次規劃編制工作,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產管理局確定為責任單位。居民住房現狀及需求調查為抽樣一次性調查,將采用調查員入戶面訪的形式進行,調查時間安排在本月中下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