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06日19:31 來源:新華社
“只要闖過這個關口,中國經濟就一定能夠浴火重生、再創輝煌。”政府工作報告向世界傳遞了中國政府推進經濟轉型,實現中高速發展的必勝信心和堅強決心。
在世界經濟形勢低迷的關鍵時刻,面對全球市場動蕩、需求萎縮的局面,報告向世界傳遞出三大積極信號。
信號一:釋放穩定預期
報告指出,經濟增長預期目標6.5%-7%。這有利于穩定和引導市場預期。
全國人大代表、保定市委書記聶瑞平說,報告將經濟增長目標同穩定和引導市場預期聯系起來,就是要向外界傳遞明確信號。這說明中國經濟有足夠的韌性、潛力和回旋空間,不會因為增速換檔而失速。
信心來自于實實在在的應對舉措。報告詳細分析了影響中國發展的內外部因素,并把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放在今年工作的首位,指出宏觀調控還有“創新手段和政策儲備”,要“留有后手”。
分析人士認為,以適度增加財政赤字和廣義貨幣供應量為標志,積極財政政策加力助推和穩健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將成為今年宏觀調控的主基調。高盛高華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宋宇分析,領導層本可以做得更多,但“保留了彈藥”,以防止受到極端尾部風險的沖擊。
按照這個速度,5年后中國經濟總量將超過90萬億元。世界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大國將進入中高收入國家行列,實現所有貧困地區和7000多萬貧困人口整體脫貧。這將是現代化的一個里程碑和世界奇跡。
印尼政治分析人士李卓輝認為,中國經濟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拉動力之一。從報告來看,中國政府仍有宏觀調控的創新手段和政策儲備來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國際社會不必對此過于擔憂。
信號二:貢獻新的增長
現在國內生產總值每增長1個百分點的增量,相當于5年前1.5個百分點、10年前2.5個百分點的增量。政府工作報告用數據回應了外界對中國經濟動能轉換、增速換檔對世界經濟影響的憂慮。
中國經濟仍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目前中國經濟總量超過6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依舊是全球經濟規模最大、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達25%。
發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互聯網+”的乘數效應,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提高中等收入人口比重,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具體目標和舉措,無疑將對全球產生正面外溢影響。南非金山大學社會科學和國際關系學院教授謝爾頓表示,在發達經濟體增長不振的背景下,中國新興消費的擴大會為世界其他地區提供重要的出口市場。
政府工作報告向世界釋放的信號還在于發展理念、思路和方法的創新。報告指出,中國結構調整取得標志性進展,服務業成為第一大產業,消費成為支撐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種種跡象表明,中國已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改革的先鋒。
歐洲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弗雷德里克·埃里克松說,中國發起全面供給側改革將對世界經濟產生積極影響,中國經濟政策的引領作用也具有同樣的重要性。
瑞穗證券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中國的政策創新在于特別強調了“人”的供給優化,即通過扶貧和教育投資等,提升勞動力素質、積累人力資本,激發對增長和創新最具主觀能動作用的人的力量。
正如報告指出的,發展的不竭力量蘊藏在人民群眾之中。分析人士認為,在傳統動能和新動能“雙引擎”的驅動下,未來中國經濟將持續增長并帶動世界經濟增長。
信號三:打造對外資更富吸引力的沃土
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既是一個伴隨著陣痛的調整階段,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升級過程。報告向世界展示出“壯士斷腕”式改革所孕育的巨大機遇。
新一輪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帶來的是一項項更加深入的改革舉措:減輕企業負擔、放寬投資準入、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適時啟動“深港通”。報告明確指出,中國要始終成為富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資熱土。
在“十三五”期間,中國將鼓勵外資更多投向先進制造、高新技術、節能環保、現代服務等領域,以及中西部和東北地區。
西班牙圣巴勃羅大學教授恩里克·凡胡爾認為,外國企業不再將中國視為低成本生產基地,它們進入中國更看重的是中國優越的創新氛圍、科研潛力和日益充裕的資本。
中國傳統產業重塑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過程,將產生新的旺盛需求。同時,開放已成為中國企業增強發展動能、增添改革動力、增創競爭優勢的必然選擇。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一帶一路”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國際產能合作實現新的突破,逐步構建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等目標,是對周邊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利好消息。
全國人大代表、牡丹江市委書記張雨浦說,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黑龍江省“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中蒙俄經濟走廊”等合作項目正在加速推進,海陸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已經拉開序幕。
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說,中國政府全力推動經濟轉型,并且加強改革力度,中國未來5年仍能實現中高速增長。
新華社記者劉東凱、王昆、管建濤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因此對于百姓有利的就要“舍小利、顧大義、順民心”,做好加法。而不利于百姓的政策要減政放權,去繁簡序,做好減法。
一個半小時,40多次掌聲,“實干”成為政府工作報告中最亮的字眼,也是一年來中國取得諸多成績的法寶。換句話說,“實干”為政府工作報告添彩。
在“推動社會治理創新”部分,原本的“依法懲治黑惡勢力犯罪、毒品犯罪和盜竊、搶劫、電信網絡詐騙等多發性犯罪”,改為“依法懲治黑惡勢力犯罪、毒品犯罪和盜竊、搶劫、電信網絡詐騙、侵犯個人信息等多發性犯罪”,增加依法懲治“侵犯個人信息犯罪”的內容。
“國家賬本”曬出的不僅僅是一本透明賬本,更彰顯了打造“陽光政府”的決心,“國家賬本”的加減之間體現的是對群眾的負責的心態,也是群眾服務供給側改革的必然要求,唯有順民意,才能得民心,收獲群眾給出的“滿意”得分。
原標題:政府工作報告擬修改與補充78處 增補“遏制熱點城市房價過快上漲”嚴躍進強調,對于購租并舉等表述,也充分擴展了“房子是用來住的”政策導向,“住”的含義是購房和租賃。
2017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首次明確把發展“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加快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應用,以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傳統產業生產、管理和營銷模式變革。
在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的同一時間,一份調查用超過57萬受訪者實實在在的切身體驗,講述老百姓對過去一年中央政府各項政策的“獲得感”。中央電視臺發布的《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2016-2017)》顯示,55.28%的受訪者預期2017年收入會提高,13.52%的受訪者預期今年家庭收入增長將超過20%。
政府工作報告從起草到審議,是一個聚民心、集民智、顯民意、揚民主的過程。
政府機關作為社會的組織和管理者,在建設節約型社會和打造廉潔政府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3月5日下午,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河南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他建議,國家財政進一步加大對產糧區的轉移支付力度,助推傳統農區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和脫貧步伐。
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完善旅游設施和服務,大力發展鄉村、休閑、全域旅游。在全國政協委員、錦繡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管飛看來,全域旅游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是對旅游業發展方向的重要引導。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做政府工作報告,在2017年投資目標中指出,將完成鐵路建設投資8000億元、公路水運投資1.8萬億元。
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5日上午9時在人民大會堂開幕,聽取和審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關于政府工作的報告,審查國務院關于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13億多人口的大市場,對高品質服務、高質量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讓全世界的商家為之心動,我們更要抓住自己的大市場。報告提出,要加快發展服務消費,增加高品質產品消費,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
眾所周知,黨的十八大以來,“簡政放權”始終是改革發展的一大高頻詞。因此,不難發現,連續4次把大篇幅闡述簡政放權,這充分彰顯了本屆政府“堅持改革不動搖”的決心和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