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02日17:37 來源:人民日報全媒體平臺
人民日報全媒體平臺記者 李洪興
又是一次“春天的約會”。鏡頭聚焦北京,聚焦人民大會堂。
未開兩會,先聞其聲。距全國兩會還有幾天,關于兩會的話題調查已經散布在網絡世界。“您的呼聲,兩會聽得見”“您的呼聲,中央聽得見”……顯然,兩會是代表委員履行職責、參政議政的平臺,更是老百姓表達心聲和期盼的通道。“關心什么,請說出來”,帶著老百姓的呼聲上會已經不是新鮮事。
不過,大到國家規劃,小到柴米油鹽,話題的波浪如同大數據般洶涌。兩會熱詞組成了一支交響曲,反映了十八大以來治國理政的變與不變,人民日報全媒體平臺(中央廚房)帶大家聽聽好聲音。
前奏:熱詞排行有深意
每一個兩會熱詞都是一個音符,也是當下或未來的發展課題。
有人關心教育,有人關心醫療,有人關心住房,有人關心收入……每一個公民眼中都有切實相關的發展權利,但能在數百萬的投票中突圍前十的熱詞基本成為共識,而要進入前三,要么具有高度的時代問題導向,要么具有當年當時的話題熱度。
從2013年到2016年,人民網的兩會熱詞很有代表性。以十大熱詞為例,基本沒有超出“社會保障、居民收入、醫療改革、打虎拍蠅、教育公平、住房、環境保護”等范圍。除此之外,不少首次出現的熱詞都印有明顯的“年度痕跡”。如:2014年的“新型城鎮化”,與出臺《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密切相關;2015年的“經濟新常態”,正值對經濟轉型特點的判斷從提出到成熟的關鍵一年;2016年的“司法改革”,切合了中央深改組會議提出2016年全面推開司法體制改革試點的要求,而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部署的司法改革任務大部分要在今明兩年完成。
進一步看,位列前三的熱詞,“社會保障、收入分配、反腐倡廉”在4年間都三次名列前茅,也反映了三個特點。第一,社會保障要發揮兜底作用,需要下大工夫,所謂“人心穩,社會安”,老百姓連續多年關心此問題,就是對民生保障寄予厚望;第二,反腐倡廉既熱且穩,老百姓不僅看中央對正風肅紀怎么說,更關心怎么做,打虎拍蠅永遠在路上;第三,居民收入是發展成果讓老百姓共享的直接體現之一,收入有沒有提高、差距有沒有縮小,既代表發展的質量,也關乎著群眾切身獲得感。
主調:“以人民為中心”
“十三五”規劃是今年兩會的最大看點。“十三五”規劃建議指出,“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人民為中心”,是未來五年乃至更長一段時期發展的主線,始終如一。
兩會熱詞中,民生議題占據絕大多數。社會保障、收入、醫療、食品藥品安全、住房、教育、穩定物價等,無不是老百姓在問:生活水平會提高嗎?生活狀態會安穩嗎?舌尖上的安全能保障嗎?看病、上學能不再為難嗎?住有所居、老有所養能實現嗎?會場外的百姓呼聲格外清晰,能否反映在代表委員的議案、提案中,能否在發展規劃中最大程度地體現,才更需關切。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回顧十八大以來的民生成就,有足夠的理由為之振奮。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標準由2008年人均80元提高到2015年的380元;居民人均預期壽命2015年預計比2010年提高1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擴大到100個;2014年國家財政性經費保障隨遷子女就學的比例達到83.5%,完成農民工培訓2300萬人次;2015年全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新開工783萬套……可以說,在老百姓眼里,發展的成就實實在在,更好地共享發展成果也值得期待。
習近平總書記說,“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起步之年。實現全面小康、決勝脫貧攻堅是最大的民生工程。5000萬農村貧困人口、6000萬留守兒童、1800萬左右的城鎮低保人口、1.3億多65歲以上的老年人、將近3億在城鎮務工的農民工、900多萬城鎮登記失業人員……踐行好“以人民為中心”的承諾還有更多挑戰,不管是長遠的戰略規劃,還是眼前的發展目標,離開“民之所需、民之所向”,就談不上改革有含金量、有獲得感。
2013年,習近平在湖南調研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2015年,他在貴州考察時,進一步就扶貧開發工作提出“六個精準”的基本要求;2017年10月,他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會上再次提出,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回顧近五年的扶貧成果,感受新時代中國脫貧攻堅的堅定步伐,展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的美好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的思想,十分豐富、十分深邃、十分精辟,是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提出的關于運用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思想。
黨的十九大閉幕后第2天,習近平主持第一次軍委常務會議,就強調軍委班子要推動全軍各項工作向能打仗、打勝仗聚焦。看到一年多來軍委聯指中心取得許多新進步,習近平十分高興,勉勵大家再接再厲,不斷提高聯合作戰指揮能力。
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受中共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的委托,謹表示衷心的感謝。
應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主席陳大光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于11月10日至11日赴越南峴港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五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實現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
“只要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苦干實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輪就一定能夠乘風破浪、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清談誤國、實干興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實。
新氣象·新作為——習近平金句點亮新時代
從東海之濱到西部戈壁,從白山黑水到南國密林,從護航一線到維和戰場……連日來,全軍和武警部隊以強烈的責任擔當,采取有力舉措,不斷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引向深入。官兵們表示,全軍和武警部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必須堅持標準更高、抓得更實、走在前列、做得更好。
題:全面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七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全面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就要聚焦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切實在認清使命、強化擔當上取得實效。
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深刻闡明了這一指導思想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并在黨章中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一道確立為黨的行動指南。馬克思主義是開放的與時俱進的理論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
2017-10-31 18:23:00習近平同中央政治局常委集體瞻仰中共一大會址 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 31日上午,習近平和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從...
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深刻闡明了這一指導思想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并在黨章中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一道確立為黨的行動指南。馬克思主義是開放的與時俱進的理論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
——記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赴上海瞻仰中共一大會址、赴浙江嘉興瞻仰南湖紅船 10月31日,在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一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趕赴這里,沿著早期共產黨人的足跡,探尋我們黨的精神密碼。
10月3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新華社記者蘭紅光攝 10月3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