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2月22日06:54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2月21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近日印發,這是時隔37年重啟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配套文件,通過一個個破解城市發展難題的“實招”和“時間表”,勾畫了“十三五”乃至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城市發展的具體“路線圖”。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楊保軍和住建部有關負責人接受中央臺記者采訪,梳理《意見》四大亮點。
亮點一:住宅推廣街區制
記錄北京城市變遷的《城記》一書曾回溯建國后首都各單位“圈大院”的現象。以至于1964年的相關政府報告中檢討說“至今沒有建成一條完整的、好的街道。”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開發商也建起封閉小區,導致城市路網主干道越修越寬、微循環卻堵住了。
在楊保軍看來,中國城市需要從這里開始,做出根本性的轉變。他說,封閉小區是農耕文明的理念,都要圈起來。一個個樓盤都是一個個獨立王國,彼此不關聯,公共服務設施不共享。但現代城市應該是開放的,以公共服務、公共空間作為特征。“為什么女孩子現在越來越缺少逛街的地方?到新區、開發區去,有地方逛嗎?”楊保軍解釋,這是因為現有的城市建造模式扼殺了街道的魅力和活力。
對此,《意見》明確,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
執行層面,楊保軍介紹,只要規定的土地出讓面積,比如,不許超過4萬平米。“如果開發商想開發大一點,可以,你買兩塊。但中間部分是公共的,”楊保軍進一步解釋,縮小出讓面積的另一個好處是,不同開發商蓋的房子肯定不一樣,多樣性、豐富性就出來了。
而對于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意見》也提出要逐步打開,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楊保軍介紹,可以采取分步走的方式,第一步讓行人穿過去,接下來是自行車,管理也要跟上,“現在物業管大門,未來是管大樓。每棟樓安全了,街道自然就可以開放了”。
《意見》還提出了具體指標——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平均路網密度提升到8公里/平方公里(現在北京約為5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積率達到15%(現在多數城市為12%左右)。特別要提到的是,第一個指標只管長度、不管寬度,所以這是一個鼓勵“窄馬路、密路網”的指標。
楊保軍認為,這樣一來,道路利用率高了,臨街的店面就多了,諸如咖啡館、餐館、茶室、書店等店面,由此改變城市的形態和功能。
亮點二:積極采用單行道
交通部分,《意見》中有關“積極采用單行道路方式”的要求引起了住建部城建司副司長章林偉的共鳴——單行道的背后,是對城市既有風貌和傳統的敬畏。
章林偉回憶,新概念英語里有一篇課文叫“one way”,說一對法國夫婦到曼哈頓區旅游,看到路邊寫著“one way”,以為記著回來就能找到回家的路了,沒想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大道全是單行線,到處是“oneway”,找不到回家的路。“當時也就是學學課文,后來發現這對城市改造有非常深層次的意義”,楊保軍解釋,這意味著不祛除原有的功能建筑和歷史文脈,馬路不夠用,就用單行線。
重視傳統,是《意見》的重要內涵。有專門章節闡述要“保護歷史文化風貌”,提出用5年左右時間,完成所有城市歷史文化街區劃定和歷史建筑確定工作。
楊保軍還特別提到,《意見》提出要在具備條件的地方,倡導發展現代木結構建筑,可以使用西方已經在用的新型防腐、防潮、防火、可建高層的木材料,傳承發揚中國的建筑傳統。
亮點三:時隔60年再提建筑方針
提到建筑,你可能會問:“奇奇怪怪的建筑”怎么破解?
50年代時,新中國提出“實用、經濟、可能條件下注意美觀”的建筑方針。時隔半個多世紀,《意見》提出了新的八字方針:“適用、經濟、綠色、美觀”。
楊保軍指出,這是從正面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只要能考慮這些需求,一般就不會“奇奇怪怪”。楊保軍特別明確,不會規定說什么樣的建筑是奇怪的,然后去禁止,那樣會打壓建筑師的創作熱情。
“秋褲樓”、“元寶樓”……現在很多建筑得了不怎么光彩的別名。《意見》特別提到,要倡導開展建筑評論。如楊保軍所說,建筑是八大藝術門類之一。顯然,除了起外號,社會輿論還可以做更多。
亮點四:推動城鄉規劃法與刑法銜接
關于城市規劃,《意見》提出兩條:依法制定、嚴格依法執行——要用5年左右時間,全面清查并處理建成區違法建設,堅決遏制新增違法建設……研究推動城鄉規劃法與刑法銜接。
這一銜接若能實現,無疑將為任性的違法規劃、私搭亂建套上枷鎖。但據了解,這一進程暫無時間表。
楊保軍指出,我國立法比較滯后,城市是一個法治社會,美國光是關于住宅的法律就有十幾部,但我國連《城市管理法》都沒有。
另據了解,為保證實施,《意見》提出要監督考核制度,定期通報考核結果,作為城市領導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參考。
對于上班的家長來說,準時接送孩子是個難題,就算家里有老人接送孩子,也可能會因為下午上課時間短,而讓老人十分辛苦。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建立健全課后服務制度,鼓勵各地各校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家長需求,探索實行彈性離校時間。
《意見》提到,支持城市核心商圈建設以體驗消費為主導的大型、高端商業綜合體,引導業態雷同、功能重疊、市場飽和度較高的百貨店、家居市場等業態有序退出城市核心商圈。
9月5日,記者從省商務廳獲悉,《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出臺。到2020年,全省綠色商場超過10家,零售業萬元銷售額能耗降幅超過10%。
記者從河南省普法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河南省近日通過共性責任清單的形式,明確了河南省國家機關、人民團體、國有企事業單位和有關社會組織,作為普法責任主體應承擔的普法工作責任。
《意見》要求,全省各級法院要加強涉貧案件的審判工作,努力為脫貧攻堅構建公正、公開、透明的法治環境。省高院將嚴格按照督促檢查機制,對幫扶不到位、工作責任不落實、導致嚴重后果的,實行“一票否決”,嚴肅追究責任。
7月17日,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復函,同意南京、杭州、廈門、武漢、成都、沈陽、合肥、鄭州、佛山、肇慶市等10個城市開展住房租賃試點工作。目前包括萬科、龍湖等房地產企業和機構已開始布局鄭州住房租賃市場,魔飛、青檸等省內公寓品牌也日益受到市場關注。
記者獲悉,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鄭州市住房租賃試點工作的意見》,要求鄭州市完善試點方案并由市人民政府印發后實施,鄭州有望成為我省首個租購同權的城市。
鄭州列為開展住房租賃試點工作城市之一后,如何落實成為近期外界關注的話題。《意見》建議,在試點方案中明確租購同權,賦予符合條件的承租人子女享有就近入學等公共服務權益。
鄭州列為開展住房租賃試點工作城市之一后,如何落實成為近期外界關注的話題。《意見》建議,在試點方案中明確租購同權,賦予符合條件的承租人子女享有就近入學等公共服務權益。
隨后,廣州、武漢等城市先后出臺政策跟進,多措并舉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其中最受關注的當數“租購同權”。實際上無論是廣州還是武漢,從其細則來看,要想享受同樣的招生政策并不太現實,都需要“符合條件”。
鄭州市政府將根據中心城區綜合承載能力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合理確定中心城區人口規模,重點是吸納高層次人才和技術技能型人才落戶。逐步將更多進城鎮落戶的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納入住房救助和住房保障體系,采取多種方式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基本住房需求。
鄭州市政府將根據中心城區綜合承載能力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合理確定中心城區人口規模,重點是吸納高層次人才和技術技能型人才落戶。逐步將更多進城鎮落戶的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納入住房救助和住房保障體系,采取多種方式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基本住房需求。
昨日,記者從省政府獲悉,省政府辦公廳出臺《關于加強社會公共服務平臺與110報警服務平臺協調聯動機制建設的意見》,我省將建設統一的12345社會公共服務平臺,為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
昨日,省政府出臺《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省建設的若干意見》,我省將進一步加快知識產權強省試點省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