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2月17日15:53 來源:中國證券網
中國證券網訊 2月17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獲悉,春節前夕,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長五火箭試驗隊歷經130多天合練終于傳出捷報,這標志著長征五號火箭整體技術狀態得到最終確定,其首飛征程正式進入倒計時。
在合練報告書中,此次長征五號火箭合練目的被定位得非常明確:全面考核海南文昌新發射場、新火箭、新有效載荷等工程大系統間的接口匹配性以及火箭設計、發射流程等正確性,并驗證在火箭運輸、吊裝、測試、總裝等過程中工作的可靠性。
這次合練被稱為“我國航天史上流程最復雜、組織難度最大、安全風險最高、持續時間最長、實戰結合最緊密”的火箭合練。從去年9月20日載有合練產品的專用運輸船于天津港啟航算起,整個合練過程歷時130余天。
在首飛完成之后,長征火箭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能力將大幅提升,可使我國進入空間的能力提升2.5倍,并將帶動牽引我國現役運載火箭動力系統升級換代。
央視新聞7月1日消息,來自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的消息,經研究決定,將瞄準7月2日,也就是明天,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長征五號遙二火箭。約1714秒,火箭二級發動機在達到預定目標后停止工作,96秒以后,星箭分離,火箭將有效載荷送到預定軌道,長征五號火箭就此完成了它的全部使命。
11月3日20時43分,我國最大推力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約30分鐘后,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和目前承擔神舟飛船發射任務的長征二號F火箭相比,長征五號火箭使用的推進劑更加環保,其近地軌道的運載能力是長征二號F火箭的3倍。2018年前后,空間站試驗性核心艙將由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送入軌道。
箭垂直轉運】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征五號運載火箭#10月28日通過垂直轉運從總裝廠房轉運至發射塔架,即將展開首次飛行試驗。【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正在向發射區垂直轉運】長征五號計劃于11月上旬擇機發射。
9月1日,負責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運輸任務的遠望22號、21號船抵達海南文昌清瀾港。
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最大推力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研制工作全部完成。長征五號是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新一代運載火箭,采用全新設計的箭體結構、動力、電氣和發射支持系統。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低軌運載能力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14噸,是我國現役運載火箭運載能力的2.5倍,進入到世界先進水平之列。新型空間科學探測衛星“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也將于2016年發射,通過巡天觀測力圖發現超大質量的黑洞和未知類型的天體,研究宇宙硬X射線的背景輻射。
記者從國防科工局獲悉,17日16時35分,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在北京成功進行了芯二級動力系統第二次試車。
此間專家稱,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已進入試樣研制階段,計劃于2016年在新建的海南發射場擇機進行首次飛行試驗。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工程是中國重大航天科技工程,2006年經國務院批準立項研制,承擔著后續探月工程三期、載人空間站等發射任務。
3月23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雷凡培一行來到天津新一代運載火箭產業化基地(簡稱天津火箭基地)調研,深入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長征七號火箭生產試驗現場,詳細了解兩型火箭研制進展情況,并對確保兩型火箭首飛成功提出明確要求。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梁小虹在全國兩會期間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透露,中國新一代大型運輸火箭“長征五號”計劃于2015年上半年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首飛,搭載試驗衛星。
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29日對外發布消息說,中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運載火箭“長征五號”,當天在北京成功進行助推器動力系統試車。此次試車是“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研制的重大標志性地面試驗之一,也是迄今為止中國開展的最大量級動力系統試車,將為該火箭后續研制提供重要支撐。
2012年12月28日,隨著指揮員發出“起吊”命令,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助推器開始吊裝進入新一代全箭振動塔,這意味著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全箭振動試驗拉開了序幕,這也是中國新一代全箭振動塔迎來的第一個試驗部件。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今年,我國長征系列火箭的兩位新成員“長征五號”和“長征七號”將迎來首飛。長征五號最終的任務是要執行探月工程三步走“繞、落、回”中的“回”,也就是要幫助嫦娥五號實現月球表面取樣,并返回地球。
正在珠海進行的第九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展出六大火箭模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新一代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征五號,預計將于2014年首飛。航天科技一院又名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成立于1957年,是中國航天事業的發祥地,錢學森擔任首任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