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2月01日20:10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西昌2月1日電 2月1日15時29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及遠征一號上面級)成功將1顆北斗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這是我國迄今發射的第5顆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也是第21顆北斗導航衛星,工作軌道為地球中圓軌道。衛星采用全新導航衛星專用平臺,在星間鏈路、星載原子鐘和下行導航信號等方面采用多項新技術。
衛星入軌后,將與先期發射的4顆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共同開展星間鏈路、新型導航信號體制等試驗驗證工作,并適時入網提供服務。
北斗系統是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與世界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兼容共用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可在全球范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測速、授時服務,并兼具短報文通信能力。2012年底正式提供區域服務以來,系統連續穩定運行,性能指標穩中有升,滿足10米指標要求,部分地區性能優于承諾指標。根據北斗系統全球組網建設計劃,2018年將率先為“一帶一路”國家提供基本服務;2020年形成全球服務能力,建成國際一流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這次發射衛星由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抓總,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等共同研制;配套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制。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24次飛行。
據俄羅斯“衛星”新聞網2月22日消息,俄羅斯國防部空軍航天設備偵察中心長官安德烈·卡柳塔上校表示,朝鮮確實將其地球遙控探測偵察衛星送入了軌道。卡柳塔說道:“朝鮮確實將其地球遙控探測偵察衛星送入了軌道。
20世紀70年代,蘇聯戰略家認識到,將精準的常規武器與先進的信息、偵察和指揮系統結合在一起,能夠取得近似于低當量核武器的毀滅性效果。
2015年8月27日,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4號丙運載火箭將其最新衛星送入軌道。
在菲律賓的眼中,中國似乎是一個強取豪奪之人,一直對菲律賓的各種所有物垂涎欲滴。也許是南海爭端讓菲律賓產生了極度焦慮,有菲律賓媒體已經開始幻想中國也在外太空對菲律賓“下手”。
據外媒2日報道,伊朗向太空發射了一顆新的衛星,這是伊朗近幾年發射的第4顆衛星。外媒稱,有國家擔心,伊朗通過發展太空項目,最終會研發出可以搭載核彈頭的火箭。
中國頂級航天專家參與評選的2014年全球航天十大新聞中,就有兩條涉及中外的高精度遙感衛星。而2015年遙感衛星的發展熱潮同樣方興未艾,按計劃,中國的高分4號衛星將在年內升空。
兩者“擦身而過”時的最近距離將約為10公里左右。
記者從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獲悉: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30日在京舉行高分一號衛星投入使用儀式,高分一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
據國外媒體報道,歐洲空間局所屬“重力場和穩態海洋環流探測”衛星(GOCE)已經完成使命。與很多衛星在壽終正寢之后便被拋棄在地球軌道上不同,歐洲空間局決定將其引導進入地球大氣層焚毀。
時長:37分
記者張曉祺報道:記者3月29日從國防科工局獲悉,我國重大科技專項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高分一號”任務,已完成衛星、運載火箭出廠審定工作,轉入發射實施階段。
總部位于巴黎的歐洲航天局12日說,歐洲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的4顆衛星當天成功完成首次地面定位,標志著該系統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從太空獲得的信息,使衛星成為無可抗拒的發展目標。太空飛機包括5-8馬赫的低超音速無人機、利用導彈發射且以近軌道速度(25馬赫)運行的極超音速滲透系統,甚至是未來的以該速度行動的全球到達飛行器。
據朝中社報道,朝鮮黃海南道、江原道、兩江道、羅先市19日分別舉行軍民大會慶祝第二顆“光明星3號”衛星發射成功。朝鮮12日宣布成功發射“光明星3”號二期科技衛星,當天,金正恩向朝鮮宇宙空間技術委員會下達了關于發射“光明星3號”的最終親筆命令,并到衛星控制綜合指揮所下達了發射命令,觀看了衛星發射全過程。
19日零時13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土耳其GK-2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74次發射。至此,我國今年19次衛星發射任務全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