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2月01日07:21 來源:紹興縣報
本報記者 王思
1月28日,在柯橋區中心幼兒園上小班的彤彤,放學回家帶回了一封信,說是園長媽媽給的寒假禮物。拆開這封信一看,彤彤的媽媽立馬就“暈”了。
“這又是圖畫,又是數字,又是字母的,難道是傳說中的火星文?!蓖畫寢寣⒈趁娴姆g文打開,這才看懂了意思。隨后,她將這封奇特的信發到了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引來了好友們的關注和議論。
一封圖案比文字還多的萌信
這封信里,有些圖形、文字很簡單,例如開頭只有兩個字,“的”和“你”,其余是一個嘴唇、一顆愛心、兩個小朋友、一扇門和一個大拇指,連起來的意思就是,“親愛的小朋友,你們好!”看到這句,大部分的家長還都認識,但信的正文就顯得“高深”了。
正文第一行,一架飛機、一張笑臉、一只猴子、一串鞭炮……基本上都是由圖案組成的,要把這些圖案串聯成文字,確實挺有難度的?!帮w機加笑臉,難道是飛快的意思?那猴子加鞭炮又是什么意思?”晨晨爸爸最初看到這封信一頭霧水,仔仔細細地讀了好幾遍,這才稍微理清點思路。
收到信的小班小朋友的家長紛紛表示,需要看了園長給出的翻譯,才能把信看懂。
記者也試著看原文進行猜測,這封信里反復出現最多的兩個圖案就是一個“叉”,還有一個“望遠鏡”,“望”的諧音是“忘”,不難理解,應該是“不要忘了”的意思,每段話都是用“不要忘了”開頭,這封信大概是園長寫來提醒小朋友一些事情的。
這樣的信,是小朋友的語言
家長們不太能理解,那小朋友們能看懂信嗎?彤彤的媽媽表示,她和孩子對比著圖案一起讀信,沒想到一遍下來,孩子就能自己讀信啦!
浙江省特級教師、區中心幼兒園園長陳宴說,用這樣特殊的方式來對孩子表達祝福與期望,主要是出于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用孩子的方式來表達,對于孩子來說,聽過的話語是容易忘記的,用他們所看得懂的圖、符號來表達,不僅能讓孩子印象深刻,而且他們還可以經常拿出來回味;其次,用專業的視角來引導家長,讓家長也能有機會去讀孩子的語言,學會慢慢走近孩子,理解孩子;最后是讓教育充滿默默的溫情和暖暖的人文關懷。
陳宴說,她堅信,這封信一定會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溫暖,也許多年后偶爾想起這件事,他們仍會會心一笑。一封信雖小,但如果我們不停地為孩子帶去溫暖和驚喜,他的人生就會在溫暖中幸福前行。
信的“譯文”如下:
園長媽媽給小朋友的信
親愛的小朋友:
你們好!快樂的猴年馬上就要到了,寒假生活開始啦!園長媽媽要和你們做一些約定:別忘了走出空調房,親親太陽,做運動!別忘了看到長輩和朋友,問聲好!別忘了保護自己很重要,危險的事不能做!別忘了多看書,少看電視,少玩手機!別忘了收拾玩具,整理衣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別忘了外出旅游做客時,拍一些照片,把心情畫下來,開學后跟大家分享!最后,祝你們新年快樂!
愛你們的園長媽媽:陳宴
最后,超市的店員為這些孩子拿的糖果買了單。據網友了解,來店內的隔壁小區的鄰居帶來的小孩,且店家不希望接受采訪。
直到月底還信用卡賬單時,王先生才發現有一筆8000余元的消費,反復詢問才知不滿14歲的兒子私自刷卡購買一部蘋果手機和配套設備。據此,手機不是學生學習用品,與學生年齡、智力均不相適應,營業員出售手機未獲其父母追認,應視為無效,家長有權要求退貨。
據此,手機不是學生學習用品,與學生年齡、智力均不相適應,營業員出售手機未獲其父母追認,應視為無效,家長有權要求退貨。
近日,兩個孩子在某小區門口大哭,幸虧有人報警得到蜀黍援助。原來,4歲男孩的親母和6歲女孩的奶奶當天在棋牌室打麻將,兩娃走失兩個小時渾然不知,直到蜀黍電話通知時,正在麻將桌上酣戰的兩人才恍然大悟
小孩在地鐵車廂吃零食,撒了鄰座乘客一身,引發口角,家長不加制止反對勸阻老人大打出手。10月9日,黃金口派出所民警到4號線鐘家村站調取到視頻,通過反復觀看,鎖定了打人者。
郭宏是高一12班的學生,是一名典型的留守兒童,父母長期在外地打工,一直以來都是爺爺奶奶在照顧他,通過這次“感恩心、文明行”活動,郭宏感覺非常對不起他們,特別是快中考的時候。
其中不少讓孩子站在踏板上,有的孩子個頭高,很容易擋住家長的視線。記者在幼兒園邊上站了10分鐘,總共從記者身邊經過26位帶小孩家長,其中有14位是把孩子放在后座,12位把孩子放在電動車踏板上。
近日,微博大V@阿駘爆料,說他兒子的學校收了他100元錢,給了個攝像頭登錄密碼,然后他用手機下個軟件,就可以登錄他兒子班的監控攝像頭,可以隨時看到教室每一秒鐘的畫面。
一場“親子泡泡跑,歡樂迎國慶”主題親子活動在河北廊坊安次區壹佰公園舉行,小朋友和家長在充滿彩色泡泡的跑道上快樂奔跑,放松身心。
為了改善這種情況,該幼兒園在此次開學后便想了個奇招,提前請接娃的家長進園參加健步走等健身活動,緩解交通擁堵。下午4時許,雖然幼兒園內的孩子還沒放學,但大門外已有不少接孩子的家長趕來。據該幼兒園一位負責人稱,他們園內有兩千多名學生,每天接孩子的家長就有三四千人。
近日,浙江一所小學叫停家庭作業家長簽字,引起廣泛關注。不少人認為,本該由老師承擔的批改作業責任卻轉嫁給了家長,是老師的“缺位”和家長的“越位”。
鄭州一幼兒園每當放學時,家長簇擁校門口,交通壓力相當大。幼兒園想出奇招,讓家長進園內健步走。家長們表示,這樣不僅鍛煉身體,也緩解了交通壓力。
近日,浙江金華人的朋友圈中都被這樣一條消息給刷屏了:金東區實驗小學不再讓家長為孩子作業簽字。某門戶網站就此新聞展開調查,92%的網友對“不再讓家長為孩子作業簽字”表示支持,看來該校這個決定稱得上是“喜大普奔”。
近年來,伴隨著中小學減負工作推進,不少地區的小學放學時間都提前到了三點半左右。然而,孩子放學早、家長下班晚,這樣的尷尬時差讓不少家長犯了難——請假不現實、放托管機構顧慮多,“三點半難題”究竟該如何破解?
9月2日上午,象山區長虹西路常家新村一個5歲小孩獨自在家玩耍時不慎掉落,腦袋被卡在防盜窗內,身體則穿過鐵窗懸在半空,情況十分危急,幸被民警和消防官兵解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