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29日19:23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今年是美國的大選年,但迄今選情撲朔迷離,理不出頭緒。這反映了美國國內政治的迷茫和民粹主義思潮的有增無減,也凸現了美國面臨復雜國際環境既想控制成本又不希望失去全球霸權的困境,使美國朝野無所適從。共和黨方面一下子冒出十幾個候選人,就是典型的表現。
本文試從這次大選的特點及對美國國內和國際影響方面,加以分析和預測。
選情特點
今年的美國選情,主要有以下特點。
民粹主義上升是今年美國大選的最大特點。它使美國政治右傾,大選過程中排斥傳統的候選人,青睞走“偏鋒”和偏向極端的候選人。
據統計,美國和部分歐洲國家民眾對民粹主義政黨和候選人的支持率達到二戰以來最高峰。去年10月以來,在共和黨候選人的民調中,言辭極端的特朗普、卡拉茨、卡森三人的支持率合起來一直超過50%。美國大地產商特朗普口無遮攔,民調卻持續遙遙領先,其背后就代表著普通民眾對傳統政治模式和家族政治的厭倦。這些年美國民意向民粹主義方向發展趨勢明顯,民眾不信任當權者,認為他們與普通百姓不是生活在同一個世界里。
民粹主義上升同時反映出美國民眾對現狀的不滿,尤其是對政府在全球化遭受挫折、世界經濟普遍低迷的情況下無所作為的強烈不滿,凸現了美國民眾對于正在大幅變化的世界——包括全球化的迅猛發展、中國的崛起——感到緊張和焦慮。大部分美國人已經習慣了美國是世界唯一超級大國。而今世界變了,美國不再是唯一強大的國家,于是人們需要尋找“強勢”領導人,帶領美國鞏固霸主地位。有一點很能說明問題,就是希拉里和特朗普等都發表過對中國的激烈言辭。
民粹主義雖然表現不一,但是其基本面是相同的,就是在經濟和文化上缺乏安全感。受全球化和技術革命的影響,歐洲失業率高企不下、美國老百姓工資長期停滯不漲,這是這些國家的白人藍領工人對現實不滿的根源。因此,移民問題往往成為大選的爭論焦點。中國等發展中國家也成為被“敲打”(China-Bashing)的對象,理由是“搶了他們的飯碗”。其實,略懂政治經濟的人都知道這兩點理由都不成立,但民粹主義是以普通百姓的“擔心”(Fear)為土壤的。美國對制造業“空心化”的擔憂,歐洲近期對接受中東難民的爭議,都基于同樣的理由。
政治宣傳特別是候選人在電視和新媒體上的直接、直觀表現十分重要,競選成了“做秀”和“表演”。
概括起來,現在的選舉有兩條非常重要:一是會表演,要有煽動性的話語,要能走極端,能激起民眾的強烈反響;二是要有錢,沒有大量資金支撐,就沒有辦法在信息化時代進行有效的傳播。沒有媒體鋪天蓋地的宣傳,候選人怎么可能入眼、入腦、入心,被選民所關注,在民調中領先?社交媒體時代或新媒體時代,選民就喜歡特朗普這樣的候選人,所以他的民調一直領先也就不奇怪了。
美國大選期間,每位候選人都砸了大錢。這一次,估計需要三四十億美元,才能夠成功競選總統。特朗普身家上百億美元,自然有資本花錢。其他候選人也無一例外都在燒錢。
候選人預測
對于誰會在兩黨候選人中勝出,總統選舉最后花落誰手,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現在做預測都是霧里看花,是不可能的事。
然而,今年美國大選是在世界政治經濟大調整、大變化的背景下進行的,它一定會反映世界變化的形勢;反過來,誰當選美國總統也自然會影響美國的對外政策。因此,關注候選人并對其作一些分析和預測,還是有意義的。
民主黨候選人中,希拉里是領跑者,實力強、知名度高,得到黨內提名的可能性最大。其他候選人有兩名已被淘汰,剩下的,桑德斯是參議員、左派政治家,自稱社會主義者,奧馬利是馬里蘭州前州長,無論知名度、關系網還是吸引捐款能力,都無法與希拉里較量。
然而,希拉里也面臨嚴峻挑戰。一是很多選民對她有負面看法,信任度差。這些人占選民的40%以上,多年未變。這是她大選獲勝的主要障礙。二是她的職業政治家身份是一種障礙。她當過第一夫人、參議員、國務卿,2008年競選總統失敗過。不少選民現在不喜歡職業政治家,認為他們辦事不牢靠,甚至損害美國利益。三是“電子郵件門”事件的不利影響。此事有可能成為希拉里的致命傷,因為這是違背美國聯邦政策的,如果“罪名”成立,可能“一票否決”。還有,希拉里勝出意味著民主黨至少執政12年,這是不尋常的。另外,從美國白種、清教、男性為價值主體的社會結構分析,希拉里當總統是女性首次入主白宮主導美國政治,自然會沖擊美國社會主流價值認同。
共和黨方面,情況則比較混亂。候選人很多,領先者特朗普是非傳統人物,所以勝負難卜,不排除出現“黑馬”的可能。特朗普在共和黨選民中的支持率居第一,超30%;第二位為黑人醫生卡森,約27%;第三位是年輕有為的佛羅里達聯邦參議員盧比奧,有點像當年的奧巴馬,只有43歲;第四位是有名的杰布·布什,當過兩任佛州州長,但支持率僅7%。其余的都提不上臺面。
說到特朗普,他的社會基礎主要是藍領白人,集中在美國中部。“特朗普現象”是指他從未競選過、參過政,但卻有成千上萬選民聽他講話,且熱烈鼓掌。他的講話方式、內容與傳統政治人物完全格格不入,往往語出驚人。譬如,他就移民問題曾說過:“那些從墨西哥到美國來的非法移民,都是罪犯、強奸者、壞人,我們應該把那些人趕走。”他還發表過針對穆斯林族裔的極端言論。而這些,使其支持率狂增數倍。
不過,根據以往經驗,“無黨派”和“溫和派”中的民調更有參考價值。雖然特朗普和杰布·布什在共和黨內的民調尚可,但據YouGov網站統計,“無黨派”人士中43%“非常不喜歡”特朗普,58%的“溫和派”和51%的“無黨派”表示“絕對不會投他的票”;47%的“無黨派”聲稱,不會投杰布·布什的票。
大選對世界秩序的影響
各國都關注美國總統選舉,這是因為,誰入主白宮都會重新審視美國的外交政策,涉及各國的利益。
以奧巴馬總統為例。他上臺伊始,就對美對外戰略做出重大調整,進行“戰略收縮”,精準發力,目的是控制成本,少花錢多辦事。維持霸權的成本是很高的,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戰爭花費6萬億美元,死亡近1萬人,傷8萬多人。
同時,各國還關注同期舉行的美國國會選舉。美國憲法規定,外交權力是總統與國會分享的權力。
今年11月美國大選投票時,選民們選擇的不僅是下一屆美國總統,還將選舉美參眾兩院議員。美國眾議院的全部345個議席和參議院100個議席的1/3(34席),都將改選。
據預測,2016年大選,美國共和黨仍會是眾議院多數黨。參議院情況復雜些,因為參議院實行的不是簡單多數原則,現在看,可能共和黨與民主黨誰也無法取得絕對多數。華盛頓持續多年的政治僵局將依然存在。
今年的選舉,對美國的未來至關重要,也將影響新世紀的世界秩序。美國作為守成大國,面臨政治、經濟、安全乃至發展模式等多方面的重大挑戰,不管府院誰上臺,都需領導美國直面這些新的挑戰,找到應對之策。
美國大選與中國
2016年美國選舉對中美關系的穩定和發展有何影響,需要冷靜觀察,以靜制動。
大選期間的“敲打中國”不可避免,但是中國和中美關系并未成為2016年美國大選的主要議題。美國選民們關心的問題按順序排列是:一、“伊斯蘭國組織”(IS)等恐怖勢力構成的安全威脅。美國對恐怖主義有切膚之痛。二、非法移民問題。目前美非法移民至少1200萬,也可能達2000萬。三、稅收政策。“人生有兩件事難以避免:死亡和稅收”,這是美國人最愛引用的名言。所以增稅還是減稅、怎么增怎么減,是大事。四、中東緊張局勢。特別是伊朗問題以及伊核武器協議達成后,局勢如何發展。總之,從對美戰略安全威脅看,第一是IS,第二是伊朗,第三是俄羅斯。中國排在它們之后。
美國大選變數多,常常出現“黑馬”。人們把選舉前夕可能發生、會對大選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稱之為“十月驚魂”,今年會不會發生“十月驚魂”,目前尚難預料。因此,現在預測大選結果為時尚早,也不靠譜。但無論誰上臺,都須明確界定美未來國家戰略和發展方向,并處理好三對關系。一、實力與影響力的關系。奧巴馬集中精力搞經濟,美世界政治、經濟、安全等方面領導權遭削弱。下屆總統需重振國際影響力。二、亞太與其他戰略板塊的關系。美在歐洲、中東板塊戰略收縮,奧巴馬的“亞太再平衡”成為外交遺產,今后三大板塊如何布局,是下屆總統亟需思考之大題目。三、戰略威脅和挑戰的關系。
美朝野開始將中國視作唯一能挑戰美霸權的競爭對手,但從戰略層面看,挑戰畢竟不等于威脅。如何應對經濟可持續發展,極端勢力、恐怖主義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俄羅斯戰略挑戰/威脅,依然是美主要戰略目標。美國內呼吁加強同中國合作以應對全球治理中緊迫的現實威脅的聲音在增大,這也是美國對華戰略辯論的核心議題。答案尚未清晰。
有人將美國總統大選稱為“一場燒錢的游戲”,有媒體爆料:落敗的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為這場大選投入12億美元,這筆錢足夠養活650萬饑餓兒童一年;特朗普的競選花費也有6億美元。美國作家戴維·皮茨說:“2016年的大選無疑是歷史上最燒錢的一次。”
有人將美國總統大選稱為“一場燒錢的游戲”,有媒體爆料:落敗的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為這場大選投入12億美元,這筆錢足夠養活650萬饑餓兒童一年;特朗普的競選花費也有6億美元。美國作家戴維·皮茨說:“2016年的大選無疑是歷史上最燒錢的一次。”
話說,今天是美國人民選總統的大日子,這場競選不但全美的熱點,全世界應該都在關注吧~
經過兩輪唇槍舌劍,美國當地時間19日晚(北京時間20日上午),美國大選總統候選人將迎來“最后一戰”。主持人華萊士為希拉里和特朗普之間的第三場辯論選擇了以下主題:債務與福利、移民、經濟、最高法院、外國熱點、總統的健康。
美國大選中國跟著倒霉,這樣的情節設計已經很老套,但今年羅姆尼、奧巴馬像是要把它玩大。這樣極端地拿中國做競選靶子,說明美國大選中的騙術和不負責任越積越多,有點“走火入魔”。
調查機構發現,今年美國總統和國會選舉的總花費預估將達到58億美元(約合370億元人民幣),創選舉史之最,也顯示無論美國經濟再怎么疲軟,拼選舉絕不手軟。
美國法律曾有規定,為了防止富人操控總統選舉,個人向總統競選人捐款的上限為2500美元。日前,共和黨兩位主要總統參選人的“超級政治活動委員會”公布了它們籌集到的競選資金。
共和黨預選的“超級星期二”,并沒有結束共和黨的“內戰”。從表面上看,結局本是一清二楚:羅姆尼贏得了10個州中的6個,名列第二的桑托勒姆贏了3個;羅姆尼贏了將近140萬張選票,桑托勒姆贏了不足83萬張。
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稱,他不會領40萬美元的總統年薪,只會依法“領1美元”。” 當地時間11月1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與新當選總統特朗普在白宮進行了長達一個半小時的會面,商討政權交接等事宜。
據英國獨立報網站報道,美國總統大選陸續有初步結果出爐,顯示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獲勝機率相當大;而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在社交網站推特上放出閉眼懷擁一名女孩的照片,字里行間已經透露做好敗選的打算。
對演員來說,收視率最說明問題。據尼爾森媒體研究公司數據,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收視紀錄為8060萬人次。
美國東部時間26日晚9時,2016年美國總統候選人首場電視辯論在位于紐約州亨普斯特德的霍夫斯特拉大學開鑼,民主黨的希拉里·克林頓和共和黨的唐納德·特朗普首次同臺正面交鋒。
據外媒報道,消息人士稱,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將于12日正式宣布參加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這將是她第二度逐鹿白宮寶座。英國《衛報》也引述熟悉競選團隊消息人士表示,希拉里將于當地時間12日中午發推文,宣布投入選戰。
據外媒報道,消息人士稱,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將于12日正式宣布參加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這將是她第二度逐鹿白宮寶座。英國《衛報》也引述熟悉競選團隊消息人士表示,希拉里將于當地時間12日中午發推文,宣布投入選戰。
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和前佛羅里達州長杰布-布什目前是獲得支持率最高的兩黨總統可能參選人,CBS電視臺29日公布調查顯示,希拉里在民主黨內遙遙領先,杰布在共和黨內的支持率也超過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