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05日10:14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記者4日從教育部獲悉,截至2014年底,全國共有普通高校2529所,其中本科院校1202所,高職院校1327所,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7.5%,各類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3559萬人,居世界第一。4日,教育部舉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期評估高等教育專題報告發布會。
數據|
去年高校錄取率提高到74.33%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張大良表示,教育規劃綱要頒布5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穩步提高,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評估報告指出,2000年至2014年,高校錄取人數的年增長率平均為10.7%,錄取率由59%提高到74.33%。每10萬人口平均在校大學生數增幅超過3倍,畢業生占當年新增城鎮人口比例從12.86%提高到61.62%,高校畢業生已經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生力軍。
2014年,“國家專項計劃”、“高校專項計劃”和“地方專項計劃”在農村貧困地區招生人數達到6.9萬人,“寒門學子”就讀重點高校的機會得以增加。
從“以量謀大”向“以質圖強”轉變現狀|
我國高等教育近年來大眾化水平穩步提高,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與此同時,也應清醒地認識到我國高等教育“大”而不“強”的現實。高校數量增加了,但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建設還相對乏力;學校的基礎設施條件增強了,一流的學術大師卻鳳毛麟角,教師隊伍培養和教學質量提升還沒有跟上。我國高等教育的質量欠賬,也應成為未來發展的突破口。
總體上看,我國高等教育已完成了規模擴張、校區建設的歷史任務。高等教育發展需從深化體制機制綜合改革等方面下工夫,以創新為驅動,努力實現“以質圖強”。
據新華社電
伴隨著國家的日益強盛,距離實現世界一流大學目標也漸漸從夢想走進現實。期待在幾個周期的“雙一流”建設過后,會有一批一流大學和眾多的一流學科成長起來,助力我們的國家成為屹立世界的高等教育強國。
高等教育不僅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堅強保障。
高等教育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我們越是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就越需要發揮高等教育的作用,越渴求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
2015年,全國共有高等學校2852所,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3647萬人、比2010年增長17.5%。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達到40%,比2010年增長13.5個百分點,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鶴壁、濮陽、三門峽、濟源、漯河,是河南原先沒有布局本科院校的五市,得益于河南高等教育的重大改革,這個秋季開學,鶴壁、濮陽、三門峽、濟源新近開設的本科院校將開始招生。
當下教育改革最重要的任務,是如何提高教育的均衡發展問題。打破“地區決定命運”,摒棄“高墳頭上添土”,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題中要義。
代表委員談大學教育,認為高校創新不足,要把大學建成創新之源。一流大學應成為創新之源,但創新卻堪稱中國高校的集體軟肋,一些大學幾乎陷入“有高樓”、“無大師”的尷尬境地。要讓高校的創新源泉汩汩不絕,必須以真正的“大學精神”涵養水土,讓學術回歸本位。
截至2016年,我國普通高校達到2596所,普通本科高校達到1237所,本科院校成為高校增長最重要的主力軍。全國普通本科高校招生規模405萬,在校生規模突破1613萬,普通本科畢業生規模突破374萬,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高等教育大國。
(陜西廣播電視臺《陜西新聞聯播》)《中共陜西省委關于制定陜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提出,十三五期間,陜西省將全面實施13年免費教育,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創新人才培養,深入實施人才強省戰略。
鶴壁、濮陽、三門峽、濟源、漯河,是河南原先沒有布局本科院校的五市,得益于河南高等教育的重大改革,這個秋季開學,鶴壁、濮陽、三門峽、濟源新近開設的本科院校將開始招生。河南高等教育資源的短缺和人口大省的不匹配,一直是河南人的心病,這四所本科院校對當地和河南來說真是實實在在的好事。
映象網商丘頻道(記者 曾巖 胡倩)昨日,記者從商丘市招生辦獲悉,2014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報名工作將于9月1日開始,9月12日結束。依據省招辦規定,自學考試考生全部實行網上報名和網上支付報考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