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7日08:35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0月16日電 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扶貧開發對全球減貧事業具有重要意義。在“10·17”世界消除貧困日到來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16日出席在北京舉辦的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并發表主旨演講。
講話中透露出哪些中國減貧新信號?中國將向世界作出怎樣的減貧承諾?新華社記者第一時間采訪了權威部門和專家。
理念:堅持走中國特色減貧道路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成功使6億多人口擺脫貧困,是全球最早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減貧目標的發展中國家,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如此巨大的減貧成就何以取得?習近平在講話中對中國特色減貧道路的內涵作出深刻闡述,包括堅持改革開放、堅持政府主導、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堅持動員全社會參與、堅持普惠政策和特惠政策相結合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認為,中國30多年來的減貧成就從根本上說是發展帶來的結果,堅持改革開放,保持經濟快速發展,為大規模減貧奠定了基礎。同時,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出臺一系列面對貧困地區的特殊政策,把發展作為解決貧困的根本途徑,并動員全社會積極參與,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減貧之路。
“扶貧開發不僅是政府的事,也離不開全社會的積極參與?!鲍@得2015中國消除貧困獎的廣東碧桂園集團創始人楊國強說,國家把每年的10月17日定為“扶貧日”,就是要動員更多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促進共同富裕。
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楊多貴認為,消除貧困并不取決于一個國家的財富多少,而在于執政者的責任感和決心。中國政府不僅有堅強的決心,還有強大的調控能力,能夠充分發揮中央與地方兩個積極性,全力推動扶貧攻堅工作。
目標:未來5年7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全面小康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現有人掉隊。未來5年,我們將使中國現有標準下7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全國農村貧困人口還有7017萬人,其中河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6個省份的貧困人口都超過500萬人,依然面臨較大的減貧壓力。
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洪天云說,6年時間減貧7000多萬,意味著每年要減貧1170萬,平均每月減貧100萬,時間非常緊迫、任務非常艱巨?!盀閷崿F這個目標,從中央政府到各地方政府都鉚足了勁,已經出臺和即將出臺系列政策,推進各項工作落實。”
記者了解到,正在研究制定的“十三五”規劃也將把扶貧開發作為一項重點內容,大力增加扶貧投入,出臺更多有效措施,集中精力打好扶貧攻堅戰。值得指出的是,到2020年實現7000多萬人口全部脫貧,意味著我國有望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15年后發展議程中的減貧目標。
路徑:“五個一批”對癥下藥靶向治療
為實現減貧目標,我國正在實施精準扶貧方略,努力找到“貧根”,對癥下藥,靶向治療。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我國堅持分類施策原則,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并特別指出了“五個一批”脫貧手段,即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通過易地搬遷安置一批,通過生態保護脫貧一批,通過教育扶貧脫貧一批,通過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五個一批’體現出一種分類施策、因地制宜的原則?!敝袊鴩H扶貧中心副主任黃承偉認為,對于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來說,依靠發展生產和提供就業機會就能實現脫貧,而對于生存環境極端惡劣或缺乏勞動能力的人群,必須采取其他手段予以保障。
“但是,各個措施之間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關聯的。”黃承偉說,比如通過易地搬遷安置一批,貧困群眾不是一搬遷出來就脫貧了,還有扶持產業、增加就業等后續發展保障問題,需要多種措施共同發力。
扶智:讓貧困地區每一個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習近平指出,我們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讓貧困地區每一個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讓他們同其他孩子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向著美好生活奮力奔跑。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我國逐年加大農村教育投入,推動貧困地區教育事業加快發展。僅2014年中央財政就投入500億元專項資金,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巨k學條件。隨著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擴大實施,全年培訓240萬人次,實現中西部義務教育和幼兒園的全覆蓋。無論硬件還是軟件,農村教學條件和質量都獲得長足發展。
洪天云介紹,今年扶貧日前后,教育部等部門將啟動實施教育扶貧全覆蓋行動,全面覆蓋貧困地區的學校、教師、學生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從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貧困家庭學生7個層面構建全領域結對幫扶關系,精確對準最薄弱領域和最貧困群體,加快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發展。
分享:中國減貧經驗“揚帆出?!?/strong>
聯合國2015年后發展議程的首要目標是在未來15年內徹底消除極端貧困。如期實現這一目標,離不開國際間的減貧合作交流,特別是來自中國的成功減貧經驗。習近平表示:“中國人民歷來重友誼、負責任、講信義,中華文化歷來具有扶貧濟困、樂善好施、助人為樂的優良傳統。在此,我愿重申中國對全球減貧事業的堅定承諾?!?/p>
在此前召開的聯合國系列峰會上,中國就提出了幫助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措施,包括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未來5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6個100”項目支持等,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贊譽。
“中國是成功的典范,是我們的榜樣?!背鱿敬握搲恼У每偨y代比不無感慨地說,“中國的經驗向世界表明,我們可以改變自身的地位,可以讓一個貧窮的國家變得富裕,感謝親愛的中國朋友帶給我們的這一啟示!”
另一方面,不斷擴大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減貧合作交流,也有利于推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幫助發展中國家實現多元自主可持續發展,共同增加各國人民福祉,為國際減貧事業注入新活力。(記者林暉、王宇)
2013年,習近平在湖南調研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2015年,他在貴州考察時,進一步就扶貧開發工作提出“六個精準”的基本要求;2017年10月,他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會上再次提出,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回顧近五年的扶貧成果,感受新時代中國脫貧攻堅的堅定步伐,展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的美好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的思想,十分豐富、十分深邃、十分精辟,是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提出的關于運用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思想。
黨的十九大閉幕后第2天,習近平主持第一次軍委常務會議,就強調軍委班子要推動全軍各項工作向能打仗、打勝仗聚焦??吹揭荒甓鄟碥娢撝钢行娜〉迷S多新進步,習近平十分高興,勉勵大家再接再厲,不斷提高聯合作戰指揮能力。
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受中共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的委托,謹表示衷心的感謝。
應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主席陳大光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于11月10日至11日赴越南峴港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五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實現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
“只要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苦干實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輪就一定能夠乘風破浪、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清談誤國、實干興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實。
新氣象·新作為——習近平金句點亮新時代
從東海之濱到西部戈壁,從白山黑水到南國密林,從護航一線到維和戰場……連日來,全軍和武警部隊以強烈的責任擔當,采取有力舉措,不斷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引向深入。官兵們表示,全軍和武警部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必須堅持標準更高、抓得更實、走在前列、做得更好。
題:全面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七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全面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就要聚焦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切實在認清使命、強化擔當上取得實效。
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深刻闡明了這一指導思想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并在黨章中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一道確立為黨的行動指南。馬克思主義是開放的與時俱進的理論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
2017-10-31 18:23:00習近平同中央政治局常委集體瞻仰中共一大會址 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 31日上午,習近平和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從...
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深刻闡明了這一指導思想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并在黨章中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一道確立為黨的行動指南。馬克思主義是開放的與時俱進的理論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
——記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赴上海瞻仰中共一大會址、赴浙江嘉興瞻仰南湖紅船 10月31日,在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一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趕赴這里,沿著早期共產黨人的足跡,探尋我們黨的精神密碼。
10月3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新華社記者蘭紅光攝 10月3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