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3日08:49 來源:京華時報
馮摹神龍本《蘭亭帖》(資料圖)
京華時報訊 昨天凌晨3點,隨著最后一批書畫愛好者從故宮武英殿離開,已公開展出34天、接受逾10萬人參觀的《清明上河圖》正式回庫休養。隨后,故宮利用周一閉館日進行換陳,今天,“石渠寶笈特展”第二期正式開始對公眾開放,129件書畫在第二期亮相。專家表示,從藝術品位上來講,換展作品不輸《清明上河圖》。
換陳后,“石渠寶笈特展”第二期典藏篇(武英殿展區)展出書畫78件,其中除23件清代書畫,其余55件均為新的展品;編纂篇(延禧宮展區)展出文物115件,除41件沿用第一期展品外,其余74件是新的展品。
“石渠寶笈特展”第二期策展的理念、展覽的結構沒有變化。亮點是換陳展品多,展品依然精彩。從換陳的數量上看,第二期幾乎是另一個全新的展覽。這一次展覽主要講收藏,幾乎所有展品都是全部展開,為了能讓公眾看到更多的藏品,共設計了兩期展出。
重點文物看點
>>婦女榜樣風采
東晉顧愷之列女圖卷(宋摹)
列女圖,又叫列女仁智圖,根據漢劉向《古列女傳》第三卷“仁智傳”繪制,畫的是歷史上有智謀、有遠見的婦女。據了解,原文有十五節,圖也應為十五段,但現在僅存十段,每段圖的左側配有節錄自《古列女傳》的榜題。圖中人物衣紋線條緊勁連綿如鐵絲,輔以墨色凹凸暈染,衣紋線條可與北魏司馬金龍墓出土孝子列女屏風相比較。
顧愷之是東晉著名畫家,他博學多藝,工詩賦、書法,尤善繪畫。他的畫行筆細勁連綿,如春蠶吐絲,行云流水,畫人物尤善點睛,對中國繪畫的發展有深遠影響。
>>最逼真《蘭亭序》摹本
唐馮承素摹蘭亭序帖卷
馮承素是唐太宗時人。唐太宗曾岀王羲之《樂毅論》真跡,令馮摹以賜諸臣。馮摹還曾奉旨勾摹王羲之《蘭亭序》數本,太宗以賜皇太子諸王。
在眾多《蘭亭序》臨摹本中,尤以馮承素摹本最為精美。此本將若干有“破鋒”、“斷筆”、“賊毫”的字均摹寫得很細膩,改寫的字跡也顯現出先后書寫的層次。摹臨結合,自然生動。
啟功先生曾經高度評價過馮摹神龍本《蘭亭帖》在書法史上的特有價值:“在流傳后世的各種刻本、摹本中,‘神龍本’最忠于王羲之的真跡。”
>>揭秘五代皇室生活畫卷
五代周文矩重屏會棋圖卷
周文矩是南唐畫院翰林待詔。這幅圖畫的是五代南唐中主李璟兄弟四人弈棋的情景。作者在逼真地刻畫出人物肖像特征同時,也真實地描繪出室內生活用
具,如投壺、屏風、圍棋、箱篋、榻幾等,為后人研究五代時期生活器用的形制以及中國早期皇室行樂雅集活動提供了重要的資料。由于此圖背景的屏風中還畫有屏風,又稱“重屏圖”。
此圖于清乾隆朝藏內府,溥儀曾將它作為賞品交由其弟溥杰。1949年后,國家文物局從吉林長春文物商手中購回,入藏故宮博物院。(記者 張然)
民族文化要薪火傳承,古老文明要走向世界,必須處理好老與新的關系,以新的方式、新的手段,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訴說千年故事、綻放時代光華。
多一些高級別的珍品展覽,讓民眾有更多機會接觸到歷史名作與藝術珍寶,也未嘗不是提升社會整體展覽品質,進一步呼應民眾觀展熱情的必要之舉。所以,樂見故宮博物院曬出更多的珍寶。
歷史與新媒體時代碰撞的結果是,故宮博物院新媒體端的“菜品”,就是在這個“廚房”里被“烹飪”出來的。
歷史與新媒體時代碰撞的結果是,故宮博物院新媒體端的“菜品”,就是在這個“廚房”里被“烹飪”出來的。
最近,一段“故宮建筑模型在強震模擬中巋然不倒”的視頻在微博上火了。這段視頻來自英國電視臺第4頻道制作的紀錄片《紫禁城的秘密》。
最近,一段“故宮建筑模型在強震模擬中巋然不倒”的視頻在微博上火了。這段視頻來自英國電視臺第4頻道制作的紀錄片《紫禁城的秘密》。
北京中建建筑設計院在通告中表示,故宮端門城臺建筑中經常舉辦展覽,避風閣設計可以很好地克服冬季寒風倒灌的問題,“既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又實現了現代設計之精巧與故宮建筑之古典的完美結合。”
違建拆除后,將在原址按照原房本面積進行還建,恢復成居住用途的民宅。
對待捐贈者,故宮用了錢、用了力,更用了情。故宮對待何剛三十年如一日的態度表明,一個國家的文物保護單位和博物館群并不僅僅為了保存文明而存在,同樣有責任向全社會示范何為人文精神。
網友“郭喜林”撰寫了《故宮給周口農民何剛開追思會意義深遠》的評論文章,點贊何剛保護文物的行動,充分顯示了一個當代中國農民的高尚道德情操。昨日,商水縣委宣傳部,固墻鎮黨委、政府等有關人員,再次趕赴何剛家中看望慰問,幫助解決一些實際困難。
網友“郭喜林”撰寫了《故宮給周口農民何剛開追思會意義深遠》的評論文章,點贊何剛保護文物的行動,充分顯示了一個當代中國農民的高尚道德情操。昨日,商水縣委宣傳部,固墻鎮黨委、政府等有關人員,再次趕赴何剛家中看望慰問,幫助解決一些實際困難。
手拿父親何剛的捐贈憑證,何俊清說,這是父親留給他最寶貴的財富。1985年,在商水縣固墻鎮固墻村的家中,何剛挖出19件元代銀器,隨后捐贈給故宮博物院,填補了該院藏品的空白。
手拿父親何剛的捐贈憑證,何俊清說,這是父親留給他最寶貴的財富。1985年,在商水縣固墻鎮固墻村的家中,何剛挖出19件元代銀器,隨后捐贈給故宮博物院,填補了該院藏品的空白。
5月13日,與北京相隔2000多公里的廈門市鼓浪嶼,故宮博物院新的“分館”——故宮外國文物館正式開放。這座展館占地面積11000平方米,建筑面積5180平方米,有219件來自故宮的清宮藏外國文物已經“擺駕”入駐并完成布展。
這是繼賣萌走紅的“故宮淘寶”,用“紫禁城生活美學”作宣傳點、強調品質升級的故宮文創旗艦店,以及故宮出版旗艦店和門票旗艦店后,故宮和阿里巴巴在食品領域的首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