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里,他宣傳環保理念,收集舊筆芯18萬支,有文具公司來回收,還給他3000支新筆芯
可他發現,舊筆芯很難處理,廢品站不愿要,文具公司也只能粉碎掩埋,對環境仍有影響
河南商報記者 張君瑞
水筆每個人都在用,舊筆芯咋辦?
兩年來,以回收舊筆芯而出名的“筆芯哥”董宇飛,在不少高中和大學演講,宣傳他回收舊筆芯的環保理念。
媒體報道后,他收集的18萬支筆芯有了出路。一家文具公司不但回收了他的筆芯,昨天還送來了3000支新筆芯,作為對他推廣環保的獎勵。
2010年,他開始收集舊筆芯
昨天下午,在河南省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東門,董宇飛正在等文具公司送來的3000支筆芯。
22歲的董宇飛是該校一名大二學生,2010年就起草倡議書,倡導舊筆芯集中回收的環保觀念。當年國慶節放假時,他花110元印了2000份倡議書,回到老家的高中“傳道”。“主要是和學弟學妹們交流,不但分享我心中的環保理念,還分享我的生活經驗。”
“為了宣傳集中回收舊筆芯的環保理念,我當時向他們承諾,交上10支舊筆芯,就能換一支新筆芯。”董宇飛說,剛開始還有學生懷疑他的動機,但兌換多次后,他很快收集到了2萬多支筆芯,并付出了1000多元錢。
為此,不少朋友勸他,不要做這種“沒有意義的事兒”。董宇飛也承認,在回收筆芯時,他也不知道如何處理,“就是執拗,覺得好玩吧。”
演講、募捐、回收,他說自己被“架”起來了
董宇飛老家在洛陽偃師的農村,家里并不富裕,房子至今還是土坯房。
“回收舊筆芯花費不小,多次想過放棄。”他把自己的思考發到了網上。2011年年初,鄭州大學工學院的一位老師看到他發的帖子后,和他見面溝通,并贊助了300元。
媒體報道后,董宇飛到學校40多個班級演講,收到捐款1143.3元。“每次回收筆芯時,我就向捐助人公布收支賬目。”他一邊“遙控指揮”洛陽幾所高中回收舊筆芯,一邊在高校宣傳回收筆芯的環保理念。
慢慢的,董宇飛成了同學心目中的“名人”。“提到這事兒我也自豪,但總得善始善終,把剩余的舊筆芯處理了吧。當時,我收集的筆芯有9萬余支。”
在媒體又一番的報道后,筆芯回收有了進展:一家文具公司開始主動聯系董宇飛,洽談回收筆芯一事。該文具公司不但搞了一個“五支舊筆芯換一支新筆芯”的活動,還答應給予一部分新筆芯進行獎勵。董宇飛說,媒體不但給了他壓力,也給了文具公司壓力,“回收成本太高,文具公司也只能集中粉碎、掩埋處理,對環境仍有影響。”
回顧自己的經歷,董宇飛說,“我被架起來了,回收這條路停不下來了,文具公司估計也被架起來了。”
回收遇困境
他想找條新出路
想起舊筆芯的處理,董宇飛一臉憂慮。在他看來,他做的只是給舊筆芯找了一條“勉強”的出路,而不是好的出路。回收舊筆芯的技術不成熟,舊筆芯剩余的油墨很難處理。
“我曾到過廢品收購站,但舊筆芯占用大量空間,又不值錢,收廢品的不愿意收。”董宇飛說,商家捐助都是暫時的,得有一個持續回收、利用舊筆芯的制度或者流程。
在董宇飛的同學那里,就有用筆芯做成的工藝品——筆筒,不但精美,而且很結實。董宇飛笑著說,如果有人愿意花時間做這種工藝品,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董宇飛還表示,回收筆芯責任在生產筆芯的廠家,“既然筆芯是廠家生產的,就要有一套處理舊筆芯的辦法”,當然政府也應該給予一定補貼。
如果你對“筆芯哥”有什么好的建議,歡迎撥打0371-86088666和商報說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