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一座城市的文化幸福
生活在如今的中國,無論城市還是鄉村,大多數的人無疑是幸福的,這是基于改革開放帶來的國強民富。
而在文化名城許昌,物質上的幸福和其他地方是相同的,但這座城市所彌漫的一種文化幸福,卻又與其他地方略顯不同:生活在這里的人們,依靠這座城市的深厚底蘊,不僅推出了曹魏文化、生態文化、鈞瓷文化等叫響全國的文化品牌,而且也正在享受著政府推出的一道道別具特色的公益文化大餐。
古城許昌,在經濟之翼傲舒長空的同時,文化之翼憑借建設文化強市的東風強勢起飛。近年來,許昌市在文化建設之路上積極探索文化鑄城、文化興業、文化惠民,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的競爭力和軟實力,恰似一抹別樣的芬芳,惹人駐足、引人入勝。
城鎮建設 彰顯城市之魂 站在京港澳高速公路許昌北出站口,展現在人眼前的是高大雄偉的許昌市旅游服務中心主體建筑,它一門四闕、外方內圓,展現出風格獨具的“古韻新風”,綜合體現著許昌歷史元素和現代發展元素,成為許昌的一個地標建筑。
對于一座城市而言,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氣神,是一座城市的品位所在,更是一座城市長盛不衰的內在基礎和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源泉。城市建筑,則像一本打開的書,從中可以讀出它波瀾壯闊的歷史。
作為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許昌歷史文化脈絡清晰,框架完整,從史前文明的舊石器時代發端,歷經夏商周數千年的演進,到漢魏時期的顯著地域文化特征,許昌文明進程從未間斷,影響深遠。而在許昌的發展進程中,文化更是早已成為城市建設的一部分,無論是城市建筑所呈現的魏都風情,還是規劃理念所突出的文化內涵,都為城市發展注入了生生不息的力量。
據了解,近年來,許昌市在推進“三化協調”的進程中,將文化建設與新型城鎮化緊密結合起來,不僅進一步彰顯了城市文化特色,而且使新型城鎮化的文脈更加彰顯。如走進禹州市神垕鎮,穿過該鎮帶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大牌坊,一條整潔美觀的仿古街道豁然出現在眼前:兩側建筑清一色仿古青瓦滴水房檐,下裝朱紅色“回”字垂掛,映襯在青磚白墻之上,讓人仿佛回到了商業繁華的古代;一桿桿由鈞瓷套接而成的盤龍燈桿,聯排成林,在陽光下散發著鈞瓷“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獨特光芒……
“建筑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文化。為了向世人展示許昌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給新型城鎮化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撐,無論是在中心市區、縣市城區規劃,還是在中心鎮區和新型農村社區規劃,我們都力爭厘清文化脈絡,明確文化定位,從中提煉出最能體現地方人文精神的文化元素和文化符號,體現到城鎮建設規劃中,體現到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當論及如何避免“千城一面”時,市規劃局規劃審批科負責人吳楠如是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