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艱難成立的業委會“保鮮”?有人認為要招個好物業
河南商報記者 田仲煜/攝
成也經費 敗也經費
組建河南首個業委會的中方園小區 三屆業委會都陷入經費魔咒
“3分錢”就能撂倒一屆業委會
河南商報記者 趙強 張君瑞
探究業委會的成立與運營之道,中方園是個繞不過去的小區。
它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小區。在2003年成立了河南第一個業委會,至今已達三屆。但每屆都陷入起初風光無限,逐漸出現“信任危機”,到最后給人感覺名存實亡的“怪圈”。
而這,也是每個成立了業委會的小區需要正視的現實、需要思考的隱憂。
經費之難
三屆業委會均陷經費“魔咒”
2003年12月,鄭州中方園小區成立了河南省第一個業委會。“他們當時幫業主做了不少好事。”業主王先生說。
中方園社區書記張欣說,第一屆業委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開發商下屬的原物業公司“天倫”辭退,聘請了圓方物業,后換成萬通物業。
但經費問題,成了中方園業委會由風光無限轉向名存實亡的“魔咒”。
為維持運營,第一屆業委會動員開發商、物業公司撥款,每月600元,用于活動開支。
不過,物業服務非但沒有提高,還出現保安打人的丑聞,一些業主開始拒交物業費。業委會就給業主做工作,一些業主看到業委會從物業那里得到經費,就懷疑業委會和物業“串通”,“一個鼻孔出氣”。
2004年6月,中方園24名業主以業委會成立無效為名,將業委會告上法庭,成為鄭州首個業主起訴業委會的案例,第一屆業委會就此走上末路。
2006年6月,中方園第二屆業委會成立,身為大學教授的張堯成為主任。張欣說,很快就有人為資金咋用鬧矛盾,張堯和另外7名業委會成員相繼辭職,第二屆業委會名存實亡。
而鬧得沸沸揚揚的“3分錢風波”成為第三屆業委會的“催命符”。張欣說,2010年,業委會遇到很大困難,就召開業主大會,今后每月每平方米0.36元的物業費漲到0.39元,這3分錢的差價用于業委會成員的補助。
業主怨聲載道,不斷到社區鬧事,經社區和區房管局協調,2011年12月,“3分錢”停收。“從那之后,第三屆業委會就停止工作了。”
長久之難
只靠自愿付出,注定難長久
在這6年多的社區書記工作中,張欣經歷了很多因為只有付出沒有收益,業委會成員甩手不干的案例。
“法規上對業委會沒有強制性要求和約束,遇到矛盾,業委會成員說扔就能扔。”張欣說,業委會是一種動態管理,這是業委會運營中的一大隱憂。
中方園社區主任張興林也認為,義務服務無法衡量,業委會如果只靠自愿付出,注定難長久。
在他看來,小區基層民主自治仍是新的探索,沒有以往哪個機構或法規、實踐可供借鑒,業委會只能在摸索中不斷成長。
如何為艱難成立的業委會“保鮮”?張欣認為,物業是第一位。“選出的業委會,如果能招聘到一家服務好的物業公司,接下來的日子會一帆風順。如果選的物業公司差勁,業委會成員水平再高,這樣的業委會也是在為以后出亂子埋地雷。”
中方園一位知情業主稱,第二屆業委會成立后趕走了萬通物業,聘請了東海物業。“東海進入小區之前就埋下了伏筆,他們找人做了大量工作,并有業委會成員參與其中。”當時東海先在小區里設了一個很闊氣的辦公室,并聲稱來自北京的東海物業要做中原第一品牌。“但入駐之后,總經理就消失了。”
而招聘物業的隱患,正出自業委會對招投標的不規范。“《物業管理條例》沒有關于業委會對物業招投標的相關規定,房管部門在這一方面的監管也不規范。”張欣稱,這些年,中方園物業的招投標只好由社區來引導。
為防止招來的物業突然撤離留下管理空白,中方園社區對物業公司增加了8萬元的保證金。“不管業委會和物業如何談判,物業公司必須交這筆承諾保證金。”張欣說。
管理之難
缺乏權威
規約約束不了業主
曾經的業委會主任張堯經歷了業委會運營中的酸甜苦辣,有過眾人擁護,也曾因配合市里拆除圍墻被業主罵出家門。
“沒有權威性,是業委會工作屢屢受阻的根源。”張欣說,業委會雖是業主們選出的,“但是認可度并不高,能過半票就不錯了,而且規約約束不了業主。”
張興林認為,面臨物業水平低,要和開發商博弈時,就需要業主團結,業委會發揮作用。當這樣的問題解決了,要面對業主內部問題時,業委會幾乎沒有約束力。
他舉例說,好好的小區非要種菜養雞,這樣的事,業委會始終未能解決。
另外,如果能有一個具體部門有效監管,業委會一旦走了彎路,也能及時擰過來。可事實是,業委會面臨著管理上的尷尬。
“作為民間自治團體,應該歸民政部門監管。但因為與住房有關,業委會的主管方卻是房管部門。可在現實中,房管局只管備案,監督卻不夠。”張興林說,上級部門對業委會缺乏引導,相關體制并不順暢。
“比如,業委會的重要職責之一是能更便捷地啟動維修資金,解決單個業主難以解決的重大維修問題。但本地沒有對維修資金的相關立法,從簽字到后期有多道流程,維修資金還是難以啟動。”張欣說,這就是體制問題,間接讓業主認為業委會成立與否并無太大區別。
(業委會的運營現實并未能沿著成立初衷的方向發展,如何維護來之不易的“成立果實”?業委會的科學運轉之路在何方?如果你對業委會有所思考或有好的建議,歡迎撥打商報熱線0371-86088666和我們說說,或在微博上@河南商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