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戰友
新式殯葬
舉家出游
(記者 李娜 王紅 文 李焱 圖) “灑灑沾巾雨,披披側帽風。花燃山色里,柳臥水聲中。”又是一年清明節,在這鶯飛草長的季節,有這么一個節日,讓人們放慢腳步,為一種叫做思念的情緒,或者,為一種叫做放飛的心情。
也許,是為先輩酹一壺清酒、獻一束小花,在心中留一份感恩……這是一個寄托哀思、感恩回報的日子;或者,是與親友攜游踏青、放飛紙鳶……這是一個擁抱自然、沐浴心靈的日子。
在這里,涌動的是人間共通的情感,是古今不絕的思念,是融入中國人血脈、薪火相傳的文化信念。
作為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大約開始于周朝,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
與其他傳統節日不同的是,清明節身兼二職,既是傳統節日,又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正因此,清明節不同于很多傳統節日,其日期以陽歷為標準。
清明節在每年的4月4日~6日之間,此時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點瓜種豆”的農諺。
作為我國傳統節日,清明節是非常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同時也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節日,親朋好友聚在一起,進行踏青、拔河、放風箏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