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市民們圍聚在鄭州街頭的一個賣報攤前挑選報紙。
2012年4月,鄭州市實施“退路進店”工程,拆除了全市421個報刊亭。這一做法在社會上鬧得沸沸揚揚,眾說不一。批評者認為拆除報刊亭是對城市文化生態的破壞,是政績激素催化下的產物。贊同者則以報刊亭違章占道、阻礙交通為由,肯定治理報刊亭的目的是為了還路于民。 “新政”實行了兩個多月后,鄭州市報刊零售市場呈現萎縮勢頭。據當地媒體報道,由于賣報利潤低,許多“退路進店”點并不愿意賣報。街頭也很少看到出售報紙的商店。自4月以來,鄭州報刊零售市場整體銷量下跌約80%。 7月16日,記者在鄭州市區街頭采訪時看到,許多地段的報刊亭雖然拆除了,但原先賣報刊的店主卻在原地又擺起了地攤。報刊、雜志攤放在廣場的角落里或人行道上,叫賣聲不絕于耳。而每個報攤前都有許多市民在選購、翻閱報刊雜志,場面很是熱鬧。新華社記者王頌攝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