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形形色色的“偽意大利品牌”,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知識產權部北京工作室負責人戴勝橋覺得可惱又可笑。目前,他們已經向中國有關部門提交了3批名單,除兩個品牌的商標注冊申請被駁回外,其他尚未有明確進展,這讓戴勝橋有些無奈。(記者王俊秀攝)
近日,中國青年報連續報道的“意大利官方機構來華打假”成為廣受關注的新聞熱點。記者調查發現,涉及的偽意大利品牌對此反應不一,或“理直氣壯”,或扮無辜,或忙著“毀滅證據”。同時,在意方先后向中國官方提交了30個涉嫌假冒意大利品牌后,“老外打假”似乎陷入了僵局。
部分企業開始避談“意大利”
本報報道刊發后,部分涉事企業紛紛撇清自己與“意大利”的關系,稱自己和意大利“沒有關系”。
北京時代唯意皮具有限公司經銷的“托斯卡尼”皮具,原來一直宣傳自己的“意大利血統”。報道后,中國青年報記者打通了該公司的聯系電話,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托斯卡尼”是國內的品牌,中國注冊中國生產。工作人員解釋稱,他們從未宣傳自己這個品牌是意大利品牌,“可能是我們有一個國外的名字,這方面對客戶有一個誤導,以為是意大利的品牌……我們是國內品牌,但是有國際品質。”
但這名工作人員強調說,皮包、箱包類的產品,國外的制作工藝比較好,起“洋名”更能迎合消費者心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