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摘要】
1月12日,溫州雙頻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春平在溫州商報刊登廣告,自稱“收購了美國大西洋銀行”,需要招聘員工數人。此后,林春平在接受多家媒體采訪時透露,他收購的“美國大西洋銀行”有85年歷史,位于特拉華州,花費6000萬美元。
隨后,林春平又自稱自己是“美國新匯豐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行長”。
為核實相關事實,“中國網事”記者在美國展開了層層調查。
新華網北京3月7日電
題:溫州商人虛構“收購美國銀行”事件真相調查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
日前一名從事制筆和米業經營的溫州民營企業家“收購美國特拉華州大西洋銀行”、搖身一變成了“美國新匯豐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行長”的消息在網絡上引發轟動,
然而,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在美國特拉華州實地調查發現,所謂收購“美國大西洋銀行”一事純屬子虛烏有。
實地調查:美國特拉華州根本沒有“大西洋銀行”“美國新匯豐”根本不是銀行
1月12日,溫州雙頻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春平在溫州商報刊登廣告,自稱“收購了美國大西洋銀行”,需要招聘員工數人。此后,林春平在接受多家媒體采訪時透露,他收購的“美國大西洋銀行”有85年歷史,位于特拉華州,花費6000萬美元。
隨后,林春平又自稱自己是“美國新匯豐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行長”。
為核實相關事實,“中國網事”記者在美國展開了層層調查。
首先在為全美銀行提供擔保的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FDIC)網站查詢了以“大西洋(Atlantic)”為名的銀行機構名單,截至目前,包括正在運營和停止運營的銀行在內,總共有101家的銀行名帶有“大西洋”字樣,而位于特拉華州的只有一家,全名為“中大西洋銀行”,目前被美國銀行控股。
記者又向監管國民銀行和聯邦儲蓄機構的美國通貨監察局(OCC)求證,該機構告知查不到任何“位于特拉華州的大西洋銀行”信息,該機構內部系統沒有任何記錄。
記者致電特拉華州銀行專員公署再次核實這一信息,該機構一位工作人員經過查詢后告知,沒有“美國大西洋銀行”的相關信息。
在向以上美國三家銀行監管機構求證后,新華社記者再度前往特拉華州最大工商業城市威明頓進行實地調查。特拉華州州政府、當地銀行等機構的工作人員均表示從未聽說過特拉華州的“大西洋銀行”。
根據相關規定,美國的銀行機構一般都要求在FDIC投保,如果“大西洋銀行”真的存在,不可能在聯邦與地方監管機構均無信息記錄;如果有85年歷史,當地人不可能沒聽說過。由此基本可以判斷,林春平所宣稱的“大西洋銀行”為虛構的名稱。另外,經記者調查,美國別的州和城市有命名為“大西洋銀行”或相近名字的金融機構,但情況均與林春平所稱收購的銀行不相符。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