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傳媒業延續了去年的趨勢,從業環境繼續不斷惡化。面對新媒體的沖擊,一些傳統媒體生存艱難,媒體人待遇十幾年一成不變,記者成為高危群體,這種種因果,導致包括央視著名主持人在內的很多媒體人紛紛離職,給記者節增添了些許憂愁。
換個角度其實不然,在這個快速變革的時代,任何行業或技術都在快速革新,媒體也一樣,面臨著新舊更迭與換代,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新聞將永遠存在,只不過形態不同,身為記者,我們依然是國家這條航船的舵手,面對艱難,我們依然要承擔自身的責任,我們依然可以驕傲。
" />今年,傳媒業延續了去年的趨勢,從業環境繼續不斷惡化。面對新媒體的沖擊,一些傳統媒體生存艱難,媒體人待遇十幾年一成不變,記者成為高危群體,這種種因果,導致包括央視著名主持人在內的很多媒體人紛紛離職,給記者節增添了些許憂愁。
換個角度其實不然,在這個快速變革的時代,任何行業或技術都在快速革新,媒體也一樣,面臨著新舊更迭與換代,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新聞將永遠存在,只不過形態不同,身為記者,我們依然是國家這條航船的舵手,面對艱難,我們依然要承擔自身的責任,我們依然可以驕傲。
這是一個全國性關注記者、關注媒體人的日子。
記者一職,一直被譽為"無冕之王",但從現實來講,媒體人現在境遇卻并不太理想。
近幾年,媒體大環境生態急遽變化,傳統媒體正經受史無前例的考驗,新媒體的蓬勃發展,正在形成去中介化的態勢,這使得傳統媒體不得不考慮轉型自救,2014年,《新聞晚報》悄然停刊,“澎湃新聞”橫空出世,既是新舊交替的符號,也標志著紙媒的沒落。報業賴以生存的廣告市場連續4年負增長,2014年的下降幅度甚至達到兩位數。廣告和發行量雙雙折戟,傳統媒體步入衰退期已難挽頹勢,甚至有專家稱傳統媒體正遭遇“斷崖式”滑落。
媒體人的"抑郁癥"
去年短短十天多起媒體人頻繁自殺,官方原因都是得了抑郁癥,這背后折射出什么樣的大勢?
2014年4月28日,新華社安徽分社副社長、總編輯宋斌在辦公室身亡。
5月4日,杭州《都市快報》副總編輯徐行自殺離世。
5月6日,湖南省湘鄉市廣播電視臺副臺長賀衛星上吊自殺。
5月8日,深圳報業集團晶報原編委、廣告部總經理張敬武自殺的消息,震驚中國新聞界。
是何等壓力讓眾多資深媒體人在短時間內相繼自殺,這也從背后折射出傳統媒體人在轉型期的生存困境。
央視"離職潮"
資深媒體人辭職事件開始接二連三的發生,單看央視,短短6個月內,就有郎永淳、張泉靈、李小萌、趙普等央視知名媒體人先后離職。連剛剛退休的敬一丹在談起央視離職潮時都表示:沒想到半年走那么多!
還記得,白巖松在新書《白說》的發布會上遭遇了"你為什么還沒辭職"這個問題。聽到有人喊"喜歡你的節目",白巖松笑了:"我不走,就是因為最后你們說的那句,還有人喜歡看我的節目。"
"做新聞"始終是白巖松的信念,在這個"新媒體""創業"成為流行詞匯的時代,對于自己的下一步,老白表示還沒考慮好,在他看來,越是在一個稍微動亂點的時代,靜才越有價值。"如果這個時代一片安靜的話,我肯定要倡導動起來。就像我二十多歲會寫渴望年老、現在渴望年輕一樣,人生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你只要不愿意被裹挾,你一定會有辦法,因此不能一邊被裹挾著,一邊怨時代。"
守土有責,就是做好你一個媒體人該做的事情。
跳槽,哪個時代沒有;"工資" 回報更應該注重精神層面!
我們始終有自己的態度,這個時代,不能缺少媒體人,這是由人的社會性決定,無法更改;這個時代不能缺少媒體人,因為始終會有信息壁壘;這個時代,不能缺少媒體人,因為遠航必須要有舵手。
低頭做事,這個時代不會虧待你!
堅韌不已,我們依然天生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