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8日10:21 來源:成都商報
原標題:生命奇跡:心跳停止1小時55分,不放棄,他醒了
搶救成功后,醫生們為張明禮轉病房。成都商報 圖
9點30分
突發心梗 心跳呼吸停止
9點31分
徒手心肺復蘇按壓
9點33分
接著使用比徒手效果更好的胸部心肺復蘇儀
10點
原則上搶救病人超過30分鐘,如果心跳、呼吸都還未恢復,是可以宣布搶救失敗,停止搶救的。但家屬和醫院方面仍沒放棄,經與家屬溝通,醫院啟用最后的辦法——ECMO人工心肺機,心肺機立即開始準備工作
在ECMO準備過程中,醫務人員一直為患者進行心肺復蘇,保證體內的血液循環供給不中斷
11點20分
ECMO人工心肺機準備完畢,開始運作,血泵代替了心臟的泵血功能
由于患者血壓幾乎沒有,醫務人員整整花了一個小時才插入ECMO導管。最終,血泵代替了心臟的泵血功能
11點25分
患者醒來
呼吸心跳停止1小時55分后,在四川省人民醫院近20名醫護人員的接力搶救下,奇跡發生了:64歲的張明禮(化名)頭開始晃動,眼睛一下睜開,開始用嘴來咬嘴上的導管。
原則上,搶救病人超過30分鐘,如果心跳、呼吸都還未恢復,即宣布搶救失敗,病人死亡。而搶救張明禮的過程,持續了1小時55分鐘,近20名醫護人員沒有放棄任何一絲希望,最終從死神身邊,將張明禮拉了回來。
這是一次與死亡的近距離搏斗,也是一場生命的奇跡。
墻上的時鐘指到11點25分,躺在四川省人民醫院EICU(急危重癥監護病室)病床上的張大爺終于睜開了雙眼,病床旁的心電監護儀顯示恢復了心跳。而在這之前,張大爺心臟停跳近兩個小時,連有20多年從醫經歷的EICU主任周平都感慨道,“起死回生”的張大爺簡直就是一個奇跡。
搶救
64歲大爺突發心梗
“準備輸1000毫升液體!”“快!止血鉗拿給我!”“氧飽和現在多少了!”昨日上午,一場緊急搶救,在四川省人民醫院EICU(急危重癥監護病室)展開。
64歲的張明禮躺在監護病床上,滿臉發紫,瞳孔散大,嘴角還留著一些白沫。親人在床邊不斷呼喊他的名字,但沒有得到一絲回應。張大爺的管床醫生譚芳回憶,上午,張明禮在家中突然暈倒,家屬撥打電話通知救護車送到了距離最近的四川省人民醫院。“一放上床就已經沒有呼吸和心跳了。”經過檢查,初步判斷張明禮是突發心肌梗死,已經失去了呼吸和心跳。評估完生命體征后,曾在心內科輪值的譚芳馬上給張大爺進行徒手心肺復蘇。
從張明禮躺上監護病床的一刻起,一場醫護人員與死神的近距離搏斗也展開了:EICU另外的醫務人員馬上準備胸部心肺復蘇儀。“2-3分鐘徒手心肺復蘇按壓之后,就立馬裝上了胸部心肺復蘇儀。”EICU主任周平說,胸部心肺復蘇儀相比徒手進行心肺復蘇,頻率和力度相對穩定,效果更好。
然而,經過1個多小時的搶救,病床旁的心電監護儀顯示屏上還是一條直線。“病人還是沒有恢復心跳。”
堅持
“大家內心都在跟自己較勁”
一般來說,人的呼吸、心跳一旦停止,45秒后瞳孔散大,4~6分鐘后腦細胞發生不可逆損害,10分鐘后腦組織基本死亡。一般心臟驟停的患者,大部分都很難搶救回來,即使通過搶救恢復心跳,也很有可能因為長時間缺氧成為植物人。
“原則上搶救病人超過30分鐘,如果心跳、呼吸都還未恢復,是可以宣布搶救失敗,停止搶救的。”EICU住院醫生楊子含說,所有人都沒有放棄一絲希望,連才值了夜班的同事都主動留下來幫忙。“醫生不愿意就此放棄,家屬也表達無論什么都愿意嘗試,哪怕有一絲希望。”楊子含說,大家內心都在跟自己較勁,一定要想盡一切辦法來挽救老人的生命。
搶救30多分鐘后,楊明禮仍未恢復主動心跳和呼吸,通過與家屬溝通,醫院準備用最后一個辦法:啟用ECMO人工心肺機。
奇跡
患者睜眼 醫生護士一齊鼓掌
家屬同意之后,EICU醫務人員立即籌備ECMO的準備工作。在這之前,心肺復蘇也要一直進行,保證身體各處的血氧供給。EICU住院總醫生楊雪婷負責給張大爺插管。“ECMO的準備工作很多,需要導管預充來擴張血管,還需要穿刺股動脈和股靜脈。由于患者血壓幾乎沒有,基本上很難插入導管,醫務人員整整花了一個小時才把ECMO準備好。”
上午11點,ECMO準備完畢,11點20分ECMO開始運轉,將張明禮氧合的血液再回輸到動脈,血泵代替了心臟的泵血功能,來保證全身的供血要求。5分鐘后,奇跡發生了,張明禮醒過來了。
從上午9點30分,到11點25分,1小時55分的搶救終于結束,醫護人員的不放棄,最終換來了患者的蘇醒。緊張的救援暫告一段落,“救援結束時,搶救室不約而同地響起了醫生護士的掌聲。這簡直是一次生命的奇跡。”EICU主任周平說。
患者情況
神志恢復
還需進一步檢測
“患者雖然已經恢復心跳,但是心肌收縮射血分數小于10%,正常人心肌收縮率都是大于60%,基本上心臟是一種蠕動的狀態。”楊子含說,心內科的醫生也來給張明禮進行病情評估,現在已經準備將其轉移到導管室,進行PCI(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手術。張明禮雖然“起死回生”,但是腎臟可能因為缺血、缺氧,造成急性腎損傷,而神志的恢復還需要進一步檢測和觀察。
因為情緒不佳,張明禮的女兒沒有與記者做過多交流,只是告訴記者張明禮前晚有一些胸悶,沒想到第二天就出問題了。
EICU主任周平介紹,除開醫務人員的不放棄和家屬的支持,在準備ECMO的過程中,EICU的醫務人員也一直為患者進行心肺復蘇,保證患者體內的血液循環供給不中斷,也是患者出現奇跡的重要因素。
揭秘ECMO
設置人工心肺替代心肺功能
國際上成功率僅40%
在此次救援中,發揮關鍵作用的ECMO人工心肺機,到底是何方神圣?參與救援的醫護人員,介紹了這一“黑科技”。
EICU住院總醫生楊雪婷說,ECMO的本質是一種改良的人工心肺機,最核心的部分是膜肺和血泵,分別起人工肺和人工心的作用。它有兩種運行模式,一是血液從靜脈引出,通過膜肺吸收氧,排出二氧化碳后,在泵的推動下回到靜脈,“這種模式某種程度上可以稱為‘人工肺’。”第二種模式是將經過氧合的血液再回輸到動脈,這種模式下,因血泵可以代替心臟的泵血功能,既可用于體外呼吸支持,又可用于心臟支持。ECMO對于心臟驟停,尤其是心源性的心臟驟停提供了更多的搶救方式。
“其實ECMO應用到搶救還有一系列的問題,國際上平均的成功率也只有40%左右,但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都應該去爭取。”ECMO團隊之一的主治醫師宋夢龍說。
救援群像
EICU管床醫生 譚芳
“我的朋友圈被刷屏了”
“有個急性心梗危重病人馬上到了,到你管的床,你盡快準備一下。”突然接到住院總打來的電話,EICU管床醫生譚芳立即緊張了起來,她必須馬上做好準備,趕到搶救室待命。
譚芳和她的助手以及幾名護士最先抵達搶救室,沒幾分鐘,張明禮便被送了進來。“看到他的第一眼,感覺情況太差了,不僅失去了意識,而且膚色發烏、口吐白沫,還伴隨著大便失禁。”譚芳說,當時她沒有過多思考的時間,便開始為患者做胸外按壓,每分鐘按100次左右,每次要有4、5厘米的深度,連續按壓3分鐘后,她因為體力下降力度不夠,才由助手頂了上來。“當時很累,但因為太緊張,有沒有出汗我都不記得了”。
5分鐘后心肺復蘇儀準備完畢,終于不用再徒手按壓。護士們張羅著為患者輸液,用于提升心率和血壓。而譚芳開始忙于各種設備的準備、與家屬溝通,以及聯系做心臟彩超和心電圖的醫生到EICU。
直到下午1點,譚芳才終于松了一口氣,坐在休息室里一邊啃面包,一邊刷朋友圈。這時候她才驚訝地發現,“我的朋友圈已經被同事們刷屏了,大家都在為這個奇跡而歡呼。”
EICU住院醫生 楊子含:
“他的血管都找不到了”
“太忙了!搶救的時候大家忙得話都沒時間說。”下午3時許,成都商報記者在搶救室外見到了參與本次搶救的EICU醫生楊子含。
楊子含接到的任務是參與為患者“穿管子”的工作。
“一定很有難度!需要加倍細心。”楊子含做好了心理準備。當她站在監護病床邊的時候,發現情況果然很棘手,因為心跳停止后,醫生們只能靠人工按壓和心肺復蘇機維持張明禮的生命運轉。因此,這時候患者的血壓極低,幾乎沒有搏動。加之血液失去氧合,患者的動脈和靜脈都呈黑色。而楊子含參與的工作,是將ECMO的兩根小手指粗的管子,連接到患者的股動脈和股靜脈上,以替代其心肺功能。
“所有平時能摸得到的血管,現在就很難找到了。”楊子含介紹,為了解決這個困難,EICU主任周平下令直接切開患者腹股溝處的皮膚,讓血管暴露出來,最終完成了穿管。整個穿管過程花費了1個小時左右,醫生們全程保持專注,不敢有絲毫懈怠。
EICU主任 周平
“從醫20年第一次遇到”
上午9點30分,住院總緊急通知EICU主任周平:“有個心梗的病人來了,情況不太好,你快去看一下。”當周平走進搶救室看到張明禮,得知他心跳呼吸均已停止,經過人工按壓和心肺復蘇儀的治療,患者的心臟依然沒有任何復跳的跡象,頓時覺得情況不妙。
“或許ECMO能救他一命。”周平想到了9月份EICU剛剛啟用的這項黑科技,是救活張明禮的唯一希望。她連忙走出搶救室與張明禮的家屬交流,因這臺機器啟用成本很高,為了救活患者,周平必須得到家屬的理解與支持:“經過交流,家屬非常支持,表示希望醫生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搶救。”
在周平的指揮下,ECMO5人團隊和多科室的醫生迅速到位,近二十名醫生到了搶救室,分工合作。當ECMO啟動,連接患者的身體5分鐘后,奇跡發生了,周平連連稱奇:“心跳停止近兩個小時,他居然還能活過來,的確是個奇跡。我從業20年來,第一次遇到!”
EICU主治醫師 宋夢龍
值了通宵夜班繼續搶救
EICU主治醫師宋夢龍剛值了通宵的夜班,早上9點多到病區查完房后,他就可以下班回家陪孩子了。但就在這個時候,宋夢龍突然接到通知:“有個心肌梗死的危重病人,你們做好準備,會用到ECMO。”
雖然身體已經有一些疲累,頭也稍稍有些發昏,但對于一個急診醫生來說,臨時加班也再正常不過。宋夢龍立即將命令通知到ECMO團隊,自己也開始向庫房趕去:“我們團隊5人去庫房推ECMO,以及一些附帶的管路、套包等器材,到了監護病房后又配合其他醫生使用ECMO,維持它的運轉。”
當患者搶救成功,ECMO卻不能取下來,這意味著宋夢龍和團隊依然要守候在患者身邊。“下午多科室合作,我們必須也要在現場,盡可能的關注到患者的狀態,所以不能離開。”
動動指尖,掛號、繳費、查看報告等就能便捷完成,省去了排隊等候、重復繳費的辛苦……“智慧醫療”是改善醫療服務水平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我國多地試點建設“指尖上的醫院”。
“我非常感謝鄭州市骨科醫院能夠幫助我的家庭,減輕我們的負擔,謝謝大家”,在啟動儀式上,作為被幫扶對象代表,錢宏衛的兒子錢亞飛拿到19539元的救助基金后激動不已,連聲道謝。
7月12日下午快下班的時候,急診科劉護士長帶著一位患者,來到耳鼻喉科呂建剛主任診室。
時隔一年,備受社會關注的北醫三院“問題氣體致盲案”昨天上午在海淀法院二次開庭審理。“問題氣體”致盲患者謝朝海還在堅持收廢品,左眼一片漆黑、右眼勉強能看見,生活艱難,只能靠眼藥緩解疼痛。
脊柱側彎需要在椎管里動刀子,稍有不慎就會傷到脊髓神經。男子在手術中被喚醒與醫生“做體操”,確定沒有神經損傷后,再次進入麻醉狀態,順利完成手術。
隨著冠心病發病人群的逐漸增加,其治療的多樣性和復雜性越來越顯著。鄭州市心血管病醫院(鄭州市七院)心外科七病區主任張偉峰說,每一例冠心病患者的病情都有獨特之處,所以一定要針對個體的特點,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110民警、院領導和相關科室醫護人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民警迅速控制患者,醫院組織醫療團隊對李寧進行急救。
現在,不僅門診掛號,就連住院也可以實行“預約”了。之后,檢查結果出來后,接診醫師會根據患者的檢查結果給出意見,預住院管理中心與相關病區預約入院時間,并通知患者,患者接到通知后入院接受治療。
記者昨天從省人民醫院獲悉,為進一步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降低患者醫療費用,提高醫療資源運行效率,即日起,該院在全省率先推行預住院管理模式。接診醫師根據患者的檢查結果給出意見,預住院管理中心與相關病區預約入院時間,并通知患者。
2017年1月19日下午,城陽區衛計局接到城陽區人民醫院報告,醫院血液透析室發現9名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區衛計局立即組織相關部門開展調查和處置工作,并逐級上報相關情況。經國家、省、市專家組現場調查,認定這是一起因該院血液透析室違反院感操作規程導致的嚴重醫院感染事件。
放鞭是春節的傳統習俗之一。經過檢查,醫生診斷其雙眼爆裂性骨折,鼻骨骨折,口腔和顏面部位嚴重外傷。沈陽市第四人民醫院眼科七病房主任王麗杰告訴記者,經過詢問,原來該患者的傷是放鞭導致的。
女性胚胎因無睪酮的影響,生殖結節發育為陰蒂及陰道下1/3,尿生殖褶發育為小陰唇、陰唇陰囊隆起形成大陰唇。46,XX 男性性反轉綜合征根據性別決定基因(SRY) 是否缺失,分為SRY陽性和SRY陰性,其臨床表型也各有不同。
“醫德高尚、醫術精湛”,是12月19日上午西平縣柏城鎮居民吳愛華女士送給人民醫院錦旗的字樣。
在兩人爭執過程中,有幾位醫務人員和患者上前勸阻,“慌亂拖拽中他就把我頭撞墻上了。
有識之士指出,緊急救助免責有望推動公共場所AED普及應用,從而提高猝死救治率。丁偉說,為了解決這類緊急救助可能造成的損傷問題,《條例》鼓勵社會組織通過商業保險、獎勵等形式,實施支持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