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9月18日電(記者王思北)微信、淘寶等如何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相關條款是否已整改?記者18日獲悉,“隱私條款專項工作”于7月啟動后,評審“成績單”將于9月24日在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個人信息保護主題日”發布。
2017年網絡安全技術高峰論壇18日在上海舉行。作為專項工作評審組織方,信安標委秘書處單位、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院長趙波在論壇上表示,隱私政策或服務協議中的隱私條款是網絡運營者對其所開展的收集、保存、使用、共享、轉讓等個人信息處理行為的公開聲明。近年來,網絡運營者對個人信息存在過度收集、隱秘收集、誘騙收集和“一攬子協議”強迫用戶同意等現象,個人信息泄露、濫用、非法交易等事件時有發生,對公民合法權益造成嚴重損害。
今年7月,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國家標準委等四部門指導開展“隱私條款專項工作”,由四部門推薦組成的專家組對京東商城、航旅縱橫、滴滴出行、攜程網、淘寶網、高德地圖、新浪微博、支付寶、騰訊微信、百度地圖十款網絡產品和服務的隱私條款內容、展示方式和征得用戶同意方式等進行綜合評判。
“評審工作已結束,評審結果將在9月24日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個人信息保護主題日’發布。”趙波說,相關參評企業當天還將在中央網信辦等四部門的組織指導下簽署個人信息保護倡議書。
重慶市民白先生沒想到,七夕情人節時群發的一條玩笑短信,竟給自己惹來麻煩。
郭某與紅紅(化名)在微信群相識,從聊微信到吃飯看電影,一度讓紅紅認為郭某在追求自己。此后,紅紅每次催債,郭某均無回應,紅紅在微信朋友群一問,才發現很多人都借過錢給郭某。
郭某與紅紅(化名)在微信群相識,從聊微信到吃飯看電影,一度讓紅紅認為郭某在追求自己。此后,紅紅每次催債,郭某均無回應,紅紅在微信朋友群一問,才發現很多人都借過錢給郭某。
9月4日,微信支付開啟新功能“零錢通”測試。新京報記者了解到,騰訊正在進行白名單測試,并向一部分客戶推薦了零錢通,可以隨時支付并享受收益。
如今,微信轉賬已成為許多人常用的一種收付款方式。三門峽市湖濱區人民法院最近審理了一起微信轉賬還款引發的糾紛并給出了肯定的答案:只要轉賬就會留有記錄和痕跡,就能將事實調查清楚。
記者從22日的上海微信公開課了解到,接下來“社交購物”作為小程序商業轉化力較強的場景之一,或將取得應用上的突破。從蘑菇街、SEE小電鋪的交易數據看,微信小程序對于電商引流的影響達到指數級別。
國家網信辦官網昨天發布公告稱,騰訊微信、新浪微博和百度貼吧存在暴力恐怖、虛假謠言、淫穢色情等信息,北京市、廣東省網信辦已分別立案調查。
在往時女士家趕的途中,蔣世欣在路上又找來三名遇到的小區居民幫忙。”蔣世欣說,隨后,社區工作人員李芬、王愛花、蔡永美隨救護車將時女士送到醫院,并一直照看到時女士的妹妹趕到醫院。
“鄭州樓市”(微信號:izzloushi)等5家微信公眾號違反《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等互聯網法律法規,違規從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且未按照鄭州市網信辦約談要求限期整改。
近日,一段“他網戀發萬元紅包,她竟是摳腳大漢”的視頻在網上傳開。聽說要陪酒,楊某心生憐香惜玉之心,立馬轉賬3000元給“紀微涼”,讓其去還債。
據武漢的王先生介紹,近日他被一朋友拉進一個“投資交流”微信群。二元期權大多通過網站平臺運作,這些平臺打著“交易簡單、便捷、回報快”等口號,招攬投資者參與交易。
李華陽律師稱,但若商家提前告知客戶此種情況,客戶是在自愿的情況下掃碼群發信息,商家則不構成侵權。雖然在商家提前告知的情況下不構成侵權,但李華陽律師提醒,市民最好不要掃陌生的二維碼。
楊女士隨即加了這個公司的公眾號進行詢問,對方告知是騙子拿著微信付款碼截圖在美宜佳消費,是典型的詐騙案,建議楊女士趕緊報警。騙子通常會以“微信當日轉賬支付金額超限”為理由,向受害者索要微信付款的二維碼截圖。
如今微信轉賬支付十分普遍,掃一掃二維碼,點一下付款,不僅省去了找零錢的繁瑣,還方便快捷,可這種簡易的微信支付卻成了詐騙新招。嘗到甜頭后,王某又以需要現金為由,多次利用此方法向該網吧進行套現,每次套取100至300元不等的現金。
原來她們是干這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