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肝移植、腎移植,人們對心臟移植頗為陌生,在影視作品的影響下,部分人對“換心”會產生恐懼心理。多年來,坊間關于“換心人”的神秘傳說也層出不窮,如,“換心”后性格大變,“繼承”了供體(心臟捐獻者)的記憶等等。
昨天,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心胸外科舉辦的第一屆“因愛起航,從心開始·心臟移植病友會”上,記者看到了11位開朗樂觀、精神飽滿的“換心人”,他們向記者講述了自己“換心”后的變化。
5歲查出心肌病
14歲“換心”后,他變成了“學霸”
病友會上,17歲的小翔(化名)是現場年紀最小的“換心人”,也是目前浙大一院年齡最小的一位心臟移植患者。那天,他穿著一件紅色的衛衣、深色的牛仔褲,剃了個平頭,瘦瘦高高的身材,在拍集體照時特別顯眼。
小翔現在湖州一所重點高中就讀,是一枚標準的“小鮮肉”,身高182厘米,體重57公斤,五官立體,濃眉毛、單眼皮、大眼睛。
面對記者采訪,他毫不忌諱,還笑著說:“想問什么盡管問。”
5歲那年,小翔因頻繁胸悶查出肥厚性心肌病(后來,隨著病情的進展發展成了擴張性心肌病,心臟移植患者中最為多見的一種疾病)。自那以后,他開始變得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樣了,他每天需要吃各種藥,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奔跑、跳躍,劇烈運動對他而言都是“危險”。“在移植前,每次體育課我只能站在邊上看,從沒在操場上跑過。”小翔說,和大部分擴張性心肌病患者一樣,哪怕不做任何運動,只是坐著,也時不時會感覺到胸悶,此時,他必須停下正在做的任何事情。
“正常情況下,人的心臟是會舒張、收縮的,而擴張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臟收縮功能較差。隨著病情的進展,他們的心臟會像吹氣球一樣,越吹越大,以至于出現心力衰竭,而當心臟大到一定程度,超出心臟負荷時,就會停止工作。”浙大一院心胸外科副主任、心臟病區主任馬量主任醫師說。
2015年9月,還不滿15周歲的小翔在浙大一院接受了心臟移植手術。“當時,他的心功能非常差了,藥物已無法維持心臟正常運作,如果再不手術,心臟隨時有停跳的可能。”馬主任說。
術后,小翔休學一年,但這一年小翔發生了巨變,就連他自己也感受到了這種改變,“一個是生理上的,一個是心理上的。手術出院后,我立馬就感覺整個人輕松了很多,一種從沒有過的輕松,這種輕松的感覺讓我感受到了生活還是美好的,我的人生也充滿了可能。”
在家人眼中,他變得乖巧、懂事,不再暴躁、任性。更讓家人意外的是,休學一年,再次走進校園時,小翔變成了“學霸”,每次考試均名列前茅。“手術前,我的成績在班里算是中下游,班里42個同學,我差不多排二十八九名。”小翔說,中考那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當地一所重點高中。
“說實話,他考上重點高中,我們都非常意外。畢竟,他從小身體就不好,大家都不會給他太大壓力,對他的學習成績也沒有要求。”小翔的姐姐說,“我們都覺得移植之后,他變得聰明了。”
39歲男子接受心腎聯合移植
術后判若兩人
徐先生(化名),45歲,他是現場唯一一位接受心腎聯合移植的患者,他是在查出尿毒癥兩年后,患上擴張性心肌病的,由于尿毒癥影響,他心功能減退的速度比一般的擴張性心肌病患者要快得多。
“那段時間真的很難熬,每一次呼吸都很困難,晚上只能坐著睡,根本躺不下去;口渴的時候不能喝水,哪怕是喝一丁點,整個人立馬就腫起來了。”徐先生說,為此他萌生了輕生的念頭。
2011年8月31日,徐先生39歲,用他自己的話說,這一天,他浴火重生。“當時,我對心臟移植并不了解,完全是抱著賭一把的心理去的。”徐先生說,手術的順利讓他對生活有了新的認識,移植后前兩年,他聽到身邊人對他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你變了。”就連他的妻子都說他簡直判若兩人。然而,徐先生很樂意聽到這句話,因為,他喜歡自己的這種改變。
“我覺得心臟移植對我人生而言,是一種很大的激勵。”徐先生說,以前,他每天就是混日子,過一天算一天,從沒想過自己要干什么,生活完全沒有目標,還抽煙、喝酒、熬夜,壞毛病一大堆。移植后,他意識到生命可以很短,短到你做不完一件事;生命也可以很長,長到你每天有忙不完的事,而活著就應該好好活,去實現一個個目標,他要成為兒子的榜樣。
為什么患者“換心”后性情和智力會改變?
談及“換心”,不少人會立即聯想到相關的影視作品,如,由香港知名演員梁家輝、林熙蕾等人主演的《奪命心跳》,該片講述了一個女人在做完心臟移植手術后,原本的陶藝天賦頓然消失,技藝越來越差,種種跡象讓她懷疑,這突如其來的一切都與身體里那顆神秘的心臟有關。由西恩·潘主演的電影《21克》,也介紹了一個通過心臟移植手術重獲新生,然而痊愈后的他卻變成了另一個人,擁有了心臟捐獻者的記憶和性格。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美國亞利桑那州大學著名心理學教授蓋里·希瓦茲經過20多年調查研究發現,人類的心臟也許有某種“思考和記憶功能”,這正是許多接受心臟移植的患者突然性格大變、“繼承”了心臟捐贈者性格的原因。據統計,每10例接受換心手術的病人中,就有1人會出現性格改變現象。
北京武警總醫院心外科主任王奇說,這是由手術本身的技術成熟程度和患者的認知決定的。因心臟移植術屬于醫學界難度高、風險大的手術。患者的心臟會出現停止狀態,在心臟復蘇的過程中,心臟內部會進入氣泡,從而產生器質性改變。身體上的器質病變,使得他們在認知方面出現了障礙,也導致性格出現輕微變化。王主任說,我國上世紀80年代出現類似的病例較多,進入21世紀后,隨著心外科心臟移植技術水平的提高,醫學界類似的例子反而少了。
北京阜外醫院心內科教授張澍認為,病人性格發生變化和手術后使用的藥物也有關系。比如,器官移植的病人必須使用抗免疫藥,而這些藥就有一些影響神經的副作用,這些副作用就可能帶來病人性格的變化。另外心臟移植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手術,需要經歷麻醉、開刀等很多道程序,這些程序也有可能對身體產生影響。像聲音改變,就有可能是做手術時需要保證呼吸,插管時對聲帶造成影響,導致聲音改變,等等。
河南醫師陳定學曾寫過一篇文章《換心人為什么性格大變》,文中提到,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心臟除了血液循環功能外,還具有內分泌功能,它能分泌出一些化學分子,如心鈉素、生物活性多肽等。心臟極可能還會分泌出一些“肽類激素”,這些“肽類激素”蘊涵著捐獻者個體的一些信息,導致被捐獻者的性格、生活習慣、飲食習慣以及夢境等發生改變。
小翔和徐先生的改變是否與之相關?
馬量主任表示,影視作品里的劇情,更多的是藝術加工,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美國科學家的研究,他也曾看到過,但該觀點目前仍未獲得主流醫學界的認可,在他看來,“換心人”的性格改變,更多的還是患者自身精神層面的改變。對大部分人而言,心臟移植是個大手術,就像經歷了生死考驗一樣。生活中,經歷過生死者,性情多少都會發生改變。另一方面,從醫學的角度講,心臟移植患者術后,隨著心功能的好轉,其機體的各個機能都會有所改善,不再容易疲勞。
小翔也認可馬主任的觀點,他說,移植前,他每堂課坐二三十分鐘就會難受,以至于他會聽不進老師講的內容,成績自然不好。術后,這種不舒服的感覺消失了,每堂課他都能順利地聽完。體育課上,他也開始和同學們一起跑步,一起運動。
馬主任還表示,心臟并不像大腦那樣具有一般意義上的記憶功能,人的性格、生活習慣、飲食習慣以及夢境等信息并不是記憶在心臟里,而是記憶在大腦中。由于心臟中并沒有記憶相關的信息,所以,供體無法通過心臟把信息直接“遺傳”給受體。另外,分子生物學告訴我們,遺傳信息存儲在DNA之中,心臟無法直接合成DNA,心臟并不具有一般意義上的遺傳功能,那么,供體的信息也無法通過心臟直接遺傳給受體。
2008年元旦,小王回九江探親期間,因為病毒性感冒持續高燒,并發心動過速,被確診為心肌炎。
時長:3分17秒
他對新心臟的動力非常滿意。
在觀眾的熱切期待中,根據網絡小說《第三種愛情》改編而成的電視劇《絕愛》于昨晚黃金時段登陸江蘇衛視幸福劇場。“虐心”之余,劇集開篇處富家子弟林啟正換心的橋段也意外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林啟正換心半年就生龍活虎更是引發網友熱議。
2008年元旦,小王回九江探親期間,因為病毒性感冒持續高燒,并發心動過速,被確診為心肌炎。4月26日,小王數度出現昏迷,情況危急,九江當地醫院用救護車把他送到武漢協和醫院心外科救治,心外科主任董念國教授診斷,小王的擴心病已到了終末期,心臟已擴張到籃球大,隨時可能猝死。昨天,蘇醒過來的小王得知是女友借債為自己換了心,“遇上她真的好幸運”。
昨日,記者從安貞醫院心臟外科獲悉,昨日17時許,被移植上廣西小伙葉勁心臟的12歲江西男孩小包已清醒,但呼吸機還沒有撤,暫時還不能說話。
12歲男孩成功換心 移植后如一切良好可活15年
2008年元旦,小王回九江探親期間,因為病毒性感冒持續高燒,并發心動過速,被確診為心肌炎。面對這樣的困難,小王的女友田田當即拿出自己的12萬存款,接著又當天趕回九江向親戚朋友借錢。
昨日,記者從安貞醫院心臟外科獲悉,昨日17時許,被移植上廣西小伙葉勁心臟的12歲江西男孩小包已清醒,但呼吸機還沒有撤,暫時還不能說話。2、打開供者胸腔,打開心臟保護膜“心包”,從主動脈根部插管灌注心肌保護液,保護液將循環到整個心臟;
昨日17時許,被移植上廣西小伙葉勁心臟的12歲江西男孩小包已清醒。
被移植上廣西小伙葉勁心臟的12歲江西男孩小包已清醒。
昨日17時許,被移植上廣西小伙葉勁心臟的12歲江西男孩小包已清醒。
昨日,記者從安貞醫院心臟外科獲悉,昨日17時許,被移植上廣西小伙葉勁心臟的12歲江西男孩小包已清醒,但呼吸機還沒有撤,暫時還不能說話。2、打開供者胸腔,打開心臟保護膜“心包”,從主動脈根部插管灌注心肌保護液,保護液將循環到整個心臟;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2010年7月獲美國巴特林斯基(Bartlinski)夫婦領養的中國女童劉芳(英文名Teresa Bartlinski),現已六歲,由于她罹患左心發育不全癥,不僅需要移植心臟,甚至還要移植肺臟,有些醫生認為她無法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