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熱點新聞 > 正文

                母親上培訓班學用微信 被女兒屏蔽朋友圈

                2017年02月09日14:20  來源:澎湃新聞網

                5034

                  “好不容易學會用智能手機,春節加了女兒的微信,沒想到她把我屏蔽了,想想也挺難受的。”2月8日,家住寧波市西門街道的劉阿姨向記者吐槽,女兒的朋友圈,連做美甲的小妹都能看,卻把親媽屏蔽了。

                  記者做了個小調查,發現朋友圈內容對父母完全開放的子女不到四成。

                  通過朋友圈了解子女日常生活,是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主要動力

                  劉阿姨是記者在去年一次采訪中認識的。西門街道舉辦4期老年人智能手機培訓班,期期爆滿。和很多街坊一樣,劉阿姨來學有兩個目的:跟上時代,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

                  春節,劉阿姨興致勃勃地拿出新買的智能手機,要和女兒“掃一掃”,女兒、女婿都爽快地互加了微信,還建了個家庭群。

                  “那天我很晚才睡,一條條地看女兒的朋友圈,很過癮。”劉阿姨說,女兒在上海工作、成家后和父母聚少離多,好在朋友圈內容挺多,每天都有幾條,一條條看下來,跟陪著女兒過日子一樣。

                  正月初五,女兒離家,劉阿姨安慰自己:有了朋友圈,還是可以了解她的生活。“我知道上班第一天老板給她發了300元紅包,替她高興,留言讓她好好工作;她買了兩支口紅,我說不要浪費,還有100多萬房貸要還;她說去看電影,我說要多在家陪孩子,不能扔給保姆……”

                  2月7日,劉阿姨吃過早飯想刷女兒朋友圈,發現看不了了。她開始以為手機壞了,但點開朋友圈的其他人,內容都可以看到。

                  她挨到午飯時間,給女兒打電話問是什么原因,她爽快承認:“我把你屏蔽了,我們以后還是打電話吧。”

                  劉阿姨說,經過老伴協調,女兒又對自己開放了朋友圈,但內容明顯少了。

                  培訓班負責教學的義工劉建英說,因為想親近子女的生活,老人最關心“微信朋友圈”的功能,這是老人學智能手機的一個主要動力。經過培訓,每個人有了自己的賬號,學會了基本的功能。

                  和劉阿姨的女兒一樣,在寧波一家事業單位上班的許小姐在加父母微信一段時間后也把他們“拉黑”了。

                  許小姐的父母在湖南,她自己在寧波生活。“我養了狗,在朋友圈里經常發,可父母很反對,每次都長篇留言說臟,讓我遺棄。春節前狗生病了,我急得不行,在朋友圈里發了一條,其他朋友都安慰我,幫忙想辦法,父母卻留言說本來就不該養,現在生病了,趕緊扔掉。”許小姐說,類似事情不勝枚舉,“說一句失眠,父母說想太多,一通說教;發個新買的口紅,又說浪費……最后我發現,發啥都不對,他們還在用管孩子的思維管我。春節回家,我就跟他們說,工作時間不能用微信,以后有事還是電話、短信聯系,就把他們‘拉黑’了。

                  做晚會主持人的“苗苗”在加父母微信一周后也“拉黑”了他們。“我主要發自拍,下面都是點贊的。只有老爸留言:你這還是我女兒嗎?臉怎么跟蛇精一樣?這么冷穿短裙冷不冷?

                  小調查:朋友圈內容對父母完全開放的不到四成

                  昨天,記者做了個小調查。

                  48個調查對象年齡都不到40歲,有45人加父母一方或雙方的微信,其中6人已“拉黑”父母。

                  除了“拉黑”父母的6人,39人中有6人選擇“不讓父母看我的朋友圈”;18人稱朋友圈內容對父母完全開放;15人稱內容分組管理,有些對父母屏蔽。

                  朋友圈內容,為什么對父母屏蔽或分組可見呢?

                  梳理調查對象意見,首先是父母過度關心,給子女造成困擾。

                  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的張先生說:“我們平時不和父母一起生活,完全理解父母通過朋友圈了解子女生活的心情,可過度關心就成了困擾。去年夏天兒子得手足口病,我發了條朋友圈,我媽看到后,打了很多電話給我、老婆、丈母娘,說要買機票來寧波。還告訴了她幾個姐妹,幾個姨媽每天電話來問。雖然出于關心,但不斷重復孩子的情況,也挺困擾。”

                  在廣告公司工作的薛小姐說:“我單身,朋友圈里幾乎發任何內容,媽都會長篇說教,讓我去認識男友,早點嫁了生孩子。”

                  其次,是怕父母擔心。內容對父母分組管理的15人,基本都提到“父母可能擔心或嘮叨的內容,一般屏蔽”。特別是自己或子女生病、工作不如意、和伴侶爭執這三類,幾乎都選擇“不讓父母看到”。

                  語言習慣、生活習慣等不同也是屏蔽父母的一個原因。在媒體工作的徐小姐說,自己發了張圖片,感慨“閃瞎我的鈦合金狗眼”,本來是網絡用語,表示震驚,“我爸打來電話把我說了一頓,說好好的人眼怎么變狗眼了,最后上升到我不自愛的高度。”

                  “父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朋友圈內容對父母屏蔽或分組管理也可以理解,是普遍現象,父母完全不必失落。”寧波人和心理咨詢中心主任虞蓉蓉說,知識背景、語言習慣、生活方式、年齡等都會影響人際溝通效果,父母讀取的微信內容可能和子女想表達的不一樣,違背了溝通的初衷。很多子女在發父母可能擔心的內容時屏蔽,恰恰說明對父母的孝順,對父母報喜不報憂也是很多子女的習慣。

                  她說,每個人對朋友圈的定位不一樣,有的是職場形象管理,有的是生活日常記錄,有些的確不適合父母作為受眾。而且,發朋友圈的初衷多是希望從別人那里得到共鳴、支持、贊同,如果認為父母會誤會、發酵錯誤信息,屏蔽可能更合適。

                  虞蓉蓉建議父母對子女的朋友圈不要過度熱情,尤其是對成年子女不要過多說教、指責,只作為了解他們日常生活、想法的渠道就夠了,“但子女也要注意,別讓朋友圈成為父母了解你的唯一渠道,如多給父母打打電話、多帶孩子看望老人。”

                  浙江省社會學會會長楊建華說,越是親密關系,如子女和父母之間,越不能太依賴網絡交流,“隔空的一句問候遠不如面對面的關切,每天在微信里祝福媽媽,不如有空回家陪媽媽吃頓飯。陪伴在父母身邊,有溫度、有表情地交流,對父母來說是不可缺的,也是最需要的。”

                文章關鍵詞:朋友圈;微信;屏蔽;女兒;劉阿姨 責編:彭向華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春節期間發朋友圈 這些個人信息要少曬

                  春節是合家團圓的時節,免不了多發幾條朋友圈,但是,還是要遵循一定的準則,保護好自己的個人信息。這類信息在不掌握真實情況前不盲目散布、轉發,不然可能會引發恐慌,或被編造成謠言轉發、擴散,產生負面效應。

                • 家屬朋友圈發"殺醫"聲明 :只是希望得到親友關注

                  1月10日上午,記者從西南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相關人員處了解到,“殺醫”朋友圈發布者系95后小伙子,事后到醫院給醫務人員寫了道歉信。

                • 兩男子為發朋友圈求贊 在京九線鐵路道心擺拍被批

                  廣東惠州鐵路公安處12日對外發布消息稱,廣東龍川縣兩名年輕小伙子為將自己的“炫酷照片”發朋友圈求點贊,竟然冒險在繁忙的京九線鐵路道心上擺各種姿勢,幸好在被巡邏至此的鐵路民警發現,沒過幾分鐘,一列火車呼嘯而過。

                • 太牛了!四五千年前早期中國就有了“朋友圈”

                  浙江余杭發現良渚遺址,美輪美奐的玉器,巨大的城址,宮殿區、內城、外郭城三重結構,顯然已經達到很高的文明水準。上述種種,表明在距今4000年前后,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氣候異常、災害頻發、農業生產受到嚴重影響,從而導致大范圍文化衰變。

                • 老人起床第一件事是拿手機刷朋友圈 稱不看少點啥

                  ”12月28日,家住淇濱區陽光美邸小區的張女士告訴記者,她母親每天都在朋友圈轉發各種心靈雞湯”和謠言。家住淇濱區的58歲的劉先生,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不是刷牙洗臉,也不是打開收音機聽廣播,而是拿著手機刷朋友圈。

                • 員工朋友圈已成鑒定爛公司的標準

                  醫院要求員工關注醫院的5個公眾號,加滿5000名微信好友,每天轉發公號內容并發布至少2條原創朋友圈,“每日發布一條和醫院有關的朋友圈,內容包括醫院設備、醫院療法、病例、醫患關系、員工風采、醫院環境等。

                • 男子1年發六千元紅包

                  原來,譚先生每周都會給朋友發“點贊”紅包,金額為1.8~18.8元不等,到目前已發出六千多元,他說,這么做“主要是怕在朋友圈被遺忘”。

                • 朋友圈《兒女為何不“愛”我們》刷屏 親情糾結引議

                  父母悄悄到孩子的學校探望,誰知卻遭到了孩子的冷落。最近,你們一定在朋友圈里看到過這樣一篇堪稱“聲淚俱下”的文字《我們如此深愛兒女,他們為何不“愛”我們?》,文章作者龍建剛記錄了自己的老友在國慶假期探望獨生女兒,送去驚喜反遭女兒冷落的故事,引發了網友們的大討論。

                • 北京一學校工作人員虐貓 有貓被捆綁倒掛

                  記者在網友提供的李某朋友圈截圖中看到,李某曾將幼貓塞進薯片罐中、浸入水中,甚至將貓四肢捆綁并倒掛,聲稱“不守規矩就得懲罰”。該校一名工作人員稱,已將情況上報學校領導,等待調查。

                • 江蘇一小伙疑因在朋友圈抱怨公司伙食差“被辭職”

                  李先生回憶,當天食堂提供的菜湯里一片葉子都見不到,就是自來水上飄著幾點油星子,實在難以忍受,自己就隨手拍照發了朋友圈。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蜜臀色欲|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不卡软件 |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 | 好大好湿好硬顶到了好爽视频| 免费**毛片在线播放视| 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av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日韩丝袜一区| 日韩精品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日本xxxwww| 亚洲日本va午夜中文字幕一区| 男女生差差差很痛的app| 国产偷窥熟女精品视频| 69av免费观看|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自拍| 亚洲中文字幕久在线| 美女被免费视频网站| 在线视频日韩精品| 久久丁香五月天综合网| 欧美黑人粗大xxxxbbbb| 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999| 黄网视频在线观看| 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蜜月| 欧美成人久久久| 免费大黄网站在线观| 色吊丝在线永久观看最新版本| 国产精品jizz视频| 久久99亚洲网美利坚合众国|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视频一区| 亚洲砖码砖专无区2023| 色综合色综合久久综合频道|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精品看不卡| va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 性欧美乱妇高清COME|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日韩爽爽视频爽爽|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欧美极品JIZZHD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