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出口罩淺色的無紡布及混合材料部分,檢測甲醛含量。
檢測甲醛超標過程:
工程師首先將要測試的口罩樣本剪碎,樣品大概取1g。然后,將樣品加入純水,再放入恒溫震蕩水浴器中,在40℃溫水下震蕩1小時。“這個主要是將樣品中的甲醛成分充分地溶解。”1小時后,工程師取出樣本,再加入顯色劑進行顯色反應,目的是將甲醛溶出。再過半小時后,工程師再用紫外分光光度計對樣本進行測試,可以測出吸光度值,“吸光度值最終換算成濃度,就可以計算出甲醛是否超標。”
在新國標中,口罩是禁用偶氮染料的。“一般沒有顏色的防PM2.5口罩,是不含有偶氮威脅的,需要警惕的是一些帶有顏色的布藝口罩。”試驗工程師表示,尤其是黑、紅等深顏色的口罩,含有偶氮的可能性更大。在這次網購中,鑒定君特意購買了一款粉色的紡布口罩來檢測偶氮含量。
研究表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顆粒物這三項是霧霾的主要組成,可吸入顆粒物是加重霧霾天氣污染的罪魁禍首。這種顆粒本身既是一種污染物,又是重金屬、多環芳烴等有毒物質的載體,對身體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時下,防霾口罩逐漸成為熱銷品,但其質量問題也突出,頗讓市民擔憂。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日前公布對宣稱具“PM2.5防護”功能口罩的質量安全風險檢測結果,69批次樣品中超八成產品不合格。
位于浙江省西南部、仙霞嶺腹地的遂昌縣近幾年火了。這個有“中國竹炭之鄉”稱號的縣城,因霧霾迎來了絕佳的機遇——許多以竹炭生意起家的工廠轉型做起了口罩,一大批以生產防霾口罩為主的工廠也在當地涌現,甚至有外地人慕名前來投資。
“買遍全世界”——對北京市民董麗采購口罩的購買力,這樣的形容并不夸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