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先生在廁所點的外賣訂單
昨天,微博、微信都在傳一則帖子,說重慶一名男子上廁所時忘記帶紙,于是靈機一動點了個外賣,然后……外賣小哥真的給他把外賣送到了廁所,當然,還附送了衛生紙!
帖子“有圖有真相”,還附上了一張外賣訂單,上面顯示:事情發生在11月17日中午,南坪上海城附近某快餐店。點餐時間是11點58分,預計送達時間是12點38分。
發帖人感嘆:這位仁兄在廁所蹲了40分鐘啊,等廁紙送到,會不會已經站不起來了?
確有此事
記者通過外賣訂單上的信息聯系到這位點外賣的人,說明采訪意圖,他便狂笑不止:“剛才有一位哈爾濱的網友給我打過電話了,那位‘吃瓜群眾’只是想問我這件事是不是真的?”
點外賣的人姓梅,25歲,在一家生鮮電商工作。他笑著告訴記者,“事情是真的。我們公司在汽博,前兩天我去南坪談事,人有三急嘛,我就在上海城附近找了一家快餐店上廁所,蹲在那里掏出手機玩,大解完了要起來,結果悲劇了:廁所沒紙!我身上也沒帶紙!”
“可能人在著急的時候潛力是無窮的,我想到了點個外賣,外賣都有餐巾紙,這樣外賣小哥就能給我送到廁所來!”
于是,梅先生點了這家快餐店的外賣,還特別備注:“麻煩帶點紙到男廁所,蹲了半個小時了,謝謝,東西我出來再吃。”梅先生說,實際上他沒蹲那么久,只蹲了10分鐘左右。大概一兩分鐘之后,外賣小哥就給他把廁紙送到了。
這家快餐店的一位工作人員也表示,17號中午確實發生了這樣的事,但是吃的沒送進去,是顧客出來自取的。
在廁所點外賣的梅先生
給自己點贊
梅先生說:“我還是非常感謝這位外賣小哥,他把紙從廁所門縫給我塞進來。等我開門出去,他還站在那里,我想跟他說聲謝謝。”
梅先生的手機軟件點餐記錄上,沒有顯示外賣小哥的電話,外賣小哥也不曾給梅先生撥打電話,因為外賣小哥是直接來敲門的。由于店家自行負責外賣,記者聯系到快餐店,對方沒有安排外賣小哥接受采訪。
“聯系不到就算了,我只是覺得特別搞笑,想給自己的機智點個贊,不知道怎么就鬼使神差地想到點外賣了。”梅先生說,“同時也想求一下外賣小哥的心理陰影面積。”
記者聶莎受訪者供圖
記者在現場看到,該小區不僅大門口的門禁形同虛設,所有人員可以自由出入,每棟樓下的大門也是敞開的,無需按電子門鈴就可出入。
帖子“有圖有真相”,還附上了一張外賣訂單,上面顯示:事情發生在11月17日中午,南坪上海城附近某快餐店。” 于是,梅先生點了這家快餐店的外賣,還特別備注:“麻煩帶點紙到男廁所,蹲了半個小時了,謝謝,東西我出來再吃。
下雪天路滑,我們的小哥騎電動車在大雪里穿行非常困難,頂風冒雪還容易摔倒,我們很心疼。黃河路一家炸雞店的施老板告訴記者:“天氣不好大家不出門,外賣平臺關閉他們又不配送,導致生意一落千丈。
有部分“良心商家”仍然正常配送外賣,也沒有加價。只是到了下午,各大外賣平臺紛紛關閉交易,想加錢也沒得吃了。
隨著手機訂餐軟件越來越方便,每天大街上隨處可見外賣小哥忙碌的身影。百度外賣送餐員徐師傅:“我昨天中午在里面去取餐食,就進去了一下,出來就發現保溫盒里面還有4份客人定的餐不見了,價值100多塊錢。
自從手機APP外賣興起以來,許多在校大學生選擇足不出戶地在宿舍點餐,但學校考慮到學生的安全,紛紛在校內設立 “禁區”,禁止外賣車輛進入公寓區。對此,四川某大學成都學院保衛處處長羅處長表示,學校之所以頒布“禁外令”,主要是考慮安全和衛生問題。
省政府法制辦相關人士指出,我省此次規定攤販向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備案,戶外公共場所食品銷售和餐飲攤點無證經營由城管部門查處。食品攤販不得經營裱花蛋糕、生食水產品、散裝酒、現制乳制品、散裝食醋、散裝醬油、散裝食用油以及國家、省規定禁止經營的其他食品。
生活節奏的加快,壓縮了許多工薪階層做飯和吃飯的時間,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上訂餐成了一種新興行業,足不出戶就能送餐上門,深受年輕人的喜愛。記者采訪發現,90%的上班族對網上訂餐十分依賴,但是對于食品安全問題,多數人則不愿深究。
被視為外賣平臺新吸金術的競價排名,很容易成為“黑作坊”的保護傘,嚴重危害“舌尖上的安全”。
上述店鋪老板還對中新網表示,他這個小店入駐了美團外賣和百度外賣兩個平臺,原來都是免傭金,但今年都開始收傭金。據了解,目前在線外賣平臺并沒有清晰、有效的盈利模式,普遍分析認為單靠收傭金也難以覆蓋運營成本。
“美團外賣”鄭州分公司所在的金水區食藥監局工作人員介紹,《河南商報》在對問題作坊進行報道后,他們已經委派工作人員到其分公司了解情況。
經過調查發現,這些問題作坊多沒有營業執照和餐飲服務許可證,但都通過了美團外賣的“嚴格審核”,并且有的作坊月訂單量達8000多單。昨日下午,河南商報記者致電“美團外賣”鄭州高新區一位甘姓市場人員。
有的問題作坊無營業執照和服務許可,月銷量8000多單。
每天運送著各類美味,卻從未按時吃過飯;一個月僅有三天假期,蒙頭睡一覺就是最好的休閑;水漲船高的房租將他們的居住地越推越遠;不斷從嚴的要求更讓他們苦不堪言……
記者近日在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附近暗訪發現,這里的白領通過知名訂餐平臺“餓了么”訂購的快餐,有一部分來自清華水磨社區內的小作坊。這些小店不僅無任何經營手續,衛生條件也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