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淚奔!癌癥媽媽冒死產女 錄下25年生日祝福
這些日子,有一位女子吸引了全蘇州的目光——在生命的最后階段,她為一個月大的女兒留下了最珍貴的禮物,讓人驚嘆!
生命臨近終點的時候
媽媽留給孩子的“寶貝”會是什么呢?
今年年初,26歲的林茹發現自己懷孕了,可常人家的添丁之喜對她來說,卻是兩難的選擇。因為,她同時也是一名骨肉瘤患者。
骨肉瘤是骨惡性腫瘤中最多見的一種,該瘤惡性程度很高,預后極差,在臨床做出骨肉瘤診斷時,其中大部分已經發生肺的微小轉移,因此患者的病情往往很不樂觀。
早在2014年,新婚不久的林茹就被查出了骨肉瘤,雖然當時手術、化療的效果不明顯,但病情也沒有惡化的趨勢。但是,等到今年年初她懷孕之后,醫生說,懷孕很有可能打破病情的穩定、加速癌細胞的擴散。
也正是因為林茹的身體狀況,要不要這個孩子引起了巨大的爭議。因為不光生孩子要冒著風險,即使孩子順利生產,日后也可能要面臨沒有媽媽的狀況。面對壓力,林茹下定了決心。
到底最怕的事情還是來了,孕期的林茹病情迅速惡化,醫院甚至下達了病危通知。迫不得已,9月1號、就在胎兒才7個月大的時候,醫生選擇了剖腹產。一個女孩兒呱呱墜地,響亮的哭聲,好像黑夜中的號角,帶給了林茹希望和光明。
林茹給孩子取名叫“埃菲爾”,因為她喜歡埃菲爾鐵塔,希望女兒也能像這座世界知名的建筑物一樣大方、有魅力。這是媽媽對女兒的由衷期盼。
林茹精心打扮,迎接自己的孩子
可是林茹不知道,雖然小生命一切安好,但她的日子卻不長了,醫生判斷,她的身體堅持不了幾個月了。夏去秋來,一天涼過一天,雖然家人一再隱瞞病情,但是自己的身體狀況,林茹怎么會體會不到呢?
眼下,癌細胞已經擴散滿肺,一咳嗽起來,她就會緊緊握住床沿、咳得上氣不接下氣、甚至吐血,林茹說,“撕心裂肺”說得就是她現在的樣子。
躺在病床上的林茹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看自己孩子的小視頻。這也讓她萌生出一個愿望:假如有不測發生,她希望能夠留給女兒一段影像,讓女兒認得媽媽的聲音和樣子,像所有母親一樣,陪伴著女兒度過每一次生日、每一個紀念日。
也許媽媽不能永遠陪伴你,絕不意味著媽媽沒有愛過努力過。
1歲
5歲
18歲
25歲
愛是在絕望里,最有力量的支撐。
母愛的偉大之處在于,無論置身多么冷酷的環境,都能感受到彼此的溫度。
網友看法
@時與白:評論說母親不負責,我想說,作為一個母親,想陪伴孩子沒法陪伴情非得已,那么她想讓孩子來看看這大千世界!感受一下人情冷暖!活出一個自己!給孩子一個生的機會有錯嗎?因為擔心孩子以后不能面對沒有母親的日子,就扼殺一切可能,這也未必好……總之,給你生命,你仇恨或感激,媽媽都是愛你的。
@楚hq:當自己錄下這些肯定很心酸與不舍吧,首先每個母親都想一路看著自己的孩子長大,因為她有癌癥,所以就算她不生下這個孩子,她也不能保證她就能繼續活著,所以有生之年她選擇生下這個孩子,至少這個孩子是她生命的延續,她可以在還活著的時候能見到自己的孩子,請理解一個做母親的心情,也請尊重她的選擇。
@棲梧1419:換位思考,我也會,我也有父母,我也不想讓我的父母老無所掛,這個孩子即是生命的延續,也是對生命的尊重,有說會缺少母愛的,但我相信,這個媽媽既然決定生下孩子,一定是全部安排妥當,思慮清楚后的結果。另外,不是當事人,誰也沒有權利去評判她的對與錯。
@ceciliazhang1220:感動但不認同,如果是我不會選擇把孩子生下來,沒有媽媽的寶寶太可憐了。即使生下來了,也不會讓他知道我的存在。
@手心會流淚:希望母親好起來,看著寶貝長大[心]要不然每年孩子生日的時候,播放著母親的視頻,然而和這個母親一點感情都沒有。不管值不值,都是母親的勇氣,就算一個健康女性生孩子同樣需要勇氣。祝福孩子健康長大!
@大力菲菲:作為一個媽媽,如果是我,會選擇放棄讓這個孩子來到這個世上。我不相信另一半,不相信對方可以給你的孩子完美的庇護,如果他沒有責任感,對于孩子是一輩子的傷害。
12月12日,在一個稍舊的包袱里,一張薄薄的信,溫暖了一群在外工作的人,雖然他們不是信的主人,但一位母親的愛讓他們熱淚盈眶,更想念老家的親人。
這年頭,大人打麻將丟孩子的事兒,還真不少。何瑤瑤斷斷續續告訴媽媽,自己和小朋友一邊跑一邊就走出了小區,后來小伙伴們都不見了,她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住戶王女士當天在隔壁打麻將,兒子感覺很無聊,又不能出門,便將家中的麻將扔下去,表示自己的不滿。
13年前,年僅一歲半的女兒在鄭州二七廣場走失,從此錢愛芬一家陷入了無盡的黑暗。
”張巧玉說,那篇日記之前,馬海兵有一個月左右沒回家,發了日記后過了兩周才回了一趟,緣緣高興得和爸爸寸步不離。” 張巧玉回憶,結婚17年來,他們聚少離多,特別是馬海兵從城區調到離城80多公里的六里坪鎮后,女兒與爸爸相聚的日子更是屈指可數。
【觀察者網綜合】這年頭,一言不合就斗圖,誰還沒個把表情包傍身。在表情包界有一股泥石流,叫做媽媽的表情包,這種表情包在被廢棄好多年之后,被媽媽們撿回來,迎來事業第二春。有此經歷的當然不止一位,不少網友哭訴了自己被媽媽表情包打壓的故事。
小作者用敘事的形式鮮活的描寫了一個愛嘮叨媽媽的形象,用媽媽的“嘮叨”襯托出了母愛的偉大和無私,同時也讓小作者明白了生活的艱辛和肩上的責任,特別是理解了媽媽的良苦用心。本文主題清晰、語言流暢、深入淺出、說理性強。
文章開頭直接入題,抓住語言描寫讓人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媽媽“嘮叨”的特點。“第N次碎碎念”“咬”“瞪”這些詞形象、生動,突出了人物形象。段落之間銜接自然、流暢。結尾點明中心,升華了主題。
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10日報道,英國一個農場內一群小豬正在媽媽的身邊吃奶,這時候其中一只好奇的小豬引起了媽媽不滿,被一頭頂到空中。
小莉見到樊小夢時,她正用一雙稚嫩的小手給媽媽準備午飯。家庭的變故讓這個年僅9歲的女孩顯得格外的成熟,望小夢,稚嫩的小夢絲毫沒有一個9歲的孩子應有的天真爛漫。
這名八個月的男嬰被送到醫院醫治時,檢查出幾十個傷口,縫了一百多針,每個傷口都是他家里的一個人弄出來的。
重陽節是唯一一個屬于老人的節日。”“武林仲裁”的帖子猶如一個重磅炸彈,令平靜的微信群馬上沸騰了起來。”她說:“算出結果后,我真的哭了,覺得很愧疚,對不起媽媽,我好想見媽媽一面……” 一時間,微信群里平靜極了。
我女兒看著我忙碌了十幾年都習慣了,而美國女孩兒能為對方著想,瞬間做出本能反應,看來是習慣使然。
9月11日上午,一名幼兒被爸爸抱著沖向診室,媽媽則哭得臉色蒼白跟在后面,幼兒的左手則鮮血淋漓。醫生趕緊上前查看,發現孩子的左手中指末節被兔子咬掉了。
拿手機拍下女兒的糗樣。Nono,媽媽請蛋糕師傅把照片中的場景做成18歲生日蛋糕并送給Abbi,讓Abbi以此警惕不要這么瘋狂。
菲菲剛滿7個月,性急的媽媽就把她放進學步車里學走路,半年后,菲菲的雙腳竟內翻變畸形(如圖)。媽媽帶著菲菲在武漢市第一醫院康復科做了兩個月的康復訓練后,菲菲的步態明顯改善,但要想完全恢復正常,還要至少再佩戴半年的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