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熱點新聞 > 正文

                公民個人信息誰在泄露?快遞等首當其沖

                2016年09月07日08:46  來源:北京晚報

                5034

                  6年 北京有1.6億條公民個人信息被泄露

                  公民個人信息 誰在泄露?

                  從山東準大學生被騙猝死,到清華大學教授被騙巨款1760萬元,公民個人信息泄露再次成為輿論焦點。公民個人信息是如何被泄露的呢?本文分析了北京各法院的相關判例67個,數據顯示,北京近6年,有1.6億多條公民個人信息被泄露。掌握這些信息資源的快遞、網購、物業、教育等機構甚至還有公安機關個別人是信息泄露的源頭,而保健品、保險、理財、房地產中介等行業以及職業倒賣人員是這些信息的主要購買者。

                  律師認為,目前刑法關于侵害公民個人信息類犯罪,規定不完善,司法解釋缺位,在定罪方面的起點過于模糊,量刑方面相對過輕。

                  數據

                  6年1.6億條個人信息被泄露

                  162513874,這一串數字,是2010年至2016年,北京地區被法院確認的被泄露的公民個人信息數量。不考慮重復因素,平均每年,就有2600多萬條信息被泄露、買賣,這一數字比北京常住人口還要多。

                  2013年至2016年,北京各法院共審理了涉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案件67件(案發時間為2010年至2016年)。其中主要涉及兩個罪名,一是非法出售、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二是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

                  67起案件中,平均最便宜的一條信息售價不到半分錢,最貴的一條信息賣到了5.7元。

                  67起案件中,涉及泄露信息量最少的案件為500條,最多的一起案件達到了驚人的1.3億多條,這是北京法院公開判例中最多的一起。

                  2013年3月至8月間,被告人李某不僅通過網絡從他人手中非法獲取大量公民個人信息,并向他人出售以牟利。在查獲的其移動硬盤內,存有公民個人信息133268735條。

                  從哪來

                  誰泄露了公民個人信息?

                  生活中,公民個人信息通過各種途徑被各類機構所采集,其中像公安機關、快遞公司、購物網站等,人們更愿意去相信他們有著較為可靠的防泄露措施。然而,一旦制度不嚴,“內鬼”出現,這些機構會首當其沖成為信息泄露者。

                  當然,還有一種機構,雖然不掌握信息資源,但利用“流氓軟件”,也可以獲取并泄露大量信息。

                  案例1:派出所保安隊隊長盜賣信息4000條

                  2015年12月,朝陽法院審理了一起派出所“內鬼”盜取信息并出售他人的案件。

                  據了解,被告人高某利用其擔任北京市公安局某派出所保安隊隊長的職務便利,多次私自使用該所副所長和民警的公安數字證書,登錄“公安部人口管理系統”、“公安部出入境管理系統”等公安機關應用系統庫,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4000余條,并出售給他人,獲利人民幣2.3萬余元。

                  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高某在公安機關履職過程中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并出售他人,其行為已構成出售公民個人信息罪,最終法院判處其有期徒刑6個月,罰金4000元,并沒收其違法所得。

                  案例2:快遞公司信息部員工倒賣信息獲利近30萬元

                  這一案例,是所有67起案件中,被告人出售公民個人信息獲利最多的一起。

                  被告人李某是某快遞公司信息部的員工,有權查詢公司客戶信息數據庫。利用這一權限,自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他頻繁進入公司客戶信息數據庫拷貝信息,后通過郵箱、QQ等方式將13.2萬余條信息出售給竇某,獲利28.8萬元。

                  據李某自己供述,竇某購買客戶信息是進行商品推銷,他會根據信息質量每月給自己匯款。最終,李某因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獲刑10個月,罰金1000元,贓款被沒收。

                  案例3:軟件公司開發惡意程序專盜蘋果手機信息

                  被告人陳某是北京麥芽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王某是股東,李某是技術人員,該公司主要運營麥芽地蘋果手機論壇。

                  2014年4月,三人商議并開發出一款能夠在蘋果手機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安裝推廣應用軟件的程序。之后,他們將該惡意程序包裝成正常的手機應用軟件,上傳至網盤和上述論壇,供用戶下載。如果是越獄蘋果手機,還能獲取手機中的通訊錄、MAC序列號、APPLE ID等信息。

                  根據安裝推廣應用軟件的數量,被告三人共獲利1.9萬元。石景山法院以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分別判處三名被告人有期徒刑6個月,緩刑1年,并處罰金2000元。

                  到哪去

                  誰購買了公民個人信息?

                  在公民個人信息買賣市場,保健品、保險、理財、房地產中介等行業,還有以倒賣信息為生的個人是主要的買家。數量不是決定最終價格的因素,買賣雙方會根據信息的內容來討價還價,比如學生和老年人的信息就格外受歡迎。

                  在這一市場中,信息是一種可以被重復利用、多次轉賣或是相互交換的商品,甚至可以用來入股企業。

                  案例1:掌握百萬條信息 入股保健品公司

                  公民個人信息的價值有多大呢?2013年4月,李某伙同杜某等四人創立了北京益壽延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他們的業務是電話推銷假冒心血管保健品。后李某等人獲悉,倪某手中有老年人的個人信息資料,于是將公司10%的股份分給倪某,并讓其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

                  李某等人之所以如此看重倪某,是因他們銷售的假冒保健品有巨大利潤,而這必需老年人的信息。通過倪某的資源,大量老人上當,花了幾萬元,買來沒有任何療效的保健品。

                  后公安機關在倪某的暫住地起獲公民信息表74捆及電腦主機一臺。經鑒定,倪某電腦中的公民個人信息達125萬余條。經審理,豐臺法院以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倪某有期徒刑2年,并處罰金1萬元。

                  案例2:教育機構員工買賣學生信息 200萬條被反復買賣

                  2011年至2013年間,被告人楊某曾在三家教育學校和培訓機構供職。據其供述,他利用在培訓學校、教育公司工作的便利,私自拷貝復制公民個人信息200余萬條,涉及海淀、朝陽、昌平等區。

                  檢方指控,2011年至2013年間,楊某將這些信息賣給了徐某,徐某又將這些信息賣給了牛某等不同的四個人。

                  海淀法院審理后認為,6人均犯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分別判處楊某、徐某等有期徒刑1年3個月至半年,及緩刑2年至1年不等,各處1.5萬元至5000元不等的罰款。

                  案例3:中介員工買通小區物業 4000條業主信息泄露

                  被告人歐陽某是一名房地產中介。2014年春節,她打算在北京某小區新開一間門店。為了解該小區業主的情況,她于2014年1月至3月間,與該小區物業公司的員工徐某多次接觸,商談購買小區業主的信息。

                  后徐某伙同物業公司的李某等三人,非法進入物業公司的電腦,竊取業主信息4000余條,并以人民幣4000元的價格出售給被告人歐陽某。

                  朝陽法院經審理,以歐陽某犯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一年,罰金2000元。

                  律師說法

                  應加大處罰力度

                  本文所統計的67起案件中,刑罰最重的是2年9個月,即上述過億條信息的案件。刑罰最輕的僅處罰金,緩刑的比例達70%以上。相較于公民信息泄露背后巨大的利益及被電信詐騙的危險,這樣的刑罰是否過輕?

                  北京市威宇律師事務所律師程曉文認為,目前刑法關于侵害公民個人信息類犯罪,規定不完善,司法解釋缺位,在定罪方面的起點過于模糊,量刑方面相對過輕。

                  程曉文說,刑法雖然規定了關于“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的定罪與量刑的內容,但其中何為“公民個人信息”、“非法獲取”、“情節嚴重”等都沒有明確。“這類犯罪所花費的成本較低而獲得的利益卻較大,很多人會鋌而走險去犯罪。因此,對該類犯罪應當加大處罰力度。”

                  另外,程曉文提到,鑒于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或機構,掌握大量準確的公民個人信息,因此需肩負更大的保護責任,對他們的要求和懲罰也應相對嚴格。

                  斬斷個人信息泄露背后的利益鏈條,嚴厲打擊上述實施行為者,才能更好地控制后續犯罪行為的發生。

                文章關鍵詞:個人信息;公民;手機應用軟件;信息泄露;網購 責編:彭向華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信陽一工商所所長泄露公民信息 網上出售牟利

                  本報平頂山訊日前,平頂山警方偵破一起特大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先后抓獲19名犯罪嫌疑人。至此,專案組民警成功偵破了這起涉及公民個人信息1100余萬條、非法獲利350余萬元的特大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9名,搗毀窩點7個,扣押作案電腦21臺、手機25部、銀行卡10張。

                • 重慶32人涉嫌非法購買400萬余條個人信息被起訴

                  記者從重慶市巴南區檢察院了解到,32名涉嫌非法購買412萬條公民信息的犯罪嫌疑人,近日被檢察機關起訴。檢方提醒,不僅是出售公民信息,購買他人隱私類信息、嚴重影響他人工作生活的,也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

                • 個人信息販賣鏈條大揭秘:60元1條誰買給誰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在此案中,包括銀行職員、電信人員、快遞公司職員、航空售票點負責人等,成為信息泄露的主要犯罪嫌疑人。參與“成新”專線偵破的沈陽市公安局于洪分局刑警大隊案審科副科長孟慶輝證實,張某文在手機定位圈的影響力很大,只要找到他,基本都能達到目的。

                • 公安部指揮25省區市公安機關破獲特大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

                  該案涉及的公民個人信息種類繁多,涉及銀行信息、民航信息、上網信息、快遞信息等10余種個人信息,衍生電信網絡詐騙、敲詐勒索等多種下游犯罪,危害十分嚴重。犯罪嫌疑人韓某某于2015年成立“商務調查公司”,從犯罪團伙購買大量公民個人信息,用于實施“找人、婚外情取證”等違法犯罪活動。

                • 男子個人信息被泄露 名下突然“冒”出4輛車

                  核心提示 日前,周口市沈丘縣的劉先生向大河報·大河客戶端反映,他在一次辦事中意外查詢得知,登記在他名下有4輛車,這讓他焦躁不安,擔心因此上當受騙或遭遇其他損失。至于4輛車的信息是如何登記在劉先生名下的,晉所長表示,事發在2013年,他是2014年才到車管所上班的。

                • 精準奪命電話詐騙案背后 個人信息非法買賣猖獗

                  如果不是8月19日的一通電話,18歲山東女孩徐玉玉在幾天后就可以到南京郵電大學報到了。進群不久,一連串的消息便彈出來,群內成員開始出售“湖南會計考試、江蘇計算機等級考試考生的數據,2016年全國執業醫師考試考生數據”等個人信息。

                • 綿陽查獲買賣個人信息案 涉及信息40余萬份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從綿陽游仙公安分局獲悉,該局破獲了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查獲公民個人信息40余萬份。江某還交代,他是通過微信從一個叫“數據銷售中心”的網友處購得這些“征信名單”的。

                • 四川40余萬份個人信息遭買賣 轉手一次漲價10倍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從綿陽游仙公安分局獲悉,該局破獲了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查獲公民個人信息40余萬份。

                • 超七成網民個人身份信息被泄露 包括姓名家庭住址

                  河北秦皇島海港區臨港物流園區一家快遞公司內,快遞員正在分揀快遞包裹。“因此,快遞實名制的推動,需要我們建立起一整套相關制度來規范快遞行業,這包括確立相關責任以及完善追責機制。”  “就目前而言,我們可以通過設立權限的方式對快遞實名制下的公民個人信息進行有效管控。

                • 公交上現神秘黑提包 內有大量個人信息引猜想

                  一位乘客乘坐210路公交車,將一個黑色提包落在了車上。210路公交車王車長告訴記者,據初步統計,包里有農業銀行銀行卡、身份證復印件五六十張。銀行大堂經理說,別人僅有銀行卡、身份證復印件,不可能通過柜臺、ATM機來盜取錢。

                • 網絡個人信息亟需法律保駕護航

                  根據《報告》,近一年來中國網民因信息泄露、詐騙信息等總體損失約805億元,人均124元;其中,約4500萬網民遭受的經濟損失超過1000元。”李欲曉說,當前中國網民自我保護和保護他人的意識都不充分,這給個人信息安全埋下了隱患。

                • 完善個人信息授權制度保護個人信息

                  以“共建網絡安全,共享網絡文明”的第二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于6月1日在京啟動,北京郵電大學互聯網治理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李欲曉接受記者聯合采訪時指出,互聯網治理是多利益相關方治理,完善個人信息授權使用制度能更好地保護個人信息。

                • 任由信息裸奔的時代該結束了

                  近日,重慶、上海、山西、沈陽、貴州、河南等30多個省市衛生和社保系統被曝出現大量高危漏洞。相關安全專家表示,“各省市目前發現的漏洞僅是冰山一角,被泄露個人信息的人數可能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多”。

                • 多家航空公司被曝系統漏洞 一條個人信息賣20元

                  據了解,目前國內航空公司官方客服電話和短信號碼統一為95開頭的短號,而大多數詐騙電話都是以400開頭或者是00開頭的網絡電話。海南航空客服對記者表示,海南航空對于延誤、取消的航班會通過短信和電話通知乘客,官方號碼統一是95開頭的,“不要相信網上或者短信中的400電話”。

                • 國家網信辦:將加快制訂個人信息保護法律

                  ”  此外,根據“新華視點”報道調查,通過銀行“內鬼”倒賣信息、轉手給“合作公司”等方式,商業銀行成為信息泄漏的源頭之一。(原標題:國家網信辦回應“5毛錢買賣信用卡信息”:我國將加快制訂個人信息保護法律 居民有權從三渠道維權)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久久久久久|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观看| 好好的日视频www| 乳孔被撑开乳孔改造里番| jizzyou中国少妇| 日本a级作爱片金瓶双艳|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香蕉|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制服丝袜| 成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va国产va天堂va久久| 精品国产18久久久久久| 国产片AV片永久免费观看| www.一级毛片| 成人福利免费视频| 亚洲av成人片在线观看| 疯狂魔鬼城无限9999999金币|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 a毛片成人免费全部播放| 山村乱肉系列h|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欧美丰满大乳高跟鞋| 免费黄色a视频| 18禁无遮挡羞羞污污污污免费 |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有码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永久免费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另类国产ts人妖系列| 色综合天天色综合| 在线观看亚洲视频| 亚洲欧洲日本天天堂在线观看| 福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亚洲综合| 12至16末成年毛片|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网站|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 jizzjizz中国护士第一次| 宵宫被爆3d动画羞羞漫画|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男同 | 狠狠色综合TV久久久久久| 四虎影院2019| 美女扒开尿口让男生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