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的關鍵在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以后
從國際經驗看如何長期保持增長動力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上中等收入階段。綜合來看,再用六七年時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并無太大懸念。問題的關鍵是,進入高收入階段以后,我國同歐美發達國家依然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必須著眼長遠,在現階段就加大結構調整力度、重塑增長動力源,使我國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后依然保持強勁發展動力,順利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經濟長期趨勢如何?在走出中等收入階段前后如何保持強勁增長動力?總結我國實踐經驗和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經濟體的經驗,可以得出一些啟示。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經濟體及其發展經驗
歐美發達國家和日本最早走上工業化道路,近代以來經濟發展一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其發展中的經驗和教訓可以為后來者提供借鑒。二戰以后,先后又有一些經濟體成功走出中等收入階段、進入高收入經濟體行列。首先是以“亞洲四小龍”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和其他幾個小型經濟體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起飛,到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紛紛進入高收入階段。然后是中東歐轉型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和南美大陸的“優等生”,進入本世紀以來先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進入高收入階段。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是南美一些國家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元年。智利和烏拉圭在這一年成功跨越二戰后南美國家集體陷入的、長達半個多世紀的“中等收入陷阱”,成為率先進入高收入行列的南美國家。
先后發展起來的這些經濟體,它們保持較高發展水平或進入高收入階段的歷史條件不同、發展道路不同、經驗各有千秋,總的來說可歸納出三條主要經驗:第一,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作為增長的重要動力源泉,技術進步的推動和創新活力的激發使這些國家在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達到發展巔峰;雖然后來經歷了經濟波動和危機,但始終保持世界領先地位。第二,堅持對外開放。以“亞洲四小龍”為代表的東亞模式,抓住轉變增長方式的歷史機遇,實施外向型發展戰略,深度參與國際分工,搭上世界經濟高速發展的快車,因而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第三,實行市場經濟。中東歐轉型國家經濟基礎較好,在轉型之初人均國民總收入就達到2000—3000美元,轉型之后實行市場經濟,生產力得到較快發展;在南美大陸,智利和烏拉圭之所以能夠率先走出“中等收入陷阱”,也是因為它們是南美大陸最規范地實行市場經濟的國家。
展望中國經濟從低收入到高收入的四個發展階段
參照世界銀行對四個收入組的劃分,可以對1978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階段進行相應劃分和前瞻性預測。對照國際經驗、結合我國實際,深入分析這四個階段可以發現,我國已基本具備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條件。
第一階段是低收入階段(1978—1998年)。在這一時間段,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從190美元增長到820美元,用20年時間從低收入階段走出來。在這一過程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是驅動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從農村包產到戶到城鎮國企改革,從產權明晰到引入競爭機制,生產力發展潛力在市場機制作用下不斷釋放。
在歷史新征程上,讓我們高揚夢想的風帆,發動科技創新的強大引擎,驅動中國巨輪贏得世界科技強國的新榮光,開創民族復興偉業的新境界。
上述專家表示,一部分人口和單位被保定承接,所必須直面的問題是,如何化解保定市建設用地和水資源的矛盾。按照這一規劃,以北京為中心,河北省重點布局呈現了兩翼發展的態勢,即西南方向以保定和石家莊為一翼,東南方向以廊坊和唐山為另一翼。
王志剛要求,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做好2014年科技工作,要重點把握好以下幾點:一是抓宏觀、謀全局。會議安排了分組討論,與會代表認真學習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并對萬鋼的工作報告、黨組一號文件等進行了熱烈討論。
紀念中國科協成立50周年大會15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出席大會的領導同志還有:王兆國、劉淇、劉云山、劉延東、李源潮、郭伯雄、何勇等。
12月12日至1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到遼寧考察工作。考察期間,胡錦濤還來到沈陽軍區機關,會見了機關師職以上領導干部,聽取了沈陽軍區工作匯報,并作了重要指示。
從1978年迎來“科學的春天”,到1995年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從2006年提出加強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到今天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改革開放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宣部、中直機關工委、中央國家機關工委、教育部、解放軍總政治部、北京市委25日聯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形勢報告會。
今年9月,在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奮勇奪取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斗爭重大勝利,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殘奧會之后,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又獲得了圓滿成功。
從5月27日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正式亮相,到這兩個重要文件出臺,短短三個多月時間,我省加快建設鄭洛新示范區邁出實質性一步。舉全省之力推進示范區建設,引領帶動全省創新驅動發展再上新臺階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習近平強調:“科技創新作為提高社會生產力、提升國際競爭力、增強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在談到未來的發展動力時,習近平強調,“發展動力要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
近日,我省又有4人入選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其中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人,分別是:河南農業大學康國章、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河南省棉花研究所)范術麗;科技創新創業人才2人,分別是:鄭州知立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蔣慧琴、洛陽祥和牡丹科技有限公司奕芳。
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調研考察時指出,要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四個全面”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中國夢的重大戰略布局和宏觀指導,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非海歸科技人員的比例只有16.3%,平均1.83項 與2008年調查相比,海歸科技人員表示后悔回國的比例從12.3%上升到現在的18.5%;創新激勵不足、培訓交流機會缺乏制約企業科技工作者整體水平提高 一是創新激勵機制不健全,不能引導高層次科技人才向企業聚集。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切實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充分發揮智庫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從功能定位上看,《意見》對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也作出了部署,提出了標準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