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強,33歲,英俊帥氣,熱心腸,退伍后在焦作沁陽農業局工作。
范連軍,36歲,新鄭農村的質樸電焊工,平日很忙,話不多,總能在別人需要幫助時伸出援手。
他們捐獻的“生命種子”均于昨日輸入患者體內,幫助患者重燃生命希望。
□記者蔡君彥文許俊文攝影
本報訊 一位是帥氣退伍兵,一位是質樸電焊工,11月21日,在氣溫驟降雨雪來襲的寒冷冬日,焦作沁陽的張國強和鄭州新鄭的范連軍兩位河南暖男,相繼成功捐獻“生命種子”,分別為安徽合肥、上海的兩位白血病患者傳遞生命希望,河南非血緣關系造血干細胞捐獻也隨之刷新至587例,繼續領跑全國。
帥氣退伍兵:捐獻引來朋友圈狂贊“強哥V5”
“上午8點半開始采集,3個小時順利結束。”昨天上午,來自焦作沁陽的33歲退伍兵張國強,在河南省腫瘤醫院造血干細胞采集室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混懸液194毫升。
今年33歲的張國強,被周圍人稱贊的不只是英俊帥氣的外表,還有熱心腸。10年前,他從有著“萬歲軍”威名的英雄部隊退伍,后來在焦作沁陽農業局工作。去年5月5日,通過當地紅十字會組織的市直機關、事業單位造血干細胞志愿者招募活動,張國強加入了中國造血干細胞資料庫(也稱中華骨髓庫)。
“感覺就像買彩票中獎一樣。”今年7月20日,得知自己與安徽合肥一名25歲女患者初配成功,張國強爽快答應捐獻。
“爸爸,你要去哪兒?”離開家來鄭州準備捐獻時,快6歲的孩子問他,他很自豪地對孩子說:“爸爸去救一個人,很快就回來。”
采集結束后,張國強在微信朋友圈曬圖分享成功捐獻的消息,朋友圈各種點贊溫暖爆發,“強哥V5”,滿滿的正能量。
質樸電焊工:捐獻時岳母大人專程看望加油
和張國強同一天捐獻造血干細胞的,還有來自鄭州新鄭農村的質樸電焊工——36歲的范連軍,他捐獻生命種子要救的,是上海一位30多歲的患者。
“患者在生死線上掙扎著,咱得救人一命。”昨天躺在河南省人民醫院造血干細胞采集室床上,范連軍笑著說。
家在新鄭農村的范連軍是一名電焊工,他平日很忙,話也不多,他總能在別人需要幫助時伸出援手。2008年9月,得知一些白血病人由于找不到合適的配型,他和妻子商量后,決定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資料庫。
8年過去了。今年7月26日,范連軍接到鄭州市紅十字會的電話通知,得知自己與上海一名白血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他開心又激動地說:“捐!”能有一次救人的機會,他覺得人生更有意義。
捐獻過程中,這位熱心樸實的農家暖男,第一次收到鮮花、榮譽證書。同時,他也收獲另一份大禮:60歲的岳母大人親自帶著禮物來看望,“俺這女婿人老好,能救人一命,比啥都強。”
據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文梅英介紹,成功捐獻后,范連軍成為鄭州市第225位、河南省第586位非血緣關系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張國強成為焦作市第46位、河南省第587位非血緣關系造血干細胞捐獻者。線索提供李振波張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