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齊掃烈士墓 生態祭奠樹新風
清明齊掃烈士墓 生態祭奠樹新風
清明齊掃烈士墓 生態祭奠樹新風
映象網訊 清明將至,為了緬懷先烈,增強廣大黨員對中原優秀人物的深切情感,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倡導生態祭奠。2016年3月31日,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機械工程系黨總支副書記李東帶領學生黨員來到河南省福壽園進行掃墓。
在李東副書記的帶領下,黨員們先后參觀了河南省紅十字紀念園、河南省見義勇為紀念廣場、魏巍墓等特色建筑。在參觀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李劍英烈士墓時,黨員同志們深受觸動,李劍英同志在返航途中突遇鴿群撞擊,為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多次放棄跳傘機會,選擇駕機迫降,壯烈犧牲。在莊嚴與肅穆的氛圍下,全體人員懷著崇敬的心情向先烈敬獻鮮花,默哀鞠躬。
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機械工程系黨員的此次活動,全程綠色出行,由學校出發步行一個小時至福壽園。途中李東副書記向黨員同志們詳細講解了綠色殯葬、文明祭掃等知識。通過此次活動,黨員們對中原優秀人物的生平事跡加深了了解,深化了作為黨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也身體力行地踐行了綠色環保理念。
假期臨近,由于期間車流量大,因此在道路擁堵排隊時,一些駕駛員抱有僥幸心理占用應急車道等違法駕駛。
今年清明節前,哈爾濱市殯葬事務管理所開通“哈爾濱殯葬”微信公眾號,搭起為公眾提供祭奠服務的微平臺。
在清明節氣的前后時間里是很容易下雨的,這樣的天氣容易導致人體內濕氣重,有什么辦法可以祛濕呢?如果你也是濕氣重的人群,不如就繼續往下看看為大家介紹的祛濕小妙招吧。
4月2日是清明小長假首日,河南省多個景區出現井噴現象。當天下午,映象網記者在新鄉萬仙山景區看到,通往景區的道路嚴重堵塞。一個多小時,車子向前挪了不足一公里。
4月1日,山西太原火車站,民眾準備乘車。清明小長假即將來臨,中國多地民眾踏上返鄉祭祖的旅途,交通出現中短途客流高峰。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題。
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將清明節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今年清明假期從4月2日至4月4日放假,高速公路免費通行。鄭州、洛陽、開封等重點省轄市周邊高速公路將迎來車流高峰,集中表現為私家車自駕出行增多。為保障群眾清明假期出行平安,高速交警發布清明假期出行指南。
今年清明小長假小車免費通行的時間為4月2號零點到4月4號24點,我省高速公路和鄭新黃河大橋對小車(7座及7座以下)實施免費通行。
3月14日,鄭州一村民去給親人上墳時,突然發現5座親人的墳墓,有4座被挖了。
“民間有這么一個說法,那就是‘清明蔗毒過蛇’,意思就是清明后的甘蔗那簡直是比毒蛇還要毒。”最近,一則關于清明甘蔗賽過毒蛇的微信在朋友圈廣泛流傳,
清明時節“上野墳”,路口燒紙祭亡魂。每到清明節前后,在路口處燒紙祭奠的人便多起來,這不僅影響市容,還可能引發火災。民俗專家認為,應該盡快摒棄這種陋習,用文明方式寄托哀思。
清明小長假既是祭拜追思先人的日子,也是全家團聚踏青游玩的假日。隨著人們文明素質的提高,在祭祀、游玩、踏青過程中不文明行為越來越少,不過在有些地方仍存有不文明現象。
清明,作為祖國的傳統祭奠節日,開封市鼓樓區大紙坊街幼兒園以“讓孩子記住”為主題,開展了“記住祖輩、記住先烈、記住清明”系列活動。
據映象網記者了解,4月3日是清明小長假前的最后一天,鄭州東站迎來節前客流高峰,預計旅客發送30000人次。 開行旅客旅客列車171趟,其中加開高峰線24趟,開行方向分別為:北京西、西安北、武漢、安陽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