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十周年·我與汶川共奮進”⑾“汶川三寶”帶動災區轉型發展脫貧奔小康
2018-05-07 15:45 來源:映象網 打印本頁 關閉
映象網快訊(記者 阮海峰/文 段晉哲/圖 發自汶川報道)“甜櫻桃”、“脆李子”、“香杏子”是汶川人常常掛在嘴邊“汶川三寶”。在當地百姓心里,“汶川三寶”不僅是特色水果,還是能帶領大家脫貧的“致富果”。
震后的汶川摒棄了以前的重工業發展思路,轉向大力培育“凈土阿壩·康養汶川”品牌,打贏甜櫻桃、脆李子品牌保衛戰。
汶川縣健康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劉杰告訴映象網記者,“汶川三寶”已經成功申報3項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11家合作社成功申報有機食品轉換認證,5個產品取得了無公害產地認定。
2017年汶川甜櫻桃產量達到9000萬公斤,青紅脆李產量達到2200萬公斤。
南部萬畝筍用竹、楓香樹基地、林下中藥材、茶葉等林業立體產業格局基本形成,北部甜櫻桃、脆李子、香杏子等特色水干果達13.6萬畝、總產量達1.1萬噸,特色畜禽飼養總量達34萬頭(只)。
“為充分發揮汶川縣獨特的地形地勢和交通區位、良好的生態環境、宜居的氣候特征、特色的民族文化等綜合優勢,加快推進健康養老、文化旅游等產業發展,著力建設特色生態康養目的地。”劉杰坦言。
在引導建設“汶川三寶”專銷市場方面,汶川鼓勵種植大戶、專合社開設網店直銷,動員電商企業入園收購,拓寬生態農產品銷售渠道。
在“互聯網+”產業發展方面,汶川全縣電商主體達180余家、“微商”達1000余家,榮獲“2017四川縣域電子商務十佳縣”稱號。
據介紹,按照“南林北果·綠色工業+全域旅游(康養)”的總體發展思路,堅持“融入成渝,錯位發展”,養生養老融合發展打造銀色康養,與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打造體驗康養,與有機農業融合發展打造生態康養,與民族醫學融合發展打造醫療康養,全力推進汶川特色生態康養目的地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