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9月16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接見了康涅狄格大學愛斯基摩犬隊,后者剛奪得了美國大學生籃球賽(NCAA)女籃冠軍。這不是美國總統第一次 在白宮里“招待”體育人了,作為傳統,歷任美國總統都會在白宮接見美國職業體育四大聯盟以及NCAA聯賽的冠軍球隊,這個傳統如今擴展到這些項目之外,如 足球、游泳、田徑等,奧巴馬今年邀請世界杯奪冠的美國女足時所言,“你們的國家以你們為驕傲”。相反,我們國內頻繁出現反冠軍乃至反體育的言行,是我們不 需要體育了,還是有其他原因?體育對社會對國家到底有著怎樣的作用,社會又該怎樣看待體育和冠軍的“特權”呢?本期三言兩拍特邀北京社科院金汕研究員和首 都體育學院院長鐘秉樞對此作一分析。
體育功能與國家社會發展
白志標:一個大學生籃球賽的冠軍就能得到國家總統接見, 這至少說明這個項目在美國的受歡迎程度。盡管與橄欖球、棒球甚至冰球比,籃球項目在美國并不是最掙錢的,但這個項目的普及程度相信一點都不比那些項目差。 看到那么多體育項目的代表走進白宮,足以說明這個國家對于體育項目的重視,和體育在這個國家的重要性。那為什么體育這么受重視呢?據說在美國大學里體育生 比學霸更受待見。我覺得除了那些高官要員和明星熱衷運動有示范效應外,與這個國家多年來形成的體育傳統觀念有關。美國作為歐洲移民特別是英國移民組成的國 家,這些移民來美洲大陸前所在國就已經具有濃厚的體育氛圍,如現代體育多個項目產生于歐洲,體育已經成為其社會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從多個成熟的職業 賽事到隨處可見的運動人群、各種與體育相關的產業,再到影視劇中比比皆是的體育內容就能體現出,這也是美國實力的另一種體現。
鐘秉樞: 有著悠久和良好的體育傳統確實容易在整個社會形成普遍的體育運動行為,我想補充的是,這僅僅是個表象,而最重要的是體育具有的多重功能,事實上這也正好解 釋了為什么全世界都非常重視體育的原因,歐美國家在這方面實行得相對完善。我們過去強調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體育是其中一個重要部分,因為體育不僅僅是強 身健體,關系到每個人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對人的意志品質、公平和團隊合作意識、思想品德乃至智力發育都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說這是一個更全面的教育內容。這 還僅僅是從人的角度去講,而從整個國家社會發展去看,全民體育觀念的形成和發展甚至關聯到國家的發展,除了體格強健、精神“野蠻”外,體育還是一個巨大的 產業,比如說去年國家出臺的到2025年實現的5萬億計劃。
金汕:體育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這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現在國家從戰略高度上 來發展體育,特別是體育產業成為拉動經濟的重要一環。我想說的是,既然體育產業被如此重視,那么我們就應該去認真研究我們的那些投入巨大人力物力來支持的 所謂金牌項目,哪些是能走產業道路的,哪些是沒法走的。我們現在擅長的體育項目的市場價值總體不高,很難在體育產業上形成盈利。我們拿英格蘭的足球賽為 例,他們每個賽季的轉播權都能賣到10億多英鎊,相當于100多億元人民幣。咱們中國的金牌項目一年可能連一個億都賣不出去,因為很少國家會花天價來買你 跳水比賽的轉播權。再比如說美國,它的競技項目和體育附加值高,一場NBA決賽,可以吸引美國1.2億多人去關注比賽,一天比賽的經濟總價值就有3.67 億美元,相當于20億元人民幣,咱們籃球、足球舉辦一年不但賺不到這些錢,還賠很多。所以,我們在優勢項目上的市場效應是很小的。曾經有人開玩笑說,西班 牙在奧運會上一塊足球金牌的價值可能超過你中國在奧運會上51塊金牌的總價值,這不是沒有道理。
冠軍入學與取消體育加分
白志標:應該說,與過去相比,現在體育在國內所處的環境有了極大的改善,在就業方面,體育總局和多個相關部門聯手在拓寬運動員的就業渠道,還為他們進入 高校學習提高文化水平創造條件。在體育總局官方網站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招收優秀運動員的學校和相關項目,與以往相比,今年“照顧”到的項目增加了棋類,而以 往更多是與奧運會和全運會相關的運動項目,也體現出有關方面對取得優秀成績的運動員有了更多人文關懷。當然,這種“特殊照顧”也引發了諸多質疑,比如不久 前“不屑”女排世界冠軍的學者王福重就指出,應該取消對這些優秀運動員的照顧,因為這與公平原則違背。
鐘秉樞:這個消息我也看到了,這 位學者也強調并不是對冠軍不重視,而是應該按照術有專攻的思路去提升運動員的職業和文化水平。嚴格來說,這種說法沒有問題,畢竟這些冠軍選手多年缺席課 堂,進入到高校后絕大多數人學習很吃力。補充一句,照顧冠軍運動員讓其成為體育大學生不是中國獨有的,全世界都是如此,所以,所謂的照顧冠軍運動員入高校 缺失公平性并不準確。應該說這些以冠軍身份進入高校的體育大學生和普通大學體育生確實存在差異,前者多數是運動生涯達到頂峰或退役,而后者則是向頂峰沖 擊,實際上這種方式應該是我們未來高水平運動員產生的一個主要渠道,在這方面美國走在了前面。
金汕:說到冠軍運動員的免試入學,我想到 了現在中學考試體育加分取消的事。我們說重視體育,促進體育產業,這必然離不開這些冠軍的示范效應。前面也說了,體育培養的不僅是體魄,還有精神,所以高 校有這種需求也無可厚非。而中學體育考試加分取消并不是說中學就不重視體育了,因為過去這種做法走偏了,并不是出于對體育的愛好,還為了功利出了很多弄虛 作假的事。
鐘秉樞:我補充一下,我們對體育要有全新的認識,早前專業隊的后備人才訓練是放在業余體校進行的,運動員在學校上學,放學后 到體校訓練,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模式。這種模式后來逐步發生了變化,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生文化學習負擔越來越重。運動員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無法同時完 成學習和訓練,體育部門只好把學生集中訓練、吃住、學習,聘請文化教師到體校教課。這其中最大的弊端就是體校脫離了教育體系,因而無法吸引優秀的教育資 源。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讓體校逐步回歸教育,實現運動員的教育歸教育系統管,把學生納入到教育系統才有助于解決這一問題。
全民體育與競技體育失衡
白志標:這次由女排奪冠引發出的某些學者對冠軍的“不屑”,其實是近些年尤其是2008年后國人對金牌觀念變化的反映之一。記得在北京奧運會后就有人在 計算一枚奧運金牌背后的成本,當時有6000萬元之說,最終直接導致了要不要奧運冠軍乃至競技體育的大討論。應該說,出現這種爭論與過去我們在全民健身和 競技體育的投入和關注度失衡有直接關聯。
鐘秉樞:我覺得不應該說成過去在政策上失衡,試想在上世紀70~80年代甚至到更早的新中國成 立之初,一切百廢待興,還有要摘掉東亞病夫的帽子,這需要一種精神來提升整個社會的凝聚力。在和平年代只有競技體育能更好地體現這個功能,所以才能出現女 排五連冠時全民看排球比賽的場面,要知道那個時候電視都不是很普及啊,才有了女排精神。而現在隨著時代發展,無論是個人還是社會需求都發生了改變,趨于多 向性,所以過去金牌至上這一個主方向就不能再滿足需求。這就需要我們創造新的平臺去滿足社會需求。
金汕:在我看來,中國體育發展確實存 在一個相當嚴重的錯位。那就是:黨中央和國家、政府總是把群眾體育、國民體質、全民健身等表述為我們體育發展的主要目標和首要任務,而把提高運動技術水 平、奪取賽事的優異成績、實施奧運爭光計劃作為相對次要的目標和任務。但事實上,在資源分配和資金分配上、人力調配方面、在領導者著力上,這個順序是被顛 倒過來的。體育部門的主要領導者始終把奪取更多的金牌作為最重要的目標和最主要的任務,多數官員也最擅長抓金牌,不懂得或不愿意抓群眾體育。所謂的舉國體 制也主要是針對集中資源抓金牌來說的。當然,我們抓奧運會金牌是比較成功的,甚至連一些科學家都認為體育界抓金牌的能力值得學習,因為科技界抓諾貝爾獎是 沒有成效的。關鍵的問題是:世界上競技體育比較強的國家,人家的群眾體育、學校體育都是比較出色的。不但是美國實現體育領域的全面領先,而且歐洲的多數競 技體育比較好的國家,也實現了各類體育協調發展的良性態勢。所以,我們不但要學習美國,還要學習歐洲的多數國家。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