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
城市文化和體育競賽完美結合是杭州承辦亞運最明顯優勢
記者:中國第三次申辦亞運會,杭州成功勝出。這次的申辦城市為什么選擇了杭州?杭州有哪些突出的競爭優勢?
劉鵬:首先祝賀杭州獲得2022年亞運會的舉辦權,正如習近平主席8月22日在會見艾哈邁德親王時所說的一樣,“中國政府將全力支持杭州,相信杭州一定能夠成功舉辦2022年亞運會。”
此前,有意申辦2022年亞運會的國家和城市還包括阿聯酋的迪拜、泰國的曼谷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他們申辦的熱情都十分高漲,由于準備不夠充分或者條件受限,最終都沒有出現在正式的申辦城市之列。因此,這次杭州脫穎而出,彰顯了中國的實力、杭州的誠意。
中國政府選擇杭州作為申辦城市,有著多方面的考慮:一是杭州是長三角地區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文化繁榮、經濟發達,又與國際大都市上海毗鄰,區域位置十分 優越;二是浙江、杭州在體育方面的突出貢獻有目共睹,浙江是中國自1984年參加奧運會以來,屆屆有金牌的兩個省份之一,杭州在競技體育領域的表現也十分 突出,先后誕生了5位奧運冠軍、貢獻了8枚奧運金牌;三是浙江的體育場館基礎良好、體育氛圍濃厚、自然與人文環境俱佳,杭州在建的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以及 現有的浙江省黃龍體育中心等,完全能夠承接大部分比賽項目,能夠有效避免為承辦賽事而大興土木,除此杭州還是世界聞名的旅游城市,這些都能夠幫助運動員有 更出色的發揮,也有利于亞運文化的更好傳播。
我到過杭州很多次,并留下十分深刻、美好的印象。杭州的城市精神是“精致、和諧、大氣、開放”,體現了城市的美麗、人文的底蘊、經濟的活力、包容的姿態,城市文化與體育競賽的完美結合,我認為這正是這座城市承辦亞運會最明顯的優勢,也是最重要的競爭力。
浙江省副省長鄭繼偉:
浙江全力支持杭州承辦亞運會
記者:從政府的層面,浙江將從哪些方面著手,全力支持、指導、協調杭州成功舉辦2022年亞運會?
鄭繼偉:杭州亞運會不僅是杭州的大事,也是浙江省和5000多萬浙江人民的大事、喜事、盛事。
我代表浙江省政府鄭重表態:浙江將全力支持杭州市承辦2022年亞運會。這種支持將是持之以恒的,也是多角度、全方位的。主要包括:一是城市建設方面。 全力支持杭州在迎接亞運會過程中,對城市交通、環境、旅游、餐飲、信息等方面的改造與完善,借此提速城市發展的步伐;二是財政政策方面的支持。借助浙江發 達的民營經濟優勢,動員更多的社會力量、社會資本參與投資亞運會及相關衍生領域,力爭舉辦一屆市場化、社會化、全民化特征明顯的亞運會。三是競賽組織方面 的支持。統籌全省的體育場館資源,協調組織強大的安保力量、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舉全省之力成功舉辦杭州亞運會。四是精神文化層面的支持。廣泛發動全省人 民關注亞運、支持亞運、參與亞運,尤其是在全民健身與亞運同行、志愿服務奉獻亞運等,凝聚起全省人民的熱情與力量。
杭州市市長張鴻銘:
七年后的杭州天更藍、水更清、環境更美
記者:在申辦亞運會的過程中,杭州提出了“綠色、智能、節儉、文明”的理念,怎么理解這八個字所蘊含的的深刻意義?
張鴻銘:綠色亞運,就是貫徹落實“生產美、生態美、生活美”的要求,充分體現杭州生態環境優美、低碳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追求;智能亞運,就是體現杭 州信息經濟、智慧應用的發展思路,利用“互聯網+”在體育比賽、場館運行、市民生活體驗和城市運行管理上的智慧化應用,辦成一屆智能化程度較高的亞運盛 會;節儉亞運,就是充分利用現有和在建場館,不搞大拆大建,體現杭州節儉辦賽、全民參與、社會參與,辦一屆市場化程度較高的亞運會;文明亞運,就是展示杭 州深厚的人文積淀和最美現象,展現禮儀之邦、文明之城的杭州形象。
記者:杭州舉辦2022年亞運會,對于民眾而言有哪些福利、紅利?是否可以展望一下,七年后杭州老百姓所生活的城市,因亞運會的到來,將有哪些顯著變化?老百姓所十分期待的“亞運藍”,是否會呈現這樣的驚喜?
張鴻銘:隨著亞運會的舉辦,杭州的體育設施將會進一步的完善,全健身的場地、活動也會越來越多,亞運會帶來的體育理念將會影響到每一個人,杭州市民將會充分體會到亞運會帶來的體育紅利。
杭州舉辦亞運會,將始終堅持以民為本的原則,通過多渠道、鼓勵各種社會資本投入到場館建設和賽后利用中,真正辦一屆人民滿意的亞運會。
七年后,杭州的城市將會更漂亮,公交出行也會更加便利。杭州將通過治水、治氣、治堵以及垃圾處置,力爭在“十三五”期末、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際,實 現碧水藍天、全方位的優美生態環境。它既是城市宣言,又是美麗風景。“西湖藍”、“亞運藍”也是杭州環境治理的新目標。相信七年后,杭州的天會更藍,水會 更清,環境會更美。
浙江省體育局長孫光明:
我們承諾不大興土木、大拆大建
記者:眾所周知,但凡大型體育賽事必會新建大批場館設施。這方面浙江杭州有哪些打算?如何倡導,踐行節儉的主題?
孫光明:體育場館是舉辦大賽的重要基礎。就2022年杭州亞運會而言,現有的場館設施已基本具備條件。作為主會場的杭州市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已在建設中, 包括8萬座的體育場、1.8萬座的體育館、1萬座的網球館,6000座的游泳館,以及規劃建筑面積84萬平方米的國際博覽中心,也將作為多個項目的比賽場 館。杭州奧體博覽城確保于2020年底前竣工并投入使用。除此,浙江省黃龍體育中心、杭州市體育館,以及包括浙江大學等高校的體育場館,僅杭州市,符合國 際大型賽事舉辦的體育場館就有四十多個。
關于亞運會的場館設施,我們還可以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一是充分運用現有或正在興建的場館資源,甚至還在考慮通過搭建臨時場館、租賃改造現有設施等,以 降低成本、倡導節儉,避免浪費,我們承諾不大興土木、大拆大建;二是尊重亞奧理事會意見的前提下,將部分賽事放在杭州都市經濟圈的城市,以及濱海城市寧波 等地舉行,讓更多的城市分享亞運盛會,也有利于亞運文化的廣泛傳播、影響;三是嘗試將相關賽事的舉辦與名勝景區、江河湖泊結合,如考慮將龍舟項目放在京杭 大運河、皮劃賽艇項目放在西湖或千島湖,體現杭州亞運會的城市特色、人文特征。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