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徒倆都是三分戰術的好手
新浪體育訊 北京時間7月26日《NBC體育》報道,不管你喜不喜歡,NBA正在發生著一場變革。叫它小球也好,跳投球隊也罷,或者別的什么,三分球在當代籃球的進攻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最好的例子非格雷格-波波維奇的馬刺莫屬。1999年他首度率領球隊問鼎總冠軍時,堅持的打法是不斷將球交給內線的蒂姆-鄧肯和大衛-羅賓遜。當時整支球隊場均僅出手10.4次三分球,命中率僅為33%。
15年后,馬刺再度捧起奧布萊恩獎杯,這時的他們,場均要出手21.4次三分,命中率高達39.7%。鄧肯還在那里作為球隊的基石而存在著,不過在側翼,他們裝配了一群以丹尼-格林和馬科-貝里內利為代表的神射手。在近日接受采訪過程中,波波維奇也承認三分球在NBA的作用越來越大。
“如果投不中三分,或者不肯嘗試出手三分,你一定會為此付出代價。”波波維奇說道,“一方面,大個子球員仍然具有很高的價值,前提是他能吸引包夾,如果你有一名大個子但他卻無法吸引包夾,那你就麻煩了。不過如果你的大個子優秀到足以吸引包夾,其他人動起來,就可以找到空切或者三分出手的機會了。”
“三分射手現在要比中距離投手有價值得多,這一點無法否認。所以,即便你試圖在切入和跳投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但在切入過程中,你仍然始終想著有機會將球傳到三分線外無人防守的球員手中。”波波維奇繼續補充道。
三分投籃在NBA中變得更具價值,其中包含了幾個先決條件:首先你得有更多能從三分線外出手的球員。1979年三分球剛被引進到NBA時,如果球員從那么遠的距離出手,一定會被教練罵得狗血噴頭。而今天,幾乎所有球員在成長過程中就建立了如果投得中你會因此多得1分的理念,所以不斷加以練習,教練也鼓勵出手。
再就是NBA規則的改變,現在允許區域聯防的存在。盡管還有防守三秒的限制,但這已經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內線大個子球員的生吃硬抗,削弱了單打的威脅。于是,在防守形成包夾之前迅速將球轉移到弱側,讓出現空位的球員投中三分,就顯得尤為重要。
大個子球員的低位單打能力以及超級明星們的突破滲透能力依然重要,但很大程度上,這是為了壓縮防守,為外線射手們創造更大的空間。對此,波波維奇、蒂姆-鄧肯以及托尼-帕克最有發言權。
(熊貓)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