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日前榮獲西班牙《環球亞洲》雜志集團頒發的社會投資獎,表彰他將萬達集團的“中國足球希望之星”青少年足球愛好者的長期培訓項目設在西班牙。王健林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電話專訪時指出,足球要發展必須重視青訓體系。
他指出,競技運動通常與人口和經濟實力聯系在一起。但是,足球有其獨特的規律。根據國際足聯的報告,足球的發展不受人口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那么,什么是成就足球強國的主要因素呢?王健林說,國際足聯用了一個詞,這就是“傳統”。所謂傳統就是這個國家是否有熱愛足球的歷史,另外,青少年的足球基礎是否牢固。
王健林解釋說,中國足球要爭氣就要抓重點——首先抓青少年的培養,建立青訓體系,青少年抓上去,就不用愁人才。中國乒乓球、羽毛球、體操的成功經驗就是后備人才眾多。他說,上世紀90年代中國足球在亞洲領先,是因為后備人才多,而且有特點的球員多,要速度有跑得快的,要身高有1米90的。
當時的中國隊中,胡云峰、郝海東等速度特別快,100米在11秒之內。像孫繼海等從田徑改練足球的球員,一場比賽跑1萬5千米都不在乎,還有身高1米96的小王濤。為什么現在落后了?王健林認為,主要原因是青少年人才萎縮。在1996至1997年中國足球最興旺的年代,中國注冊青少年足球選手接近40萬,那時候小孩子七八歲就開始登記,開始練球。而2012年,這一數字降到不到2萬人。
王健林作了一個比較。他說:“我們亞洲的鄰國韓國不到5000萬的人口,有60多萬注冊球員,日本1億多人口,有100萬注冊的青少年球員。水漲船高,我認為搞好中國足球的核心點就是抓青少年訓練,要有足夠的足球人口。這是第一個重點。”
第二個重點就是社會對足球的熱愛。現在足球的核心問題是足球人口下降,全國注冊的青少年球員才2萬多人。中國不是1億人中選1個球員,實際上是從2、3萬人中選11個球員,所以核心問題是要抓青訓,讓熱愛足球的人口增長上來。
就“中國足球希望之星”項目選擇在西班牙執行,王健林說,歐洲的青訓體系比較健全,特別是西班牙的,這里的青訓體系是國際足聯推薦的,2011年歐足聯發布歐洲青訓體系排名,前三甲都是西班牙的。因此,他決定向當時歐洲排名前三的青訓俱樂部派出培訓球員。
王健林表示,這樣6年下來,成績好的可以進一線隊。在國內青訓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的時候,走出去培訓,就是為未來中國足球騰飛建立一個預備隊。這次在西班牙只派一個聯絡員,就是讓小球員們學習西班牙語,融入這個國家,學習足球文化,為中國足球闖出一條新路子,為中國足球在亞洲的崛起做準備。(記者馮俊偉)
相關新聞
更多>>